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新生儿黄疸 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

阅读:287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中的一种,黄疸不是什么大病,中医治疗的效果很好,尤其对于这种小病,中医更能彻底的治愈,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黄疸的症状和病因,还有中医治疗黄疸的方法吧。

  目录

  1、新生儿黄疸 2、新生儿黄疸症状

  3、新生儿黄疸病因 4、治疗黄疸偏方

  5、中医治疗黄疸的食疗法 6、中医辨证治疗黄疸

  7、中医针灸治疗黄疸 8、黄疸患儿注意事项

  新生儿黄疸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黄疸分类

  生理性黄疸

  在婴儿出生的二十四小时后,血清胆红素会由刚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慢慢的上升到86μmol/L(5mg/dl)后者更高,在临床上黄疸没有其他症状,1到2周时间即可消退。

  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在足月的婴儿里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也不会超过255μmol /L(15mg/dl),但是极个别的早产儿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所以对待生理性黄疸要有足够的警惕性,以防出现误诊和漏诊。

  婴幼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病理性黄疸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

  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

  所以一旦怀疑婴幼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常见的几种婴幼儿病理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是ABO的溶血,因为它是由母亲和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一般情况下以母亲为0,胎儿为A或B的最为多见,而且造成的黄疸都比较重,其他的如母亲为A、胎儿为B或AB、胎儿血型为A或AB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这样一来的话,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是ABO溶血这种情况,但是要说明的一点就是,不是所有的ABO系统血型不合的婴幼儿都会发生溶血的,所以家长不必太担心。

  据报道婴幼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婴幼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 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

  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因此,婴幼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婴幼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

  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新生儿黄疸症状

  基本症状

  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泻、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伴随症状

  1、黄疸伴发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肝脓肿。病毒性肝炎还有急性溶血则可先发热后出现黄疸。

  2、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可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病,右上腹剧烈疼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为charcot三联症,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

  3、黄疸伴肝大,若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或胆道阻塞。

  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结节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肝肿大不明显而质地较硬边缘不整表面有小结节者见于肝硬化。

  腹部体征

  1、腹部外形

  肝占位性病变、巨脾、腹膜后肿瘤和盆腔内肿瘤均有相应部位的局部膨隆,大量腹水时呈蛙腹状,脐部突出,也可发生腹壁疝和脐疝。

  腹壁静脉曲张见于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

  2、肝脏情况

  急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时黄疸和肝肿大并存,肝脏质软,压痛和叩击痛较明显。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时,黄疸迅速加深,而肝肿大不著或反而缩小,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肝肿大不如急性肝炎明显,且质地增加,也可无压痛,肝硬化时也可扪及边缘不齐和大小结节。

  肝癌时肝肿大较者,可失去正常形态,质坚,可扪及巨大包块或较小结节,压痛可不显著,但肝表面光滑的不能排除深部癌肿或亚临床型“小肝癌”。

  肝脓肿接近肝表面时,局部皮肤可有红肿、压痛等炎症征象,巨大肝脓肿、肝包虫病、多囊肝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等情况时,肝区或有囊样或波动感。

  3、脾肿大

  黄疸而伴脾肿大者,多见于各型肝硬化的失代偿期、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全身感染性疾病和浸润性疾病,癌肿侵及门静脉和脾静脉时,可引起脾肿大,少见的脾梗塞和脾脓肿等亦有类似脾肿大,且有压痛等体征。

  4、胆囊肿大

  黄疸而伴胆囊肿大者均属肝外梗阻,应考虑以下情况:

  1)、癌性黄疸见于胆总管癌、胰头癌、乏特壶腹癌和罕见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胆囊光滑、无压痛,可移动,即所谓Cour-voisier胆囊。胆囊癌时质坚,常有压痛,

  2)、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一旦出现梗阻,胆囊可肿大,多无压痛。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时,胆囊萎缩而不能扪到。

  3)、慢性梗阻性胆囊炎,因胆囊管存在结石,胆囊肿大的机会较急性胆囊炎为大,压痛不明显。

  4)、慢性胰腺炎时,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可压迫胆总管而使胆囊肿大,压痛也不显著。

