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冬季保暖 冬季驱寒暖身就得这样做

阅读:389

  冬季肯定是最冷的季节,但是正常人只要穿多些就不会感觉到冷的,不过,有些人属于天生寒性体质的人,那他们就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了。那么冬季保暖怎么做呢?暖身的食物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有关冬季养生的知识吧。

  目录

  1、中医保暖妙招 2、冬季如何保暖

  3、中医穴位按摩保暖 4、御寒保暖中医食疗方

  5、冬天喝什么茶饮保暖 6、冬季泡脚驱寒保暖

  7、冬季艾灸保暖护阳 8、冬季子宫保暖方法

  中医保暖妙招

  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很多女性一到冬天就会非常的怕冷这主要是因为她们自身的供暖系统出了状况。如果你感觉到特点的冷的话,那最根本的就是阳气、血液和经络这三个方面。我们改如何解决呢?

  “冷美人”类型一:不仅手脚冷,而且全身都冷

  1、中医支招:补充阳气

  针对阳虚型体冷,养阳抗寒如果你不仅手脚冷,而且全身都冷,恐怕身体阳气不足。阳气是身体的热源,它在体内发挥加热和温煦的作用,当阳气充足时,血液会沿着大小经络把这些热能布散到全身各处,包括四肢的末梢:手足。

  2、吃养阳食物

  这类食物摄入体内,通过脾胃的简单转化很容易变成阳气,养阳食物中最宜肉类是牛肉、羊肉、鸡肉,最宜调料是姜和葱,最宜蔬菜是马铃薯,最宜饮料是红茶。补充阳气的食物不用一次吃很多,每天搭配吃一些,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感觉到手足冰冷的问题得到了缓解。

  3、温灸气海穴、关元穴

  中医特别在乎意丹田部位的保养,也就是我们讲的关元、气海穴位所在位置。这两个穴位就像是人体阳气的源头,在这两个穴位上做温灸,等于从源头加温,身体自然就会温暖了。

  气海穴位置:下腹部,肚脐垂直向下1.5 寸。

  关元穴位置:下腹部,肚脐垂直向下3 寸。

  4、温泉浴

  大多数温泉中都含有硫磺成分,中医认为硫磺是强壮身体阳气最好的矿物之一,有空常去温泉泡一泡,让更多的硫磺成分来振奋身体内不足的阳气,以改善手足冰冷。你还可以选择更简单的做法:买一块含硫磺成分的香皂。这样每天的沐浴都是在补充阳气了。

  5、晒后背

  肩背部是我们身体采集自然界阳气的主要部位,主管、运输人体阳气最重要的七条经脉都在肩背部汇合,经常晒后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气。特别是大椎穴(低头时,后颈部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就是),可以穿比较薄的衣服来晒太阳,身体会把吸收到的阳气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全身。

  “冷美人”类型二:手脚冷,身上不太冷

  1、中医支招:针对经络阻塞型体冷,舒畅经络防寒

  如果你只是手脚冷,身上不太冷,经常情绪低落,有乳腺增生的症状,你可能是经络不通。很多时候体内的经络会因情绪、压力各种影响导致运行不畅,然后使血液输送的阳气和热能受阻,于是,产生体表和手足冰冷。

  2、热水浴足

  我们双足上的在编穴位有66个,约占全身穴位的1/10,将双足泡在热水中,可以促进全身的经络和血脉畅通,改善冬天手足冰冷的症状。如果能加一些八角茴香、红花、肉桂、生姜等热性药材煎出的药液,效果会更好。

  3、瑜伽莲花坐

  正常坐姿,屈左腿,将左脚的脚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沟处,双手放在左膝盖上,轻柔地将左膝盖做上下弹性运动数次,使膝盖尽量接触地面。换右腿重复动作。坚持练习这个动作可以活动多处韧带,让全身紧缩的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经络通畅。

  4、多吃舒畅经络的食物

  很多芳香食物有舒缓情绪的作用,同时可以明显的通畅经络,使得经络中的气血流通自然顺畅,让温暖的阳气散布到全身。例如玫瑰、薄荷,将它们加入三餐,不仅颜色好看、气味芬芳,还有很好的舒经络作用。

  5、梳头百遍

  古时候称为“栉发”。用手指或梳子从额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 次,以早晨起床后为梳头的最佳时间。中医认为人体的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 个穴位,使这些穴位受到刺激,以促进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络。

  “冷美人”类型三:手脚冷,面色苍白、皮肤发干

  1、中医支招:让血液充足流动是这类型人御寒的根本原则

  针对血虚型体冷,活血御寒如果你除了手脚冷,还有面色苍白或枯黄、经量少、易头晕、皮肤发干的症状,你可能是供血不足。血液是运输阳气或热量的载体,如果供血不足,就只能维持重要器官用血,远端的体表和手足都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让身体感觉寒冷。补充供血。

