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中医通过看儿科面色识病因

阅读:322

  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尤显使儿科望诊重要性。《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曰:“儿科自古最为难,毫厘之差千里衍,气血未充难据脉,神识未发不知言,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三关诊寒热……”

  小儿发育尚未成熟,气血未充,加之就诊时常啼哭叫扰,影响气息和脉象,难以闻诊和脉诊;又因精神意识发育未完善,不能表达病情,故主要凭医生观察面色来了解疾病的转归。

  历代儿科医家均注重望诊。尤其重视望神、望形态、望面部五色、望苗窍及望指纹。面部是十二经总汇之所,五脏变化可从面部相应的五部、五色表现出来。如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创立五脏证治法则,重视面部望诊即面上证与目内证。

  曾世荣在其《活幼口议》亦云:“凡理婴孩先看面部,定气察色最为要也。良由内有疾而形于外,是以本位与地位一体。”望诊要“精观形气”、“细察盈亏”。望诊应注意观察小儿面部气色和精神状态两个方面。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先将五色匹配五脏,指出“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并利用五行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轻重。变色大要,生克顺逆,指出:五行五色,黑复生青,如环常德。正色正病,为病多顺。病色交错,为病多逆。

  母乘子顺,子乘母逆。相克逆凶,相生顺吉。认为面部望诊不但同脏腑有关,而且面色同样也存在着相生与相克的关系。青赤兼化,赤黄合一,黄白淡黄,黑青深碧,白黑淡黑,为相生的关系。

  白青浅碧,赤白化红,青黄变绿,黑赤紫成,黑黄黧立,为相克的关系。面部的气色,可根据五行生克,来判断病变的轻重顺逆,一般五部五色为相生关系的为顺,预后较好;为相克关系的为逆,预后较差。

  其生克关系在临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如小儿肾病,五行属水,若出现面色微黑,则疾病预后较好;若疾病过程中出现了白色,金水相生,即使此时患儿呈现高度浮肿,甚至神昏抽搐,但经过一定的治疗,也可以取得很好的预后,为相生之吉;相反若患儿面颊萎黄,为凶中之逆,即使目前一般情况良好,因土克水,也可能出现频繁抽搐,有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可能。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还区别主气、客气,分析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其中有“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主色,可能一生都难以改变。

  而客气为四时之气,随春夏秋冬不同,符合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色黄的规律。一般而言,客气胜主气提示预后良好,主气胜客气提示预后较差。常人以客气为主要,若肝病的患儿在冬季面部出现青色,表示主胜客气,提示预后不佳。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根据五色与面部脏腑部位相互结合,来指导疾病的诊断。黄赤风热,青白主寒,青黑为痛,甚则痹挛。恍白脱血,微黑水寒,萎黄诸虚,颧赤劳缠。其《幼科心法要诀》详细分析儿科的具体情况。

  如天庭部位出现了青色,是将要发生惊风的表现;红色是内热证的表现;黑色则因水克火,则可能预后不良。太阳部位出现青色也是惊风的证候,若青色蔓延至耳廓,则病属恶候,病势凶险。

  眉下的风池和眼下的气池部位出现了青色多为惊风;若出现了紫色,则为呕吐。鼻头出现红色为脾胃积热,若出现黑色则属重症。左腮发红多肝经有热,右腮红赤多为肺经痰热。承浆部位出现青色主惊风,现黄色主脾湿呕吐,现黑色多为反复抽搐之慢惊风。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还根据色泽的荣夭,对疾病的新旧、预后作出了判断。根据脉色相生、相克的原理推断疾病的预后。可以说,该要诀准确而详尽地阐述了中医望诊的内容,具有较高的指导临床价值,值得反复研读推敲。

相关文章

  • 儿科证“惟凭面色识因病”

       望而知之谓之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将察色放置于四诊之首位:“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灵枢?本脏篇》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如果脏腑、气血、阴阳有了异常变化,就必然会在相应部位反映出来。   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尤显使儿科望诊重要性。《医宗金鉴?

