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小儿麻痹症 中医治疗小儿麻痹症的几种方法

阅读:324

  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严重危害孩子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治疗过程比较漫长,还会留下后遗症,小儿麻痹症症状比较明显,辨识度很高很容易察觉,小编为大家结介绍几种中医治疗小儿麻痹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宝宝缓解小儿麻痹症的症状。

  目录

  1、小儿麻痹症临床表现 2、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麻痹症

  3、小儿麻痹症偏方 4、小儿麻痹症的食疗方

  5、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 6、推拿治疗小儿麻痹症

  7、小儿麻痹症的预防和护理 8、小儿麻痹症的注意事项

  小儿麻痹症临床表现

  1、前驱期

  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2、瘫痪前期

  多数患者是由前驱期进入本期的,但是也有少数是由前驱期症状消失数天后再次发热进入本期,亦可无前驱期症状而从本期开始。患儿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四肢疼痛,活动或变换体位时加重。同时还有多汗、皮肤发红、烦躁不安等兴奋状态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神经系统体征。

  小婴儿拒抱,较大婴儿体检可见。

  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时需用两手后撑在床上如三角架,以支持体位。

  ②吻膝试验阳性:即患者坐起、弯颈时唇不能接触膝部。

  ③头下垂征:即将手置患者肩下,抬起其躯干时,正常者头与躯干平行。此时脑脊液出现异常,呈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

  如病情到此为止,3~5天后热退,即为无瘫痪型,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常在瘫痪前12~24小时出现腱反射改变,最初是浅反射、以后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发现反射改变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3、瘫痪期

  临床上无法将此期与瘫痪前期分开,一般于起病后2~7天或第二次发热后1~2天出现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迟缓性瘫痪,随发热而加重,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

  多无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少见。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以下几型。

  (1)脊髓型

  此型是最为常见。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不对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退,下肢及大肌群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但也可仅出现单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瘫痪,如累及颈背肌、膈肌、肋间肌时,则出现梳头及坐起困难、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等表现。

  (2)延髓型

  又称球型,系颅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和延髓的呼吸、循环中枢被侵犯所致。此型较少见,呼吸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血管运动中枢受损时可有血压和脉率的变化,两者均为致命性病变。颅神经受损时则出现相应的神经麻痹症状和体征,以面神经及第X对颅神经损伤多见。

  (3)脑型

  此型少见。表现为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或嗜睡昏迷,有上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痪表现。

  (4)混合型

  以上几型同时存在的表现。

  4、恢复期

  一般在瘫痪后1~2周,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至数月,一般病例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18月或更长时间。

  5、后遗症期

  严重者受累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部分瘫痪型病例在感染后数十年,发生进行性神经肌肉软弱、疼痛,受累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病因不明。

  小儿麻痹后遗症临床表现

  1、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

  2、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等均为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

  3、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还表现在脚,脚也可以发生各种畸形,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

  4、另外,身体其他处也可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等。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麻痹症

  辨证论治

  1、邪犯肺胃证

  方药

  葛根芩连汤。主要药物,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如湿邪偏重可加用藿香、薏苡仁、半夏、焦山楂等和胃化湿,烦躁不安,可加灯心草、地龙等安神镇静,嗜睡,苔腻者,加胆南星、茯苓、石菖蒲等以化痰祛浊,恶心、呕吐频繁,舌苔黄腻者,加干姜合黄连苦辛通降,大便秘结者加瓜蒌、决明子清热润肠。

  证候

  发热有汗,咳嗽流涕,咽红咽痛,全身不适,或有头痛,呕吐,腹痛,腹泻,便秘,伴有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舌质红,苔薄白,脉濡数。

  治法

  解表清热,疏风利湿。

  2、邪注经络证

  方药

  羌活胜湿汤。主要药物:羌活、独活、薏苡仁、秦艽、防风、细辛。

  若湿热身重,伴有汗,舌苔黄腻者,本方加苍术、黄柏、防己、薏苡仁等清热除湿,如口眼歪斜,出现面瘫,可加白附子、僵蚕、全蝎祛风化痰。

  证候

  一般在肺胃症状消失后的3~4天发热又起,患儿肢体疼痛,转侧不利,哭闹不安,拒绝抚抱,继而出现瘫痪。其瘫痪部位的分布无一定规律,但常见者以下肢为多。有发生于一侧的,也有两肢同时并见的。面部瘫痪,则见口眼歪斜。在瘫痪部位的皮肤温度比健侧为凉,若兼见腹肌瘫痪者,在啼哭时可发现腹部显著膨隆。如病及膀胱,可使小便癃闭或失禁。舌红苔腻,脉濡数。

