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艾滋病中医病因为异湿

阅读:260

□ 马冠军 河南省尉氏县第三人民医院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工作,在改善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抗病毒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艾滋病的发病原因,西医认识非常明确,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中医病因性质问题,学界认识仍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一来,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方药的广泛承认和全面推广。统一认识很有必要,“原汁添新味”是认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原汁”就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根。“新味”就是参照西医理论,以临床实际为据。“原汁添新味”就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依据临床实际进行认识上的创新。“原汁”和“新味”二者缺一不可。

艾滋病中医病因五种认识

现在对艾滋病中医病因,大体有以下五类不同的认识,分析如次。

感染艾毒、艾邪 艾毒、艾邪是直接附会西医的称谓,仅仅是艾滋病病毒的简称,只有“新味”,不含“原汁”,对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应用没有实际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感染疫毒、毒邪、伏邪、疠气等 疫毒、毒邪、伏邪、疠气等是中医温病学对“皆相染易”性质病因的总称、泛称,虽有中医特色,是“原汁”不纯,“新味”不含,无论从中医诊断学或者从治疗学上,都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肾虚、精虚等 这是外邪入侵后导致的结果,不是原因,可以称为继发性原因,或称为第二原因,严格来说只能叫“证因”,不能称之为病因。艾滋病的传染性也得不到体现,是有“原汁”无“新味”。

感染湿温、湿热等 湿温已是中医的专有病名。湿热是艾滋病发病时的重要病机之一,是不少学者的共识,称之为病因既不规范,也不免有以偏赅全之憾。

感染湿毒 HIV致病,起病隐匿,病程迁延,缠绵难愈,表现复杂,首犯脾土,病位广泛,符合中医湿邪致病特点,几乎是专家学者的一致观点。称谓“湿毒”也符合现在语言习惯,但不严谨,经不起分析。“毒”作为中医学特殊的病因学概念,有其特定的含义。张允岭等曾对9个地区110位专家问卷调查,通过类聚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提示,毒的主要特征是酷烈性、暴戾性、正损性,即毒致病来势凶猛,发病急骤,传变迅速,以发病急,病情传变快为临床特点。人体感染HIV后,呈现一个很长的自然史发展过程,8~10年的潜伏期可无任何症状,与毒的致病特点相悖。湿毒之名,虽是“原汁添新味”,但“原汁”与“新味”有附会之嫌。

艾滋病病因为“异湿”

笔者认为,HIV命名为“异湿”(马冠军,董少群,杨宝华等,《对艾滋病中医病因的认识》,见《中医学报》,2010年10月第5期),符合“原汁添新味”的基本思路。“异湿”之名可以提供3个主要信息。

异湿非六淫之湿邪 艾滋病属湿邪致病,可艾滋病是传染病,此湿邪与我们常说的“非时之感”的六淫之湿邪是有区别和差异的,所以叫异湿。

异湿是异气之一 《温疫论》开篇自叙说:“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叶氏医效秘传》曰:“瘟疫者……虽有时气所得,然所感者,皆由恶毒异气所成。”艾滋病为疫病之一,HIV即为异气之一。因属湿邪致病特点的异气,所以称异湿。

异湿是湿邪之一 对于湿邪而言,六淫之湿邪致病者称外湿。脏腑功能失调产生湿邪致病者称内湿。具有“皆相染易”的湿邪致病者称异湿,顺理成章,一目了然地反映出艾滋病的中医病邪性质。

提出“异湿”理论的重要意义

提出异湿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可以避免见到传染病就清热解毒的不良习惯,可指导艾滋病的临床用药。

二是可以解读艾滋病的病理演变过程。异湿为艾滋病的始动因素,可直接导致湿热、湿痰、湿瘀等新的病理产物。“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异湿久踞,会造成脏腑、阴阳、气血的不足。复杂的证侯可直接或间接由于异湿“因加而发”。湿热、湿痰、湿瘀、阴阳气血亏虚,不仅是异湿的病理产物,又是艾滋病的重要病机,也是从属于异湿的新致病因素,但并不影响异湿的盛馁对艾滋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起决定作用。

三是传承并发展了中医异气理论和湿邪致病理论。

异湿命名,既是湿邪致病理论与疫病理论的有机结合,也是中医异气理论原创思维与西医传染病理论的有机结合,总之,是纯正的“原汁”与“新味”的有机结合。

相关文章

  •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病因及治疗

      所有人都害怕感染上艾滋病。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你知道艾滋病窗口期症状有哪些吗?你知道艾滋病治疗又怎么做吗?今天小编帮大家总结了艾滋病的病因及治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艾滋病     1981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市,部分男性同性恋者同时染上一种疾病,用了多种药物治疗却无效,病人最终死亡。   专家发现,这些病人起病时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