  5)、胆囊底部巨大结石、先天性胆管扩张或胆道蛔虫症,也可引起胆囊肿大、压痛多不明显。肝内胆淤时胆囊多萎缩,胆囊是否肿大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5)、其他情况 有肝炎、扑翼震颤、肝性脑病和其他神经精神异常、腋毛稀少、睾丸萎缩、杵状指、皮肤角化过度、匙状指甲、多发性静脉栓塞和心动过缓等。

  晚期癌性黄疸病人尚可表现癌肿转移的有关征象。肝功能衰竭可表现脑病和颅内出血情况。血腹、胆汁性腹膜炎,胆汁性肾病和休克等也可见于癌性黄疸病人。

  新生儿黄疸病因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

  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足月儿在第10—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

  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

  虽有黄疸,但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

  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

  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

  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

  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5、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

  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

  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

  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

  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马上及时送医院诊治。

  面对宝宝的黄疸不要紧张也不要着急,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紧时间治疗,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

  治疗黄疸偏方

  方一

  绵茵陈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洗净,煎水,去渣,留汁液,再以茵陈药液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的白糖煮1--2沸即成。每日分2--3次服食,连服7—10天。

  本方清肝胆、利湿热,适用于阳黄。

  方二

  茵陈15克,干姜、桂枝各10克,粳米50克。

  将茵陈、桂枝、干姜煎水取汗,去渣,再用药汁煮粳米成粥,早、晚分用。

  本方温通肝胆,适用于阴黄证。

  方三

  栀子仁30克,粳米100克。将栀子仁研为末,分为4份,以淘洗净的粳米加适量清水煮粥,待粥汁稠粘时,加入栀子末1分,搅匀后服食。喜食甜者可加白糖服食。

  本方出自《寿亲养老新书》,功能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疽。

  方四

  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仁100克。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与薏米仁共煮粥,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成粥,加白糖少许,每日数次,随意服食。

  本方健脾祛湿,适用于黄疽。

  方五

  土大黄9克,茵陈15克。水煎服,1次服用。

  本方出自《岭南草药志》,适用于黄疸。

  方六

  赤小豆、苦丁香、麻雀各3克。共碚干,研为末,用鼻子闻味。

  本方适用于黄疽。

  方七

  田螺10个。水漂去泥,捣烂,露一宿,五更取清汁服。

  本方适用于阳黄病后,身面俱黄,吐血,诸药不致者。如黄不退,照前服。

  方八

  积雪草、冰糖各30克。水煎服,1日1剂。

  本方适用于湿热黄疽。

  方九

  梅花草15克,小白蒿、秦艽、黄柏、红花各6克,五灵、脂、广木香各3克。共研细末,每服3叫.5克,每日3次,白糖水送服。

  本方适用于黄疸型肝炎。

  方十

  鲜车前草10株,天青地白草、馥浆草、绵茵陈、白花蛇舌草、大青叶、板蓝根、郁金各20克。水煎,日1剂,分3次服。

  本方为贵阳中医学院教授季昌源方,功能清热解毒,退黄除湿,适用于黄疽症之阳黄。

  方十一

  茵陈30克,栀子9克,黄柏15克,大黄9克,大青叶30克,川金钱草60克。水煎,日1剂,早晚服。

  本方为邱会河老中医经验方,适用于阳黄初起,大便干燥者,退黄效果甚好。

  方十二

  茵陈30克,茯苓15克,猪苓、白术各9克,泽泻15克,川金钱草60克,藿香9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利湿退黄,适用于身面俱黄,但湿邪较重者。

  方十三

  茵陈30克,干姜6克,熟附片、白术各9克,茯苓、泽泻各11克,焦三仙各9克,熟 苡仁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完。

  本方温化寒湿,适用于皮肤黄染晦暗,如烟熏或如尘土,即寒湿阴黄证。

  方十四

  柴胡、当归各9克,赤芍15克,白术、茯苓各9克,茵陈30克,郁金9克,薄荷3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疏肝理血,适用于肝脾不和所致的黄疸证。

