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中医学基本特点之辨证论治

阅读:303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

  辨证论治的概念可以表述为:运用中医理论,对中医按四诊(望、闻、问、切)收集到的症状、体征、病史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力量对比等情况,概括成某种病理证型,并据此确定相应的治法方药,施治病人的全过程,称为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概念高度概括了中医诊疗体系的理论精华与临床实际操作要点,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这一过程的完成,可分为4个环节:一是全面收集、占有症状、体征、病史资料。在古代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去获取病理信息,现代还可加上一些必要的检查手段如透视、化验等;二是运用中医理论去分析、综合、归纳病情,病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理论对比情况,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的病理证型;三是以此病理证型为依据,按中医理论要求,确定相应的治法与具体的方药和方法施治于病人;四是检验施治效果、修正治则治法。这4各环节从认识论上分析有两次飞跃:一次是在客观获取全部材料后按中医理论确定证型;一次是将根据证型确定的治法方药施治于病人,再检验效果,修正治则治法。体现了中医诊疗活动中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良性循环。四环之间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是中医疗效确切奇特的关键所在,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它符合辨证论治的反映论,是中医学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要掌握辨证论治的精髓,还必须弄清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症”、“病”、“证”三者的确切含义以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

  所谓“症”,是指单个的症状(包括体征)。疾病全过程中出现的所有症状、体征,都属于“症”的范围。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不适的感觉与某些病态反应,如头痛、咳嗽、出汗、胸闷、恶寒、呕吐、出血等等。体征则是有着某种客观指征的病理变化,如面色苍白、水肿、血肿、脱肛、创口等等。症状与体征往往有某种联系,有时难于截然分开,但二者均属疾病表面现象,不能深刻、准确地反映疾病的本质。所谓“病”,是对疾病的总称,可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笼统的病理概念,基本上反映疾病全过程的病理变化。“证”则不一样,它是一个证候群的病理概括。这个证候群的出现,是疾病发展到某个阶段,或同样的疾病表现在不同个体上的具体症状、体征的有机组合。在证候群的症状、体征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证”必须在辨清病因、病位、病性、正邪力量对比的基础上才能概括成“证型”。这个“证型”的归纳如果是正确的,一定会反映出证候群中的本质联系。一病总有数证,而一证也可见于数病。由于“证”深刻、准确地把握了疾病在某阶段的本质,因而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最为具体实用。因此,“证”的确立与把握,是论治成功与否的前提与依据,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精髓所在。

  下面以咳嗽为例,解释“症”、“病”、“证”的联系与区别。咳嗽作为一个症状,反映了肺气上逆的病理变化。因为有许多种肺病可以引起咳嗽,许多病因也可引起咳嗽,甚至五脏六腑的病变皆能导致咳嗽,所以咳嗽作为一个症状,仅仅提示肺气上逆的病理,而根本无法确定是否为肺病,甚至无法确定咳嗽的原因。但不可否认,咳嗽在肺病中出现最多,所以它为构成肺病的一个主症。也就是说,不论是肺痨、肺 、肺热、肺实、肺虚等等,都可能以咳嗽作为一个主诉求医。但它并不一定贯穿肺病的全过程。从“病”的角度看,不论是“肺咳”还是“肺痨”,还是其它肺病,它只能解释此时的咳嗽影响了肺气的宣降,究竟属于什么“证型”则有赖于辨证了。经过辨证,可以揭示出“风寒束肺”、“风热犯肺”、“肺阴亏损”、“水饮犯肺”、“瘀血阻肺”等等许多证型,都可以按中医理论,顺理成章地解释每一“证型”的病因、病位、病性、正邪力量对比等问题。这时的“证”才从本质上反映了咳嗽为主症的疾病的内在机理,据此施治,才有疗效。

  第二个问题是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

  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由于它能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可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因此在临床治疗时,还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来处理。所谓“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还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病的季节不同,治法也不同。暑季感冒,由于感受暑湿邪气,故在治疗时常须用一些芳香化浊药物,以祛暑湿。这与其它季节的感冒治法就不一样。再如麻疹因病变发展的阶段不同,因而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初起麻疹末透,宜发表透疹;中期肺热明显,常须清肺;而后期则为余热未尽,肺胃阴伤,则又须以养阴清热为主。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异病同治”。比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就都可以用升提中气的方法治疗。由此可见,中医治病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相同的病机,可用基本相同的治法;不同的病机,就必须用不同的治法。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实质上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综上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二者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在临床实践的检验与推动之下,形成了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他们都是中医学的精华,有着高度的实用价值。

