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健全中医医疗体制 赤脚医生对中医发展的贡献

阅读:321

  笔者读了刘维忠厅长的两篇文章《欠发达地区中医药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医改的中医之路》感受颇深。文章的精髓是: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本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这一句话阐明了医改的正确方向。

  与其他省份相比,甘肃医改有六项内容(多加了一项“中医药”),且包括六个配套的文件,全部都有中医药内容,每个环节上都谈到中医;中医的拔火罐、针灸等治疗技术新农合百分之百报销,这不但降低了医疗费用,更主要的是发展了中医药,促进了基层中医的茁壮成长。由此,我想起了20世纪70年代初,当赤脚医生的一些往事。

  跟北京医疗队学中医

  笔者是1970年开始学医的,由于家传,十四岁进药店当学徒。70年代初北京医疗队下乡支农,有幸在医疗队的培养下当了一名赤脚医生。当时北京医疗队下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决心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赤脚医生;而现在我们这里农村卫生室工作的医生大部分是那个年代北京医疗队培养的赤脚医生。

  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肚子都吃不饱,北京医疗队的每一个队员都以饱满的热情忘我地工作,认真教学,严谨治学,白天工作晚上教学,一边教学一边实践,从基础到临床对我们一丝不苟,教的内容切合实际,学了就能用。还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编成顺口溜,易记易懂。

  我们每天早起1小时记汤头,背药性、脉诀、《医学三字经》、西医基础。当时一群年轻人学得非常好,因为能作一名赤脚医生是很光荣的事。北京医疗队走后,我们还不断与他们联系取经。现在这些赤脚医生都年过半百,是留在农村的医疗主力,好多已成为当地名医。

  原来村里有一名老中医看病,病人很多,北京医疗队来后又培养了我们两名年轻医生(当时中西医都学,我注重学中医,另一位女同志注重学西医及新法接生)。我们村有1900多农民,村卫生室有4人,担负着全村的防病治病、两管五改、计划生育、妇女保健、计划免疫等工作,那时国家不给钱,我们也挣工分,那可真是用最低的费用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我们自制的中成药50多种

  村卫生室有中药300多种,其中自种自采自收的中药材有70多种,中西成药100多种,我们自制的中成药50多种。有很多丸、丹、膏、散等中成药是零成本,如:麻杏石甘散等,其中的中药材都是我们自种自采的。

  村卫生室有七亩地,种20几种中药材,年年丰收,除自用外一部分卖给收购站。那时,一个农民一年参加合作医疗,生产队每人每年交3元钱,看一次病才收费0.2元,可我们村卫生室有价值1万元的药材,在当时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即使那时人很穷,看病有人赊账,卫生室也办得红红火火。

  除了自种自采药材外,我们还大力宣传普及中药知识,每个农民都认识很多种中药材。平田整地时会挖到甘草,收割麦子时会收到王不留行子,收割胡麻时会收到菟丝子等等,这些中药材农民都会收起来送到村卫生室,可以换人民币;因为当时送药材到收购站属资本主义行为,要批判的,送卫生室则不同。普及中医药那时可真是从娃娃抓起,因学生都认识当地产的中草药,小学生送来药材可以换本子、铅笔、墨水。由此,村卫生室每年卖给国家的药材款有好几千,保障了卫生室的发展。

  当时卫生室很多偏方、验方、单方很有效

  我们运用简单的方法:如针灸、火罐、刮痧、推拿、吃自制的中成药,疗效非常好。当时卫生室有很多偏方、验方、单方很有效,如:百草霜和白糖凉水调服,治疗鼻衄几分钟见效;拉肚子马齿笕煮熟吃就能好;带状疱疹菟丝子用香油调敷患处,马上止痛;蛋黄油治烫伤等等都非常好。那时主要药品是中草药和中成药,成本低疗效好,很少打针更不要说是输液了。

  中药价格低、疗效好、副作用小,为什么吃中药的人少了呢?这里有很多原因,正如刘厅长所说吃中药不是牛吃草,得有中医大夫开,可现在能用中医治好病的大夫不多了。前几年中医院大部分亏损,发不出工资,国家花大力气培养的中医不是改学西医就是设法调走或改行。这几年中医政策好了,从事西医的人员又陆续归队了。

  西医认门中医认人,名医是谁培养出来的,不是学校而是病人。朱良春讲“中医生命在临床,临床生命在疗效”,因此疗效是硬道理。广大农村各种各样的病患是培养名中医的肥沃土壤,中医的根就在民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关文章