  方十五

  生首乌、连翘、丹皮、大青叶、板蓝根、半枝莲、茜草、丹参各15克,柴胡12克,茵陈、白茅根各30克,甘草6克。前者冷水浸泡连煎2次,加水高出药面1--2寸。用砂锅煎煮沸后约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煮。两次药液加在一起,1日分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50--60剂。

  本方为河南著名中医翟明义验方,功能清热解毒,清肝利胆,除湿热、退黄疸。

  主治:湿热蕴结型黄疽(阳黄)。对急性乙型黄疽型肝炎乙肝血清标志物抗原三项阳性及转氨酶、总胆红质、黄疽指数升高者有效。以发热或不发热、身黄、目黄、尿黄三大主症为特征。

  加减运用:大便干加大黄10克,关节痛加忍冬藤30克,皮肤瘙痒加荆芥15克,阴黄去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半枝莲,加黄芪30克、仙灵脾15克、焦白术10克,生首乌改为蒸首乌,丹参加至30克;热重者加黄连10克;湿重者加苍术、佩兰各15克。

  方十六

  水发香菇60克、豆腐皮3张、冬笋、荸荠各150克,面粉、苏打粉各10克,花生油300克,五香粉0.3克,嫩姜10克,味精、酱油、芫荽各适量。将香菇去蒂、洗净,切成条;冬笋剥壳,也切成条,面粉置碗中,加水150克,酱油、味精、苏打粉适量搅匀成面糊。用花生油炒香菇,片刻再加人冬笋、荸荠,炒透加酱油、五香粉、味精。将豆腐皮切成适当大小的皮,放上香菇、冬笋、荸荠、嫩姜条卷起,用面粉糊粘合,再将整个卷子放人面粉糊中蘸匀。将若干个卷子,放在烧热的花生油中炸至酥脆,取出配香菜即成。

  本方清热、化痰、消积。适用于温病口渴、黄疽、热淋、痞积。

  中医治疗黄疸的食疗法

  一、阳黄

  湿热蕴蒸

  湿热交蒸,郁而发黄,证见身目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心中懊恼,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或头身困重,胸腹痞满,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1、茵陈粥《粥谱》

  组成:绵茵陈60克,粳米60克,白砂糖适量。

  制法:先将茵陈洗净,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继续煎煮成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白砂糖,稍煮一二沸离火。

  服法:待温服用。

  按语:茵陈为治黄疸专药,同粳米煮粥,寓补于治,治中兼补,药治与食治相结合,可收药半功倍之效。加白砂糖同煮,既可矫味,也可保护肝脏。

  2、茵陈煮红枣《百病良方》

  组成:绵茵陈60克,红枣250克。

  制法:将茵陈、红枣洗净,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至枣肉熟烂即成。

  服法:食用枣肉,一日分两次服。

  按语:《本草正义》谓:“茵陈,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湿疸、酒疸,身黄溲赤如酱,皆胃土蕴湿积热之症,古今皆以此物为主,其效甚速,”佐以红枣,取其甘味养胃,健脾化湿之功,二者同用,有健脾利湿,清热退黄的功效。

  3、茅根猪肉汤《肘后方》

  组成:新鲜茅根150克,瘦猪肉250克,食盐、葱、生姜各适量。

  制法:先将茅根洗净,剪成小段,与猪肉共入锅内,加入食盐、葱、生姜和水适量,煎煮至肉熟烂即成。

  服法:吃猪肉喝汤。一日分两次服。

  按语:茅根甘寒,善长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李时珍称其“治黄疸水肿,乃良物也”,与瘦猪肉同煮,意在补肝益血。《肘后方》谓本方可治疗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及黄汗。此外,对湿热所致的鼻衄、尿血及水肿,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4、紫金牛饮《浙南药用植物》

  组成:紫金牛60克,红枣60克。

  制法:先将紫金牛洗净切碎,与红枣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服法:待温,代茶频服。

  按语:紫金牛,又名平地木、矮地茶、老勿大,性昧苦平,功能祛痰止咳,解毒利尿,活血凉血。临床除用于慢性气管炎、肺结核、胃溃疡出血外,对黄疸性传染性肝炎也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5、醋浸雪梨《颜氏验方》