  治法

  清热化湿,舒通经络。

  3、气虚血滞证

  方药

  补阳还五汤。主要药物:黄芪、当归、赤芍、地龙、桃仁、红花。

  湿热留恋未清者,可用三妙丸清热利湿,上肢瘫痪者,酌加桂枝、桑枝祛风通络。

  证候

  热退后肢体麻痹,主症为痿软无力,出现瘫痪,多发生于病程的6个月以上而未能恢复者的病例。

  患儿面色萎黄,或容易出汗,除局部瘫痪症状外,其他临床表现不明显。

  治法

  益气活血,祛邪通络。

  4、肝肾亏损证

  方药

  加味金刚丸。主要药物:萆薜、牛膝、木瓜、巴戟天、菟丝子、蜈蚣、全蝎、白僵蚕、肉苁蓉、杜仲、马钱子、天麻、乌贼骨。

  若肢冷脉细者,可加用黄芪、桂枝、当归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有助于瘫痪肢体气血之运行。

  证候

  患肢肌肉明显萎缩,与健侧对比,显见短小而细,或躯干各部发生畸形,骨骼及脊柱呈歪斜凸出,见于本病后期的瘫痪重症,一般难以恢复。

  治法

  补肾柔肝,温经通络。

  小儿麻痹症偏方

  方1

  钩藤、忍冬藤各9克,全蝎、牛膝、葛根、嫩桑枝、甘草各6克,秦艽、羌活、天麻、天竺黄各4.5克。水煎2次,药液混匀,每日2次分服。

  方2

  紫苑、麦冬6克,黄芪15克,党参9克、当归身各9克,白芍、五味子、甘草各4.5克。水煎2次,药液混匀,每日1剂,2次分服。

  方3

  鹅不食草60克,白酒500毫升。将鹅不食草放入酒中,密封浸泡3小时即可应用。用时以药酒搽患部20-30分钟,每日3-5次。

  方4

  荆芥、防风、乳香、没药、透骨草各9克,蒜把子1把。水煎,烫洗患肢,每日1次。烫洗后要盖被子出汗,避风。

  

  桐油500毫升,当归30克,生地30克,白芷15克,乌头9克,黄丹90克,鹅不食草干粉60克,肉桂15克,血竭15克,三七9克。先把当归、生地、乌头用桐油煎至滴水成珠。

  去渣,再加黄丹,熬成膏药,稍冷后加入鹅不食草干粉、肉桂、血竭、三七,搅匀摊成膏药,上肢贴肩骨禺、天宗,下肢贴环跳。每贴用半个月。

  方6

  补骨脂、菟丝子、首乌、牛膝各10克,人参3克。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此方适用于后遗症期。

  方7

  锁阳、淫羊藿各10克。水煎,每日1剂,3次分服。适用于后遗症期。

  小儿麻痹症的食疗方

  食疗方1

  瓜蒌根粉15克,粳米50克,共煮成粥。适于肺热津伤者。

  食疗方2

  鲜百合、粳米各50克,白糖适量。米煮粥至半熟加入百合同煮至熟,调入白糖即成。适于肺热伤津者。

  食疗方3

  山药、薏苡米各60克,柿霜饼24克,山药、薏米煮熬至熟,再将柿霜饼顾碎入粥中,熬至熟烂即成。适于肺热伤津者。

  食疗方4

  赤小豆50克,粳米200克煮成粥,放入适量食盐、少许味精即成。适于湿热浸淫者。

  食疗方5

  冬瓜200克,去皮煮汤。适于湿热浸淫者。

  食疗方6

  薏米500克,煮粥加适量白糖即可。适于湿热浸淫者。

  食疗方7

  白粳米150克,武火煮沸,文火焖熟,用于日常正餐。适于脾胃虚热者。

  食疗方8

  山药200克,陈皮3克,红枣500克,鲜扁豆50克。将红枣肉、鲜扁豆切碎,山药切薄片,陈皮切丝,共同合匀,做成糕,上笼,用武火蒸20分钟即可。适于脾胃虚热者。

  食疗方9

  红枣10个,粳米100克共煮粥,熟后加冰糖汁少许即成。适于脾胃虚热者

  食疗方10

  桑椹蛋糕:桑椹3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30克,共煎汁,将汁同500克鸡蛋、300克糖、200克面粉和成面团,加入发面,待面发起后,加碱,试好酸碱度,做成糕上笼蒸熟即可。适用于肝肾亏虚者。