  • 艾滋病的中医护理措施

      一、饮食护理   中医十分注意病人的饮食,尤其艾滋病人体质虚弱,消化力弱,又往往兼挟其它系统的多种机会性感染,如隐孢子虫病腹泻、卡氏肺囊虫肺炎、粘膜或皮下出血等等,在饮食方面应注重下述原则和方法:   (一)进食适宜   所谓适宜,一指食量要因人、因病制宜。过多则易消化不良,损伤脾胃,对病情不利;过少则摄入不足,营养更加匮乏,所以艾滋病人应少食多餐;二指冷热适当,由于艾滋病人脾胃一般较弱,中医

  • 艾滋病的中医饮食疗法

      一、中成药及验方   l.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补益肝脾,为“三阴并治之剂”,5-10g,每日2-3次,具有增强T细胞功能,诱生α-干扰素,清除病毒的功能,用于肾阴不足证。   2.右归丸:温补肾阳,5-10g,每日2-3次,研究认为可使胸腺及脾脏的淋巴细胞增加,用于肾阳不足证。   3.四君子汤:甘温益气,健脾养胃,常规煎服,研究证明可增加胸腺及

  • 辨证分型以补法为主 中医针灸治疗艾滋病

       艾滋病中医属虚,治疗当以补法为主,并多用灸法。选穴以足三里、关元、大椎、膏肓、肾俞为主,结合患者不同情况,按中医辨证分型,辨证选取其他有关腧穴。   1.初期——体虚伴外感发热阶段临床表现:艾滋病毒感染后,初期多表现一过性体虚外感症状,如全身乏力、发热、盗汗、食少纳呆、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等。治疗:扶正补虚,清热解毒。取穴选足三里、关元、大椎、合谷、风池。

  • 中医通过看儿科面色识病因

      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尤显使儿科望诊重要性。《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曰:“儿科自古最为难,毫厘之差千里衍,气血未充难据脉,神识未发不知言,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三关诊寒热……”   小儿发育尚未成熟,气血未充,加之就诊时常啼哭叫扰,影响气息和脉象,难以闻诊和脉诊;又因精神意识发育未完善,不能表达病情,故主要凭医生

  • 中医拔罐 拔罐之前需弄清病因

      拔罐是传统中医中的一种外治疗法,现在很多人通过拔罐来进行养生保健,也有人用来预防以及治疗疾病。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朋友,拔罐需谨慎哦。有专家建议我们,在进行拔罐的时候一定要先弄清楚病因才下手,千万不要随随便便就来拔罐。那么,拔罐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辨火罐:新老产品差别不大   拔罐又叫做拔罐疗法、拔管子以及吸筒。对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各种火罐产品,我们需要进行选择。专家告诉我们,其实传统火罐

  • 中医常识 四类肥胖病因中医针灸是关键

      针灸是从古代流传到现在的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可对肥胖症进行对症治疗,不仅安全、疗效显著、而且不产生厌食、腹泻、体力下降等副作用。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中医常识,针灸是如何帮大家瘦脸减肥的,下面看小编具体介绍的内容吧。   四类肥胖病因中医针灸是关键   根据肥胖病病因病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可分为真元不足、脾虚湿阻、胃肠实热和肝郁气滞等四型。而这四种肥胖症可通过中医针灸治疗,不仅可以调理身体,还能帮

  • 中医养生理论之问所欲知病因

      目录:   第一章 问寒热与出汗   第二章 问疼痛与睡眠   第三章 细问饮食口味   第四章 厚着脸皮问二便   第五章 女人的月经要细细问   编者按:问诊是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系统而有目的的询问。包括病人的体质、生活习惯、起病原因、发病及治疗经过、现在的症状及过去的病史、家族史等。具体来讲,可以包括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等。   一、问寒热,有病及时发现  寒热

你可能感兴趣

  • 脱发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病因病机原因分类预防治疗常用中药与食疗


  • 按摩健体祛病大全书 李志刚 中医穴位按摩图解 学推拿按摩书籍大全 足部按摩手法中医推拿按摩书籍 人体穴位图 家庭按摩书 中医养


  • 2022纯手法中医点穴新中医躺瘦课程 七天瘦5 /10斤极速视频课


  • 全11册万林论治乳腺疾病+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冯宪章论治皮肤病等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丛书辑 中医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正版】零基础学会推拿按摩手足部按摩 腰部按摩手法推拿中医推拿按摩书籍 中医养生治病 家庭生活 图解实用按摩大全


  • 正版现货 图解针灸大全+图解实用按摩大全 手足部按摩腰部按摩手法 中医针灸书籍医学入门书籍针灸入门歌诀家用中医推拿按摩保健养


  • 正版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崔炎 张榜 吴建萍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丛书第一辑


  • 【正品】手足耳健体祛病大全书 中医穴位按摩图解 手耳足部按摩手法中医推拿按摩书 人体穴位图家庭按摩祛病大全养生保健图书籍


  • 中医穴位艾灸全真图解书配视频教学彩色详解脸部头部膝盖减肥瘦肚子去湿气儿童成人初学爱好者零基础自学教程中医入门大全书籍启蒙


  • 告别抑郁症 饮食理疗中医调理少年抑郁症治疗书籍森田疗法 缓解焦虑的人睡眠障碍中医养生食疗药膳家庭保健养生食谱穴位按摩书籍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