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中医馆指南 身体5大症状说明脾胃有问题

阅读:307

  编者按:脾虚的症状有很多,可能很多人自身有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引起重视,也就不了了之。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脾虚的症状有哪些?到底脾虚吃什么好?

  1、食不知味

  中医理论中,脾跟饮食非常相关,如果是脾虚的话,脾的功能就会下降,相应地食物消化方面也会下降,因此大多数人会觉得食不知味,容易有饱胀的感觉,这都是脾虚的表现。 >>>高级中医馆 长期失眠试试操纵法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2、起床胸闷

  如果清晨起床会感觉到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就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处于一个虚弱的状态,急需补脾。

  3、手脚冰冷

  有些人一到秋冬季节,人体没有感觉到寒冷,但是手脚会一直处于冰冷不温的状态,这就是脾虚生寒的表现。

  4、舌苔厚黄

  健康的舌头表面应该是润泽的红色,但是如果是脾虚的话,人常常感觉到口内粘腻,舌苔很厚,而且还发黄。

  5、如厕困难

  身体有健康问题,如厕的现象就是问题的外在表现。脾虚的人如厕很容易会出现宿便形状软烂、粘腻,这就是消化功能出现问题所导致的现象,消化问题当然离不开脾胃,说明脾胃虚弱。

  脾虚吃什么好?

  (1)五谷杂粮:

  高粱:

  味甘,性平。有健脾益中,渗湿止痢之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

  糯米:

  又名江米。味甘,性温。有暖脾胃、补中益气之功。用于胃寒痛,消渴,自汗,便溏,腹泻。

  小麦:

  味甘,性凉。有健脾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之功。用于口干咽燥,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等。

  粳米:

  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

  粟米:

  又名小米。味甘咸,性微寒。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之功。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纳食少,烦渴,反胃呕吐及病后体弱等。

  大麦:

  味甘咸,性微寒。有益气健脾,止渴除烦之功。用于脾胃虚弱之消化不良,呕吐泄泻等。

  甘薯:

  又名红薯。味甘,性平。有健脾胃,润便之功。用于形体消瘦,便秘等。

  玉米:

  又名包谷。味甘,性平。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

  莲子:

  味甘涩,性平。有健脾止泻之功。用于脾虚久泻,食欲不振。

  荞麦:

  味甘,性凉。有消积下气,健脾除湿之功。用于胃肠积滞,腹胀满,及脾虚而有湿热的腹泻、痢疾。

  芝麻油:

  味甘,性凉。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用于肠燥便秘,蛔虫,食积腹痛,溃疡等。

  蚕豆:

  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湿之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便溏等症。

  豆浆:

  味甘,性平。有润燥补虚之功。用于体弱不健,肠燥便秘等。

  薏苡仁:

  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止泻,利水渗湿之功。用于泄泻,食欲不振之症。

  黄豆:

  味甘,性平。有健脾宽中,润燥之功。用于疳积瘦弱,腹胀泻痢等症。

  (2)肉蛋类

  猪肉:

  味甘咸,性平。有滋养脏腑,补中益气,滑润肌肤之功。用于气血不足,病后体弱消瘦,血少津枯之便秘等。

  猪肚:

  味甘,性温。有补虚损,健脾胃之效。用于虚劳瘦弱,胃疼痛,胃下垂,小儿疳积等。

  猪脾:

  味甘,性平。能健运脾胃。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腹胀,便溏之症。

  牛肉:

  味甘,性平。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之效。用于虚损消瘦,食少纳呆,脾虚水肿等。

  牛肚:

  味甘,性平。有补脾胃,助消化,益气血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气血不足的体质虚弱。

  狗肉:

  味咸,性温。有补中益气,补肾助阳之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胀满,饮食减少之症。但一般不宜于春、夏服用。

  鸡肉:

  味甘,性温。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用于虚劳瘦弱、中虚食少、泄泻等病。

  鸭肉:

  味甘咸,性平微寒。有滋阴养胃,补血之功。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厌食等症。但外感初起,或便溏、腹泻者不宜。

  兔肉:

  味甘,性凉。有补脾益气之功。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体倦乏力,或消渴口干。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鹌鹑蛋:

  味甘,性平。有补益气血,强筋壮骨之功。用于小儿营养不良,食少,倦怠,腹泻,幼儿发育不良等症。

  鹅蛋:

  味甘,性温。有补气血和胃的作用。用于病愈后体质虚弱,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者。

  鹅肉:

  味甘,性平。有益气补虚,和胃之功。用于消瘦乏力,呃逆等症。

  鹌鹑:

  味甘,性平。有补五脏,益中气,清利湿热之功。用于营养不良,虚劳瘦弱,久泻久痢,食欲不振等病。

  总结:综上所述,脾虚患者平日生活中多吃些有健脾功效的食物,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请中医看看,吃些调理身体的中药。

相关文章

  • 中医馆指南 脾胃虚寒8妙方

      编者按:天气渐渐转凉,很多人身体会出现无力、疲倦、脸色苍白等现象,这些都是虚寒的表现。那么,如何调理脾胃虚寒?脾胃虚寒的症状还有其他的表现吗?脾胃虚寒吃什么好呢?下文会一一的为大家阐述。   1、禁生冷   禁生冷内容:   少饮冷饮、少吃冰淇淋、少吃水果、少吃凉拌食物,少用冷水洗浴、少穿透薄衣服、少穿凉拖鞋、少吹电扇冷空调、少开门窗入睡、少睡凉席、少露宿、避免淋雨、少穿湿衣服、少游泳、少接触