  组成:雪梨2个,米醋适量。

  制法:先将雪梨洗净,去果皮和核,切片,浸泡在米醋内两小时后取出。

  服法:随意食用。

  按语:醋味酸苦,可治黄疸,近代报导,用醋1000克,猪骨500克,红、白糖各200克,同煮30分钟后,每次口服10~40毫升,一日3次,对急、慢性肝炎均有疗效,雪梨甘酸,功能清热生津,二者同用,可作为治疗黄疸的一种辅助疗法。

  6、田螺汤《本草纲目》

  组成:大田螺20个,黄酒50毫升。

  制法:先将田螺养于清水中漂去泥,捶碎其壳,取肉,加入黄酒拌和,置锅内加水适量,炖至肉熟烂即可。

  服法:吃肉喝汤。

  按语:田螺肉甘寒,功能利湿热,退黄疸,佐以黄酒,行气活血,以增强其利水退黄之功。

  二、阴黄

  寒邪伤阳,湿郁发黄,证见身黄暗晦,纳少脘闷,大便不实,神疲畏寒,舌淡苔腻,脉濡缓。

  泥鳅炖豆腐《泉州本草》

  组成:泥鳅鱼500克,豆腐250克,食盐适量。

  制法:先将泥鳅去头尾及肠杂,洗净,加水适量,小火清炖至五成熟,加入豆腐和食盐,小火继续炖熟即可。

  服法:佐餐食用。

  按语:泥鳅甘平,功能补中健脾,利水祛湿,近代文献指出,口服泥鳅粉(每次10克,一日3次)对黄疸消退及转氨酶下降疗效明显,对肝功能其他项目的恢复也较一般保肝药物治疗为快,因此,本方对急性肝炎、迟延型和慢性肝炎均有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治疗黄疸

  一、辨证分型治疗

  黄疸的辨证治疗,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为主,阴黄以寒湿为主。治疗大法,主要为清热化湿利小便。化湿可以退黄,属于湿热的清热化湿,必要时适当同时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泄。属于寒湿的温中化湿。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以达到湿祛黄退的目的。正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说:“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至于急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又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法。

  阳黄

  1、湿热兼表

  治法:清热利湿,解表散邪。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露消毒饮加减。方中麻黄、薄荷宣散外邪,用量宜轻,取其微汗之意,藿香、蔻仁、石菖蒲芳香化浊,连翘、黄芩清热解毒,滑石、木通、赤小豆淡渗利湿,通利小便,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加姜枣、甘草调和脾胃;合方共为清热利湿,宣散外邪之剂,表证一罢,薄荷、麻黄减去,不可再投。

  2、热重于湿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方中茵陈为清热利湿,解毒退黄之要药,用量宜重;栀子、大黄清热散结,荡涤热毒。加车前草、猪苓、泽泻渗利湿邪,使湿热分消,从二便而去。药后大便稍溏,排便次数增加1~2次为度,如药后大便不溏,可加重大黄用量,有助于黄疸的消退,或热盛有化火之势,出现口苦、渴欲饮冷、苔黄糙者,可合龙胆泻肝汤,清热泄火,利湿退黄。

  如因砂石阻滞胆道,而见身目黄染,肋痛牵引肩背,或恶寒发热,大便色淡灰白,宜用大柴胡汤加茵陈、金钱草、郁金疏肝利胆,清热退黄。如因虫体阻滞胆道,突然出现黄疸胁痛时发时止,痛有钻顶感,宜用乌梅丸加茵陈、山栀子以安蛔止痛,利胆退黄。

  3、湿重于热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四苓汤加味。方中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通利小便,白术甘温健脾除湿。并酌加藿香,蔻仁等芳香化浊,宣利气机,助化湿退黄之力。

  若湿困脾胃,便溏尿少,口中甜,则用茵陈胃苓汤,健脾除湿,化气利水。如果热留未退,乃困湿热未得透泄,可加用栀子柏皮汤增强泄热利湿作用,在病程中如见阳明热盛,灼伤津液,积滞成实,大便不通,宜用大黄硝石汤泻热去实,急下存阴。