  食疗方11

  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共煮成粥即可。适用于肝肾亏虚者。

  食疗方12

  治疗小儿麻痹症的食疗方包括猪肾22上洗净切成颗烂状,和粳米30克,加入适量葱白、五香粉、生姜、食盐共煮成粥。食用后对小儿麻痹后遗症有显效。适用于肝能亏虚者。

  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

  1、风热挟湿袭肺

  处方

  合谷、列缺、曲池、风池。

  随证配穴

  高热者,加大椎。肢体疼痛者,加外关、足三里。腹泻不止者,加中院、足三里。呕吐甚者,加内关。

  症状和体征

  发热汗出,头痛,咳嗽咽红,全身不适,纳呆食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红,苔薄黄,脉濡数。

  证候分析

  疾病初起,风热扶湿袭肺,肺失宣降,故见发热咳嗽、头痛汗出、全身不适。咽红等。热挟湿邪伤及脾胃,脾胃升降失调,故见恶心呕吐、纳呆食少、腹痛腹泻。舌红、苔薄黄、脉数,为热邪袭肺之象。脉濡为扶湿之征。

  治法

  宣肺散邪。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

  合谷、列缺可宣肺解表。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能散风通络。曲地清泻湿热毒气。

  2、湿热蕴结阳明

  处方

  曲池、足三里、阴陵泉、三明交。

  随证配穴

  上肢转侧不利者,加肩隔、合谷、外关。下肢转侧不利者,加环跳、阳陵泉。

  症状和体征

  疾病中期,再度发热,肢体疼痛沉重,转侧不利,拒绝抚抱,烦躁不安,汗多,呕吐腹泻,舌红,苔腻,脉德细。

  证候分析

  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主德润全身之宗筋。湿热蕴结于胃,胃失和降,则呕吐腹泻。湿热阻滞阳明筋脉,宗筋弛纵,则转侧不利。湿热侵犯经络,气血运行不利,则肢体疼痛沉重。湿热熏蒸于里,则汗多。湿热蕴结,缠绵不去,正邪相争,故见再度发热。热扰神明,则烦躁不安。舌红、苔腻、脉儒细,均为湿热蕴结之象。

  治法

  清热化湿。以手足阳明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 《内经 》》曰:“治痿独取阳明”,故以手足阳明经的曲池、足三里两穴,清热化湿,疏通经脉,儒养宗筋。阴陵泉、三明交属足太阴经穴,善于健脾利湿。

  3、肝肾亏损

  处方

  肾俞、肝俞、腰阳关、阳陵泉、悬钟、太溪、曲地、足三里。

  随证配穴

  举肩困难者,加肩(骨愚)、肩(骨廖)、巨骨。抬腿困难者,加腰2~5夹脊、群关、环跳。膝关节伸展无力者,加内外膝眼、阴市、梁丘。足外翻者,加商丘、太溪、三阴交。足内翻者,加昆仑、丘墟。脱下垂者,加外关、阳地、阳溪、阳谷。

  症状和体征

  病久肢体病软不用,肌肉萎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皮肤欠温,关节纵缓不收,骨骼畸形,舌淡,脉沉细。

  证候分析

  病久不愈,耗伤精血,损及肝肾。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两伤,筋骨失养,筋滚则弛纵不收,骨枯则畸形变异。肌肉久失气血的德养,则萎缩无力、皮肤欠温。舌淡、脉沉细,皆为精亏血少之象。

  治法

  滋补肝肾,益气通络。以背俞穴、足少阳胆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法。

  推拿治疗小儿麻痹症

  初期

  (1)取坐位

  用拇指指腹端开天门100次,用双手拇指指腹端分推坎宫50次,两手拇指桡侧缘自前向后直推两侧太阳穴50次。

  (2)取坐位

  用双手拇指、食指捏拿两侧肩井100次,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风池2分钟,最后用拇指桡侧端依次清肺经、清脾经、清胃经各100次,用食指、中指指腹面退六腑、清天河水各100次。

  (3)取俯卧位

  用禅推法推脊柱,反复进行3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背部两侧肺俞、胃俞穴各2分钟。

  后期

  (1)取坐位

  用滚打法打肩关节5分钟,再用拇指、食指、中指拿法从肩部三角肌,经肱三头肌、肱二头肌,直至肘关节向下沿前臂及腕部,往返来回操作10分钟,最后用双手掌对搓整个患肢2分钟,并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合谷穴2分钟。