  • 建立完善医疗保障体制 有利中医药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众所周知,目前在我国,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而中华民族特有的中医药传统是世界医林之瑰宝,也在这个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昨日,十八大代表、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目前我国的医保体制不能走西方的路子,要建立政府承受得了、群众能够负担、财政可持续保证的,中西医并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

  • “赤脚医生”覃祥官 大起大落的医疗传奇人生

      他被人们称为“湖北的陈永贵”,是一位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物,中国不多,世界少有。毛泽东3次接见夸奖;《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赤脚登临世界卫生组织论坛;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从农民到厅长破格提拔;前程如日中天之时断然辞官还乡;“厅长夫人”至今仍是农民;虽然官居副厅长,但退休之时享受的却是“副县级”待遇。   40年前,鄂西长阳

  • 远古中医 黄帝与炎帝的贡献

      远古时代 (公元前2200年)   在这时期,中国版图上已形成不同的部落,起初始祖居民穴居野外,为生存必须与自然界斗争。在寻觅食物过程中,他们发现某些食物能缓和身体不适,但某些食物有毒性,能引致死亡。   火的应用对 当时穴居部落起了重要的改变,熟食不但缩短消化食物的过程,而且火能御寒、照明、驱散山洞中的潮湿,改善居住的条件,自然也减少了疾病。当时人们利用热石取暖时,发现

  • 药王孙思邈中医史上贡献巨大的人物

      孙思邈是谁大家都知道吗,相信我们很多人上学的时候都知道了吧,它是伟大的医学家,那么他和中医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孙思邈是如何养生的呢,孙思邈的医学著作又有哪些呢,带来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是唐朝非常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而他对中医学、中药学、养生学等方面有着非常的贡献。   唐太宗赞其为:“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

  • 尽职尽责为人民服务 “赤脚医生”的由来与发展

      赤脚医生,即是乡村里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说得通俗些,村民叫那些光着脚丫下田种地的医生做赤脚医生。   我国解放初至八十年代末期,乡村大多都有赤脚医生。那个时代,国家贫穷,医科专家奇缺,一时培养不出那么多有医学方面专业的医生,只有培训一批略懂医术的赤脚医生来应急所需。贫穷落后的年代,生病人也尤多,更需要赤脚医生的治病。因而,那个年代,在乡村里,赤脚医生就应运而生了。   在乡村里,选拔

  • 中医简介 中医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内容;孕育着很多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新理论、新学说的胚胎和萌芽,正是这些宝贵精髓,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活力。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

  • 明代中医的发展

      明代 (公元1368-1644年)   关于明朝   明代是由朱元璋建立的;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曾经出家为僧,最后做了起义军领袖成功推s翻元朝。公元1368年,朱元璋利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有利形势,自封明太祖称帝,改年号 洪武。   明代初期,特别是永乐年间(1403-24),较注意恢复与发展,进行了一些政治及民生改革,使农产品和家庭工业品得以商品化。   明代

  • 清代中医文化的发展

      清朝 (公元1644-1911年)   关于清朝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由于长期内忧外患,明朝终于1644年被满清贵族推翻。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国内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   最初的几位皇帝,特别是康熙(1662-1722)、雍正(1723-35)及乾隆(1736-96

你可能感兴趣

  • 很灵很灵的老偏方正版老祖宗传下来的灵丹妙药 保健食疗偏方秘方养生药方食疗美容祛病祛斑家庭医生 家庭中医养生药方食疗必备书籍


  • 加厚玻璃火罐中医专用美容院专用医疗工具全套真空拔罐器家用套装


  • 加厚加固中医正骨针灸推拿按摩理疗美容床小儿推拿门诊诊疗检查床


  • 海外直订Climat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mpacts on Ground... 气候变化和发展对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含水层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 告别抑郁症 饮食理疗中医调理少年抑郁症治疗书籍森田疗法 缓解焦虑的人睡眠障碍中医养生食疗药膳家庭保健养生食谱穴位按摩书籍


  • 原始点防翘加固中医推拿按摩正骨美容床针灸理疗医务室门诊检查床


  • 华冠浮针一次性无菌独立包装小号美容眼贴针中医穴位空芯中号浮针


  • 脱发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病因病机原因分类预防治疗常用中药与食疗


  • 臀疗的好处中医面部美容养生脸肾部胸部刮痧脊椎穴位挂图海报94


  • 臀疗的好处中医养生美容面部脸肾部胸部刮痧脊椎广告贴纸挂图海报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