  2、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只有脾胃强壮,才能把吃下的食物转化成我们需要的血来供养全身。所以,有时候单纯吃补血的食物反而不如吃调理脾胃的食品更有效,冬天可以选择一些温性的补脾食物,例如南瓜、山药、枸杞、灵芝。

  3、多吃补血食物

  例如阿胶枣,阿胶和大枣都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把它们加工到一起,可以使补血的作用更加明显。不用多吃,每天两餐之间吃5 ~ 8 枚就好,此时我们的身体有较好的消化吸收能力,可以把阿胶枣中补血的成分吸收利用得更好。

  4、滚法按摩血海穴、三阴交穴

  这里是帮助补血的穴位和经络。中医按摩中有八种基本手法,我们推荐用滚法,用小玻璃瓶或小擀面杖,以中等偏重的力量,在穴位及周围按压、滚动即可,这比普通的按摩更有效。血海穴位置: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 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5、每天半小时运动

  人体总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补血更是如此。只有先拉动内需,运动消耗血液,使身体处于轻度的血不足的状态,才能使得我们身体的各部门协调起来,开始生产血液,血由此才能补足。拉动身体内需最好的方式是轻微的运动,不必很多,每天半小时足够了。

  冬季如何保暖

  近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迎来了大幅度的降温,人们又到了开始“冻手冻脚”的日子了。很多人都进入备寒状态,在出门的时候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或者是窝在空调房间不出门,保证自己的身体热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够做好冬季保暖工作呢?小编今天要告诉大家身体几个最怕冷的部位,让我们最好它们的保暖工作就能够让你温暖一冬天哦。

  1.脚暖

  我们都知道双脚保暖很重要,双脚虽然支撑着人体这个“大厦”,但它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易受影响,且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发冷。

  因此,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持鞋袜的温暖、干燥;每坐2~3个小时之后,可以起身走动10分钟,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另外,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后,用手掌按摩脚心10分钟左右,也可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2.头暖

  老一辈常常会教导我们:头是最冻不得的地方。为什么呢?“头是诸阳之会”,人体经脉多汇聚于头部,头部得不到保护,就像热水瓶没有盖子一样,体内阳气最容易散掉。

  因此冬天出门,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很必要的。冬季气温偏低,选帽子要慎重,应以保暖为主,如毛线编织帽、针织帽、棉帽或绒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耳朵和头部。

  3.颈暖

  颈部承接这头部,下面接着身体的躯干。称得上是人体很重要的部分。当人体的颈部受凉之后,可能就会导致局部的血管收缩,血液迅速的降低,严重的甚至还会引起眩晕以及大脑供血不足等等的不适的情况。

  因此,冬天出门一定要备条温暖的围巾,有抵御风寒入侵、预防感冒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戴围巾时,习惯把脖子、嘴巴一起捂着,这种做法对健康不利。因为围巾纤维易脱落,又容易吸附灰尘、病菌,很容易随着呼吸进入体内,引发疾病。

  4.膝暖

  老人们在冬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好膝部的保暖措施,其实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膝关节的脂肪本来就比较少,很容易收到寒冷的刺激,而且在冬季的时候膝关节周围的血液供应会有所减少,保护和身体的调节能力降低,寒气很容易侵入,容易诱发膝关节疼痛感。

  因此,对于女性,冬天最好不要穿短裙、七分裤等,骑车、外出锻炼时可戴上护膝,并注意运动不可过量。

  5.鼻暖

  “鼻为肺之窍”,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就要守好这道“门”。每天早晨和睡前,可用双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着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次,促进气血流通,增强鼻的耐寒能力。风大时出门戴上口罩。

  6.耳暖

  耳朵体积虽小,但接触空气的面积大,热量容易散发,且“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因此冬季外出一定要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

  你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

  7.腰暖

  “腰为肾之府”,腰部受到寒冷刺激,人的“先天之本”也会受到牵连。中老年人突遇冷风后极易刺激神经,引起腰部疼痛,甚至旧病复发。

  除了及时增添衣服,还要注意夜间睡觉时盖好被子;晚睡前可用双手搓腰眼,使腰部发热;必要时可选择护腰带加强保暖。

  8.背暖

  中医认为,背为肾脉所居,而人之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着凉受风寒也常从背部开始。保持背部温暖,可防感冒、固肾强腰,预防旧病复发。