  4、胆热淤结

  治法:清肝利胆,化湿退黄。

  方药:清胆汤加减。方中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清热解毒,配柴胡疏达肝胆之气机;大黄、玄明粉、枳实泄下通便,以荡涤瘀热,配丹参加强法瘀之力;加茵陈、金钱草、海金砂清热利湿以退黄。若胁痛加川楝子、玄胡疏肝行气,开郁通络。

  阴黄

  1、寒湿阻遏

  治法: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味。方中茵陈除湿利胆退黄,由于阴黄属寒湿凝滞,故用以附子、干姜辛温之品,温中散寒,而化寒湿,佐以白术、甘草甘温健脾,酌加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以增强其除湿之功。

  2、肝郁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退黄。

  方药:鳖甲煎丸加减。方中以鳖甲软坚散结通络为主药,用大黄、zhe虫、桃仁等破血化瘀,疏通肝经络脉之瘀滞,用厚朴、柴胡、蜣螂等行气开郁,调达肝气之郁结,瞿麦、石苇等利水除湿,干姜、黄芩协调阴阳,人参、阿胶等益气养血。其余诸药,或入血分以化瘀,或入气分以解郁,或助正气之虚,或攻邪气之实,共成攻补兼施,寒温并用,调气活血,诸法兼备之方,因肝郁血瘀常为虚寒、寒热错杂之证,故本方较为适合。如脘腹胀痛,纳呆神倦,食少便溏,脉细弱者,为肝郁脾虚之证,当以调理脾为主,而兼调肝,用六君子汤加当归、芍药等。

  3、脾虚血亏

  治法:健脾温中,补养气血。

  方药:小建中汤加味。方中桂枝配姜枣辛甘合而生阳,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饴糖缓中健脾。是方使阴阳既济,中气自主,脾胃健旺,气血滋生,黄疸即消退。若偏于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偏于血虚者加当归、地黄,阳虚而寒者,桂枝改用肉桂。

  急黄

  1、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解毒,泄火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加减。方中用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黄芩清上焦之火,黄连清中焦之火,黄柏清下焦之火,栀子清三焦之火,大黄荡涤肠胃之瘀热,以助退黄之力。配五味消毒饮以清热解毒。三方合用有直泄三焦燎原之火,荡涤血分蕴蓄之热毒。对热毒炽盛,确有顿挫之功。

  若热深毒重,气血两燔,证见大热烦躁,皮肤发斑,齿龈出血,可用清瘟败毒饮,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2、热毒内陷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方药:犀角散加味。方中犀角是清热凉血之要药,配以黄连、栀子、升麻则清热解毒之力更大,取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加生地、玄参、石斛、丹皮清热解毒,养阴凉血。共清营分鸱张之热毒,救心肝耗的之阴血的功效。

  如热毒动血,迫血妄行,而见吐衄发斑者则用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治疗。

  急黄发病急骤,传变迅速,病死率高,必须及时抢救治疗,故按病势发展过程,分为热毒炽盛及热毒内陷两个证候加以介绍:

  热毒炽盛:属于邪实而正气尚存,元气未脱,邪毒尚未深陷,清窍蒙而未闭,故应以祛邪解毒为主,用苦寒直折、泄火解毒的方法,必须中病即撤,不可多投。同时现其脉证,酌情取舍,必要时加用凉血养阴之品,以防耗血伤阴之弊。

  热毒内陷:为病势继续发展,疫热火毒,内攻心肝,迅速耗伤气阴,而呈现神昏谵语、正虚邪实错综复杂的怔候。在临床上又有痰热互结与痰湿蕴滞之辨。前者予以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清热解毒,开窍镇惊;后者用至宝丹、猴枣散之类,芳香开窍,清心涤痰。

  中医针灸治疗黄疸

  1、 阳黄

  症状:身热烦渴,燥扰不宁,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身黄鲜明如橘皮,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有力。