  (2)取坐位

  用拇指指腹端自攒竹向瞳子髎、颊车、下关、地仓推揉,反复操作5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会、风池穴各1分钟,最后用禅推法自天柱穴至大椎、肩井穴往返操作5分钟,并提拿颈肌2分钟。

  (3)取仰卧位

  用掌推揉法从腹股沟向下经股四头肌至小腿前外侧,往返操作10分钟,并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伏兔、足三里、阳陵泉、解溪(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昆仑等穴各1分钟,最后用掌摩法摩中脘、腹部3分钟。

  (4)取俯卧位

  用掌推法从腰部起向下经尾骶部、臀部,循大腿后侧至跟腱,往返操作10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肾俞、肝俞、肺俞、脾俞、胃俞、腰阳关穴各1分钟,最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拿委中穴2分钟。

  小儿麻痹症的预防和护理

  预防

  1、主动免疫

  对所有小儿均应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

  基础免疫自出生后2月开始,连服3剂,每次间隔1个月,4岁时加强免疫一次。目前国际上逐步采用脊灰灭活疫苗替代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国内也有试行。

  2、被动免疫

  未服用疫苗而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小于5岁的小儿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应及早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次0.3~0.5ml/Kg,每日一次,连用2日,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护理

  1、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右侧卧位,以利痰液引流。

  2、内要安静,空气要新鲜,室温保持在20℃左右。

  3、床要软,盖被要轻,患儿肢体略屈曲,下面可垫小枕头或气袋。

  4、给患儿翻身变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防止发生褥疮。

  5、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面片汤、小米粥、肉末粥等。吃些水果和蔬菜。

  6、患儿应隔离治疗,最少40天,不要与健康的孩子接触。

  小儿麻痹症的注意事项

  一、小儿麻痹症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1、掌握适当的训练尺度、数量和方法。

  训练量不够,无明显效果,而训练过量又可造成肢体的损害,比如:肌肉拉伤、关节肿胀、骨折脱位等等。所以必须掌握好这个尺度,训练量要适当。

  2、训练应一步步来,不可操之过急。

  活动次数由少到多,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使用的力量由轻到重。训练量逐步增加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任何训练都不应该引起明显疼痛。

  有时训练中可产生轻微疼痛,但在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如果训练时发生严重疼痛,休息后又不消失,常常是损伤的信号,要停止训练。如果训练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下肢浮肿,表明运动过量,也应该暂时停止训练。

  4、训练不应感到疲劳。

  如有疲劳感觉时,应休息5~10分钟再训练,以免过度劳累造成伤害。

  二、小儿麻痹症患者的饮食原则

  1、最常见的饮食就是不要过多食糖,因口腔内的细菌会使糖发酵,易患蛀齿而影响食欲。

  2、不要偏食,因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

  3、不要过多食用姜,葱,味精,胡椒,酒等调味品也是麻痹症后遗症的饮食之一。

  4、不要吃油炸,辣,油腻,辛热,等有刺激性食物和难消化的食物,因小儿体质多热,再食油炸等辛热食品易引起热病。

  5、不宜滥食温补,因小儿为纯阳之体,只宜滋养清润食物。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医治疗小儿麻痹的几种治疗方式,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话,可能会落下终身的缺陷,小编介绍的几种中医治疗方法,还要结合医生给出的具体诊断来实施,最后希望每个爸爸妈妈的孩子都能够享受美好的童年,健健康康的成长。

延伸阅读: 小儿盗汗 小儿盗汗的中医治疗方法 扁桃体发炎怎么办 中医治疗小儿扁桃体发炎 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喉炎 中医治疗喉炎简单方便 小儿鼻炎 中医治疗婴幼儿鼻炎 小儿哮喘 中医帮你解决小儿哮喘的烦恼

相关文章

  • 小儿急性喉炎的症状 小儿喉炎的几种表现

      小儿急性喉炎早期症状有哪些?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表现你了解吗?小儿患了急性喉炎会有什么症状表现,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来看看哦。也能和周围的小伙伴一起分享。  小儿急性喉炎的症状  起病常较急,患儿多有发热,常伴有咳嗽、声嘶等。初起声嘶多不严重,哭闹时有喘声,继而炎症 侵及声门下区,则成哮吼样咳嗽声,夜间症状常见加重,病情重者可出现吸气期喉鸣,吸气期呼吸困