  • 看面色识身体健康隐患

      编者按:中医的古老方法就是“望闻问切”。通过观察你的身体及面部的情况,判断你的身体健康问题。今天,小编教大家通过面色测量自身的状况,看你是否有甲亢眼球?   看面色识身体健康隐患   正常面色或面容:身体健康的人,脸色通常是微黄,显红润而有光泽。不健康的人常常表现出多种异常的脸色,如苍白、潮红、青紫、发黄、黑色等,或出现特殊的面容。   1、面色苍白:   一般是由于脸

  • 看中医儿科需做哪些必要准备

      在中医儿科,通常将“望诊”列“四诊”之首,因为儿科是“哑科”,就诊时一般由家长代述孩子的情况,因此患儿家长带孩子就诊,应该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望诊”包括观察神态以及面部和全身的颜色,察看目、舌、口、鼻、耳等,还要看看指纹颜色变化,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要使“望诊”准确,家长应在就诊前安抚病儿,缓解病儿的紧张心理,力求使孩子在平静状态下就诊。此外,就诊前不要给孩子化妆、染指甲等,些都不利于孩子

  • 中医 通过食欲看五脏健康

      通过食欲看五脏健康   正常进食本来是一种享受,但当进食成为一种负担时,就成为了厌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没胃口”、“不想吃”等话。那么这些厌食是哪些疾病的信号呢?   偶尔没胃口多为脾胃虚的信号,而顽固性厌食则往往是萎缩性胃炎的发作,甚至有胃癌、胰腺癌的可能性。顽固性厌食还往往是肝郁、精神病、抑郁症的征兆。   如厌食伴有恶心,则

  • 中医望诊 通过看嘴唇查健康

      1.嘴唇为红色或深红色或紫红色:这预示你体内火比较大,而且颜色越向着深红发展,代表着体内的火就越大。常见不适有牙疼、头疼、头晕、便秘、尿黄等。   防治方法:减少辛辣食物、糖类、鸡肉、羊肉等物质摄入,它们会让体内的火气更旺。尽量不要服用含有人参、大枣等物质的补品,毕竟火上浇油很危险。靠古方帮忙:玄参30克,生地30克,麦冬30克,肉桂2克,水煎服。   这个古代的名方增液

  • 通过脸色看健康 中医调理五脏让你有好脸色

       对于容颜的美丽,中医学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中医认为,颜面与脏腑气血的盛衰有关,面容老化的关键原因是气血虚亏。气血是滋养皮肤、令面容保持较好年轻的物质基础,气使皮肤莹润光滑,血使皮肤颜色红润。气血两虚是导致面容老化与虚损的根本所在,若气血充足,则皮肤健美,容颜润泽,人体内在的气血,往往决定了面容肌肤的外在表现。所以要让自己拥有不用化妆的自然美,一定要从身体的内部调理开始。   好脸色从

  • 中医看七窍识健康

      《内经》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也就是说,通过观察五官的异常情况,就能了解心、肝、脾、肺、肾可能存在的病变。所谓“七窍”,主要是指面部的七个孔窍,即眼二、耳二、鼻、口、舌。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所以五脏有病,往往能从七窍的变化中反映出来。   心开窍于舌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实际

  • 中医小常识 看老中医如何调理脾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于是很多人都热衷养生,其中中医养生就是人们最为青睐的一种养生方式。现代人生活方式不科学,对脾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与否,是保证人体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我们要好好调理我们的脾胃。那么,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脾胃调理的呢?有没

你可能感兴趣

  • 脱发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病因病机原因分类预防治疗常用中药与食疗


  • 【正版】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中医临床证外治法针灸按摩敷贴膏药脐诊疗幼科小儿童科常见疾病非药物外治法作用机理应用经验


  • 【正版】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中医临床证外治法针灸按摩敷贴膏药脐诊疗幼科小儿童科常见疾病非药物外治法作用机理应用经验


  • 【正版】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中医临床证外治法针灸按摩敷贴膏药脐诊疗幼科小儿童科常见疾病非药物外治法作用机理应用经验


  • 【正版】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中医临床证外治法针灸按摩敷贴膏药脐诊疗幼科小儿童科常见疾病非药物外治法作用机理应用经验


  • 【正版】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中医临床证外治法针灸按摩敷贴膏药脐诊疗幼科小儿童科常见疾病非药物外治法作用机理应用经验


  • 【正版】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中医临床证外治法针灸按摩敷贴膏药脐诊疗幼科小儿童科常见疾病非药物外治法作用机理应用经验


  • 75贴纸海报展板印制喷绘素材中医养生文化10冬季护肤小常识P


  • [自选]卡通看图识动物猫狗熊猫贴画行李箱笔记本电脑手机防水贴纸


  • 正版包邮 零起点看图学耳压 中医穴位按摩图解教程 常见病耳压疗法 学耳压推拿按摩书籍大全足部按摩手法中医推拿按摩书家庭按摩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