  针灸治疗:胆俞、中封、阳陵泉、内庭、三阴交等,腹胀配中脘,呕吐配内关,便秘配大肠俞。

  2 、阴黄

  症状:身热不渴,喜静恶动,胸闷不饥,大便滑泄,小便清长,身黄如烟熏,舌苔润滑,脉象沉微无力。

  针灸治疗:脾俞、公孙、中脘、足三里。配命门、天枢等。

  3 、黄汗

  症状:身热黄肿,腰以上汗出,染衣如柏汁,腰痛如有物在皮中,两腿冷,小便不利。

  针灸治疗:肺俞、合谷、胆俞、三阴交,配足三里。

  4 、瘀血黄疸

  症状:面目黎黑,少腹胀满疼痛,或见腹有肿块,小便自利,大便色黑,身黄,发热,脉象沉结。

  针灸治疗:肝俞、膈俞、三阴交,配章门、中脘。

  黄疸患儿注意事项

  1、判断黄疸的程度

  爸妈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2、观察大便颜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3、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

  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4、补水

  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5、摄取热量

  在黄疽期间要注意给予足够的糖水及热力,并保护好肝脏。

  6、及时就医

  如果黄疽出现过早或消失过迟,或黄疸程度过重,或逐渐减轻后又再加重,婴儿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临床症状时,则属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给黄疸新生儿喂母乳注意事项

  1、尽早开奶

  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分钟里,可以让宝宝贴着你,去刺激宝宝的嘴唇,让把宝宝自然而然地学会去吸吮。

  初乳营养价值高,热量多,水分够,促进宝宝排便,有助于宝宝排出体内多余的胆红素。

  2、咨询医生

  了解宝宝的黄疸是哪一种。

  如果宝宝健康,黄疸是正常的,就不要担心,多分泌一些母乳喂养给宝宝就行了。

  有时候担心可是会让母乳分泌减少哦!

  3、要注意昏昏欲睡的宝宝

  黄疸有时候会让宝宝昏昏欲睡,这个时候宝宝吸母乳没有以往那么有力,这样很容易使黄疸更加严重。

  这个时候要拍拍宝贝,不停地换两边,可以让宝宝保持清醒,吸更多的奶。

  4、分情况喂养

  如果你的宝宝黄疸很严重,需要接受蓝光治疗,这个时候,你可以继续给宝宝喂母乳,除非医生不允许,通常是因为宝宝患上了母乳性黄疸。

  如果医生怀疑你的宝宝患上了母乳性黄疸,通常会要求你在12-24小时内停止母乳喂养,如果宝宝的胆红素很快地下降了,说明医生的诊断是正确的。

  只要胆红素不是很高,通常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但是如果医生通知了停止喂奶几天,你要记得每隔3小时挤出母乳,直到可以给宝宝哺乳,否则你的乳汁会越来越少。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以及发病的原因有哪些,黄疸不是什么大病,即使得了也不要害怕,中医可以很好的治疗这种疾病,小编也介绍了许多中医治疗黄疸的偏方,食疗,针灸等方法,只要遵循医生的嘱咐,黄疸很容易就能治愈。

延伸阅读: 新生儿肺炎 中医治疗新生儿肺炎 中医治疗前列腺炎 治疗前列腺的方法 老中医说口腔一物轻松治疗脂肪肝 用中医药修复脑瘫患者脑细胞 中医老字号的重生与进化 百年制剂的非法隐痛 中药茶饮 中医推荐治疗痔疮的妙方

相关文章

  • 新生儿黄疸怎么回事 新生儿黄疸如何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出现在皮肤上的以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是小儿常见病。那么你知道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到底是哪些吗?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新生儿黄疸如何治疗,赶紧来看看吧!   目录   1、新生儿黄疸病因 2、新生儿黄疸临床表现   3、新生儿黄疸如何检查 4、新生儿黄疸如何治疗   5、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6、新生儿黄疸的保健   7、新生儿黄疸的偏方 8、新生儿黄疸如何预防   9

  • 新生儿黄疸偏高 黄疸的症状有哪些

      黄疸,可不是开玩笑的,尤其是新生儿,黄疸现象还算是比较多。如果新生儿黄疸偏高的话,先不要惊慌,给孩子仔仔细细的检查一遍,然后再按照医生说的去做,还是可以完全恢复的。想知道黄疸指数正常值以及黄疸性肝炎症状吗?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还不知道什么是新生儿黄疸的赶快来看看,下面就要为你们介绍下新生儿黄疸,让你们都对它了解透彻。   新生儿黄疸偏高原因   1.胆红素生成过多   因过多的红细胞的破坏