延伸阅读: 中医学基本特点之整体观念 中国医药学的重大贡献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脏腑病机之奇恒之腑的功能失调 脏腑病机之六腑的功能失调 肾的阴阳及气血失调

相关文章

  • 中医学基本特点之整体观念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

  •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在中医药学这一宝库中不但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护理精华,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护理同样具有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

  • 中医藏象学说之六腑的生理特点

      六腑   六腑,就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将饮食物腐熟消化,传化糟粕。“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素问·五脏别论》)。由于六腑专司传化饮食物,所以说“实而不能满也”。(精气为满,水谷为实) 饮食物自进入人体至排除体外,要通过七

  • 如何调理月经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过少之虚证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经水少”、“经量过少”。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  本病发病机理有虚有实。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有瘀血内停,或痰湿内生,痰瘀阻滞冲任血海,血行不畅发为月经过少。临床以肾虚、血虚、血瘀、痰湿为多见。  肾虚证  证候:经量素少或渐少,色黯淡,

  • 阴阳失调之阴阳格拒的特点

      阴阳格拒   阴阳格拒,是阴阳失调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包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形成阴阳相互格拒的机理,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或阳的一方偏盛至极,因而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出现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的病理现象。   1. 阴盛格阳   阴盛格阳,又称格阳,系指阴寒之邪蛮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阴寒内盛是疾

  • 中医刮痧 中医常用刮痧方法及其特点

      中医刮痧养生疗法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很多家庭都会准备一个刮痧板 ,家人相互刮拭,以达到治病、保健养生的效果。今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刮痧方法以及特点。对此感兴趣的朋友赶紧过来看看吧!   刮痧方法可以分成刮痧法、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这几种。具体的咱们接着来详细了解一下。   1.刮痧法   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刮痧部位通常在背部或颈部两侧,

  • 中医养生 传统中医饮食养生特点

      在五千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食疗的风格及原则,根据特点可将其概括为四点。以下为你介绍中医饮食养生的四大特点。  一、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  中医认为,脾胃乃人体的后天之本,故食疗养生也需从青年开始,以食疗调理以保养脾胃乃养生延寿之大法。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应少吃生冷、燥热、重滑等饮食,使其不致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而恰当的食疗养生,则可祛同延寿。  二、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  节

  • 中医养生五大基本原则

      养生原则,是指实施养生活动时所必须遵循的总的法则。古人在长期的养生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探索衰老的机理,研究致病和导致早衰的原因和条件,并在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养生原则。遵循这些原则,对于养生方法的制订、运用及其发展创新,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顺应自然   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指导下,《素问&middo

你可能感兴趣

  • 全11册万林论治乳腺疾病+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冯宪章论治皮肤病等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丛书辑 中医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全新正版】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 医学卫生/中医 9787513272636


  • 套装7本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冯宪章论治皮肤病+郭淑云论治脾胃病+胡玉荃论治妇科病+李振华论治内科等


  • 图解足反射疗法轻松速学中医特色足反射疗法手法足部穴位按摩应用反射区功用主治常见病对症按摩消百病各科诊疗辨证论治望触足诊病


  • 正版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崔炎 张榜 吴建萍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丛书第一辑


  •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 书 崔炎血管疾病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普通大众医药卫生书籍


  • 美容养颜药膳大全药膳知识常见美容中医知识辨证施治美容保健美白护理皮肤去皱美容药膳常用中药药膳配方制作方法功效食法治疗调理


  • MM图解易学易会足部穴位按摩速效疗法足底反射区技师按摩经络穴位手法手册中医保健养生大全足疗店用书脚底教程基本技能教材书籍


  • 夜之工坊11615西班牙AK3 黄色基本色套装 水性漆 17ML6支套装


  • 汉服文化PPT模板内涵简介特点形成男女装款式制式培训成品课件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