  • 小儿癫痫 中医治疗小儿癫痫的方法

      小儿癫痫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疾病,癫痫发作时,患儿非常的痛苦,家长只要细心的观察可以发现癫痫症状的早期现象,使患儿得到尽早的治疗,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治疗小儿癫痫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患儿早日的康复。   目录   1、小儿癫痫 2、治疗癫痫偏方   3、中医辨证针灸治疗癫痫 4、中药治疗癫痫   5、小儿癫痫的预防 6、小儿癫痫的中医护理和急救   小儿癫痫   病因   1、原发性的癫痫

  • 小儿哮喘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方法

      小儿哮喘是孩子经常会得的一种疾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得了小儿哮喘家里人都非常着急。小儿哮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效果是更加明显,以及对身体也没有任何副作用。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方法  孩子得了小儿哮喘,家长都比较担心,以为小儿哮喘是一种比较难治的慢性病。  点按少商  此穴在拇指末节桡侧(即手背朝上远离食指的一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约0.1cm)。用拇指指腹先

  • 小儿盗汗 小儿盗汗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盗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盗汗分为轻,中,重三型,重型盗汗对婴孩的影响最大,盗汗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治疗盗汗的方法,可以很有效的缓解盗汗的症状和盗汗的次数,帮助宝宝摆脱盗汗。   目录   1、什么是小儿盗汗 2、小儿盗汗的偏方   3、小儿盗汗的食疗方 4、小儿盗汗的针灸疗法   5、中医按摩治疗小儿盗汗 6、小儿盗汗的预防和护理   7、小儿盗汗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 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抽动症是一种严重的小儿疾病,抽动症治疗的难度非常大,如果能在患儿出现抽动症的症状的早期进行干预治疗的话,能够有效的降低小儿患上抽动症的几率,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宝宝健康的成长。   目录   1、小儿抽动症简介 2、治疗小儿抽动症的偏方   3、针灸治疗小儿抽动症 4、推拿按摩治疗小儿抽动症   5、小儿抽动症的预防和护理 6、小儿抽动症的饮食禁忌

  • 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方法多

      (一)辨证治疗   对于小儿秋季腹泻,中医在辨证的同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往往有效:   1.寒泻:即孩子过食生冷,或感受风寒后引起的腹泻。常见发烧,怕冷无汗,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用药可以选服藿香正气软胶囊,一次2粒,一日2次;或外用小儿敷脐止泻散贴脐,一日1次。  2.热泻:即孩子肠胃积热,或外受暑湿引起腹泻。常见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便味酸臭,或有泡沫,小便黄等症状。可选用清热、止痛止

  • 小儿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支气管炎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的原因很多,支气管炎的症状也比较明显,家长可以及时的发现,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偏方,帮助宝宝尽快的回复健康。   目录   1、小儿支气管炎简介 2、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偏方   3、治疗小儿支气管炎食疗方 4、针灸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5、中医按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6、支气管炎的茶疗法   7、小儿支气管炎的护理 8、支气管炎患儿饮

  • 小儿脑炎 中医治疗小儿脑炎

      小儿脑炎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疾病,对婴孩的危害比较重,脑炎后遗症有可能影响婴儿的一生,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治疗小儿脑炎的方法,可以很好的缓解脑炎的症状,下面一起随小编看看吧。   目录   1、小儿脑炎 2、治疗小儿脑炎的偏方   3、治疗小儿脑炎食疗法 4、针灸治疗小儿脑炎   5、推拿治疗小儿脑炎 6、小儿脑炎的预防   7、小儿脑炎的护理和急救 8、小儿脑炎注意事项   小儿脑炎   症

你可能感兴趣

  • 加厚加固中医正骨针灸推拿按摩理疗美容床小儿推拿门诊诊疗检查床


  • 电动美容床高级按摩院多功能理疗升降手术床纹身床小儿中医推拿床


  • 美容养颜药膳大全药膳知识常见美容中医知识辨证施治美容保健美白护理皮肤去皱美容药膳常用中药药膳配方制作方法功效食法治疗调理


  • 999小儿止咳糖浆 120ml小儿感冒引起的咳嗽祛痰镇咳


  • 小儿七星茶颗粒三公仔10袋七星茶儿童小儿消食开胃消化不良旗舰店


  • 小儿足部按摩视频教程B8


  • 男童秋装套装2023新款洋气宝宝春秋季小儿童装时髦帅气男孩衣服潮


  • 江中消食片成年人消食官方瓶装儿童成人肠胃小儿消化不良腹胀调理


  • 婴儿退热凝胶小儿退热走珠器宝宝退热贴退烧神器儿童物理降温滚珠


  • 宝宝物理降温滚珠婴儿退热贴儿童小儿冷敷凝胶退热走珠器退烧神器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