  • abo溶血性黄疸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abo溶血性黄疸是什么呢,也许大家不是太了解abo溶血性黄疸,但是对于黄疸应该是知晓的吧,那么大家知道abo溶血性黄疸值是多少呢,abo溶血性黄疸治好了还会反弹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升高,谁能引起溶血性疾病就可产生溶血性黄疸,包括溶血性贫血、先天性和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

  •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病理性黄疸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会导致皮肤、身体组织和体液变黄的疾病,当人们患上这种病症的时候应该立即去看医生,而这种病症在新生儿中非常的常见,所以大家要护理好新生儿。而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病理性黄疸,了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原因,探讨病理性黄疸的危害。  那么究竟什么是病理性黄疸呢?它的危害究竟有那多大呢?病理性与生理性黄疸的区别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病理性黄疸  黄疸

  • 新生儿黄疸诊疗技术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后者又称高胆红素血症。本病发生多少与种族、地区、胎龄、喂养方式有关。如东方人高于西方人,早产儿多于足月儿,母乳喂养儿多于人工喂养儿。中医称为“胎黄”、“胎疸”,是指以皮肤黄、目黄、小便黄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病因病机病因为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阻滞,或瘀积发黄。孕母受湿热传于胎儿

  • 新生儿核黄疸 它有什么临床表现

      提到新生儿核黄疸这种疾病,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但是这种疾病的发生却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一定要有所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病原因,了解一下新生儿核黄疸的临床表现,看看新生儿核黄疸该如何治疗。   “核黄疸”又名胆红素脑病,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基底核,视丘下核、苍白球等神经核被黄染,导致脑

  • 小儿黄疸 中医治疗黄疸有奇效

      小儿黄疸是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黄疸的类型不同,黄疸消失的时间也不会不同,有的黄疸则需要经过治疗才会慢慢的消失,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是如何让治疗小儿黄疸的。   小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   一般在脸部和前胸处比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没有黄色的迹象,一般四至

  • 新生儿肺炎 中医治疗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间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的疾病,具有一定的致死率,了解什么是新生儿肺炎,正确的预防降低新生儿得病的几率,正确的治疗对于患儿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些中医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方法。   目录   1、新生儿肺炎 2、治疗肺炎偏方   3、中医针灸治疗肺炎 4、中医治肺炎的食疗法   5、中医治肺炎的茶疗法 6、新生儿肺炎的预防   7、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8、肺炎患者注意事项

你可能感兴趣

  • 婴儿眼罩遮光晒太阳晒黄疸睡眠新生儿宝宝儿童专用真丝护眼罩睡觉


  • 好视力婴儿眼罩睡眠专用真丝遮光晒太阳护眼新生儿晒黄疸可爱夏季


  • 真丝婴儿眼罩睡觉遮光晒太阳新生儿童宝宝睡眠专用晒黄疸护眼罩夏


  • 婴儿眼罩儿童真丝护眼睡眠晒太阳遮光新生宝宝遮光透气神器晒黄疸


  • 牧萌儿童眼罩睡眠遮光晒太阳睡觉新生女男宝宝婴儿眼罩晒黄疸专用


  • 好视力儿童眼罩婴儿真丝睡眠专用遮光午睡宝宝可爱睡觉护眼晒黄疸


  • 脱发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病因病机原因分类预防治疗常用中药与食疗


  • 钟士元 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 第三版+人体经筋病治疗与扳机点图解 治疗脊椎病骨科学脊柱知识全解经筋疗法正骨推拿中医骨科医学


  • 告别抑郁症 饮食理疗中医调理少年抑郁症治疗书籍森田疗法 缓解焦虑的人睡眠障碍中医养生食疗药膳家庭保健养生食谱穴位按摩书籍


  • 2本套钟士元教授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第三版第3版+人体经筋病治疗与扳机点图解脊椎医学骨科学书籍中医康复运动书广东科技出版社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