  • 中医馆指南 不可不知的癌症13大症状

      编者按:癌症分为多种,但不管怎样,它都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不管每个人健康与否,都要做好癌症的预防工作。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癌症的早期症状?癌症病人吃什么好呢?   1、白斑,口腔粘膜、女性外阴或男性阴茎龟头上出现白斑,而且迅速扩大、有灼痒不适,则应注意该处癌变。   2、疣(赘瘤)或黑痣发生明显变化,突然的增大或有破溃、出血、灼痒、疼痛及原有的毛发脱落,应警惕病死率颇高的黑色素瘤。   3、

  • 中医馆指南 舌头色泽知身体状况

      编者按:生病看中医时,医生会让你张开嘴看舌头,根据舌头的颜色可以初步判断疾病。舌头的不同部位都对应了哪些器官呢?比如,舌头发白、舌头发麻都预示着什么呢?如何从舌头的颜色看出身体的疾患呢?   舌的不同部位对应的相应器官:   舌尖——对应头部、心   舌中——对应胃,包括两侧分别对应肝胆等内脏   舌根&md

  • 中医馆指南 秋季滋补4大法远离身体虚弱

      编者按:秋天是进补的好时节,滋补正确了,才能改善一些身体上的各种虚弱症状。下文将阐述一些进补法则,以及不同的人群所对应的进补法。   季虚症进补法一 气虚多食人参   表现:主要为神疲乏力、气短、大便溏薄、易出虚汗、倦怠等乏力症状。   代表补品:人参。包括西洋参、白参 (生晒参)、野山参、红参(朝鲜参、高丽参) 等。一般说气虚而稍偏热的,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综合症者

  • 中医馆指南 肾脏健康与否看手掌纹6大状况

      编者按:很多人认为手上的各种纹路是算命用的,但是,可能有人不知道,这些纹路,它可以反映出你最近肾脏的健康状况。各位朋友一定要有防范于未然的意识。赶紧学习吧。   1、整个掌面通常是红白相间的,细看还会发现皮肤表层高低不平,这个时候说明你可能肾阳虚了。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2、小指外侧隐隐出现青筋,说明你可能先天肾气不足,越长说明病情越严重,肾脏方面的毛病,

  • 宫颈疾病症状 出现这些症状说明宫颈有问题

      宫颈对于女人来说,如果日常不注意清洁,那么很容易得宫颈疾病。得了宫颈疾病症状你清楚吗?如果我们对于宫颈疾病不引起重视,那么就会引起宫颈癌。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宫颈癌的症状有哪些呢?宫颈疾病吃什么治疗效果好呢?  宫颈疾病症状  1.白带增多  白带增多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白带可以呈乳白色或淡黄色,有时为血性或夹杂血丝。  2.外阴痒痛  外阴阴道由于白带增多刺激可继发外阴炎或阴道炎而引起外阴

  • 双脚6症状 中医馆提示身体有疾

      编者按:现代人每天来回奔波于公司和家,双脚也跟着受累,你是不是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关注过脚的健康了呢?下面小编会跟大家分享下几种脚部常见的症状,大家可以对照下!   脚抽筋   睡觉时总是脚抽筋,应该增加钙、钾和镁的摄入。脚抽筋时,可以按摩疼痛部位,也可以冷敷。为了避免抽筋,睡觉前可伸伸脚,然后喝杯热牛奶。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脚趾甲厚重、发黄   通常由霉菌

  • 身体5大现象说明你越来越老了

      ·身体5种声音预示五脏健康·健康常识让你身体有氧呼吸 ·肥胖对身体的危害   衰老是人类的大敌,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变老,除了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其实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注意的衰老表现,下面这些你注意到了吗?   肠道——不洁   你没有想到?这个盘绕长达5~6米的家伙竟然是你衰老最开始的地方?的确如此,因为肠道是我们身体里重要的消化

你可能感兴趣

  • 皮肤科医生的护肤课 皮肤科医生送给所有女生的终极护肤指南!解读化妆品成分,了解医疗美容背后的原理,与问题肌肤说再见5-13


  • 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阻断神经末梢对疼痛信号传导缓解眼睛不适症状


  • 咖啡店手冲咖啡视频零基础教学挂耳包使用说明咖啡壶萃取指南课件


  • 咖啡店手冲咖啡视频零基础教学挂耳包使用说明咖啡壶萃取指南课件


  • 【尤瓦尔赫拉利】我们选择的未来 碳中和 公民行动指南 充满人文关怀的环保科普之作 气候问题关乎我们和后代的生存 湖北新华


  • 北京同仁堂艾草艾灸肚脐贴去除寒湿气排毒调理身体脾胃官方旗舰店


  • 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阻断神经末梢对疼痛信号传导缓解眼睛不适症状


  • 做好脊柱养护 从此脊病不缠身 11种脊柱养护方法 35种与脊柱问题相关的病症 详细列出对症疗法 家庭中医保健类书籍 脊椎保养


  • 套装7本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冯宪章论治皮肤病+郭淑云论治脾胃病+胡玉荃论治妇科病+李振华论治内科等


  • 精气神中医文化字画养生馆装饰画传统养生文化墙贴海报定制大挂画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