  除了加件背心、马夹,背部冬季保暖的要诀是晒太阳,每天可在中午光照强烈时出门散步,接触阳光,帮助肾的阳气升发。

  提醒:冬季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抗寒能力下降,容易受凉发病,牢记以上8个部位的保暖,在冬季做个“暖美人”吧。

  中医穴位按摩保暖

  进入寒冷的冬季之后,温度进一步的下降,很多怕冷的人在没有暖气的环境中是非常痛苦的。其实,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就有8个自带的“暖气”开关哦,那么大家知道自己身体上的暖气穴位吗?下面中医教大家保暖穴位的按摩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开关一:肩井

  经常做一些肩部按摩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在按摩的时候会感觉到自己的肩部不但很轻松而且还会有点点的暖意。这是一位内身体的气血顺畅了,身体阳气开始运动起来了。而藏在我们身体肩部的“暖气”开关也就是肩井穴。所以,按摩肩颈不但能够初进血液循环还能够让你的肩颈部更加的暖和起来,还可以帮助你缓解颈肩酸痛以及头重脚轻落枕等等的毛病。

  具体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取坐姿,按摩者站在其身后,双手虎口张开,四指并拢,自然搭在被按摩者肩井部位,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做有节律的拿捏动作。力度不可过重,时间不宜过久。尤其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过度。

  开关二:神阙

  寒冷季节容易着凉腹泻,而腹部的“暖气”开关就是我们的肚脐———神阙穴。神阙穴是长寿要穴,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放于肚脐,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按揉至发热,可使腹部温暖、面色红润,缓解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等症状。

  开关三:耳朵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季经常按摩双耳,不但能预防冻疮,还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以下是三种最常用的方法。

  拉耳垂:用两手拇指、食指揉搓耳垂至发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

  提耳尖:用自己的双手捏住双耳的上部轮廓,这样适当的进行提拉耳尖,在提拉的时候大拇指以及食指顺便按揉耳尖,等到按揉发热就可以了。

  摩耳轮:拇指置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置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捏,以感到发热为度。

  开关四:大椎

  大椎穴为“三阳”、“督脉”之会,全身阳气都在这里交汇。按摩大椎就相当于打开了全身“暖气”的总开关。

  大椎穴的取法是: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处。在家中淋浴时,可将淋浴头对着颈后连续用热水冲洗,能让你在寒冷季节感觉浑身温暖。一般淋浴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20分钟),体弱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还应酌情减少时间,水温在40℃左右为宜。

  开关五:阳池

  手上有一个“暖气”开关———阳池穴,这个穴位顾名思义就是阳气聚集的地方,它位于手腕背横纹的中点处。刺激阳池穴,时间要长,用力要缓,两手交替按揉,可缓解手部冰凉的症状。

  开关六:劳宫

  有朋友可能觉得只按阳池力度不够,没关系,我们手上还有另一个取暖开关,就在我们的掌心里,叫做劳宫穴,当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就是该穴。劳宫穴五行属火,可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做逆时针按摩,每穴按10分钟左右,每天2~3次,能够起到暖手助热、宁神养心、促进睡眠的作用。

  开关七:足三里

  上肢暖和了,下肢冰冷怎么办呢?《灵枢》记载:“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调于足三里。”秋冬季节常按揉足三里,可补中益气,让下肢温暖。

  足三里的取穴方法是:当腿弯曲时,可以看到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便是足三里了。按摩时,一般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垂直用力,向下按压,缓缓揉动。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开关八:涌泉

  不少人最怕冷的地方就是脚,穿棉鞋都暖不起来,我们的脚上也有一个“暖气”开关,就是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心,在足底前1/3凹陷处,是养生防病的要穴,尤其适合肾虚、怕冷、体乏、精神不振的老年人。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建议每天用双脚掌对搓,或用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脚,坚持按摩可使精力旺盛,体质增强,提高御寒能力。

  御寒保暖中医食疗方

  畏寒怕冷是指人体不是因外在因素、病毒性感染等情况下,出现比正常人更为畏惧寒冷,手足发凉,多见于老年人及妇女。还有一种叫做“低体温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自觉畏寒怕冷,面色苍白,口唇色紫,呼吸减慢,血压偏低,四肢发凉,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心跳骤停。

  畏寒怕冷可能由贫血、低血压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而导致,但大多数畏寒怕冷、四肢发凉的人属于亚健康状态,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营养缺乏,衣着不当,缺乏运动,好静少动所引起。合理营养,增进热能食物,可明显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中医认为畏寒怕冷主要为脾肾阳虚而引起,可选用以下温补脾肾的食疗验方。

  第一菜:白萝卜

  推荐理由: 在我国民间有“小人参”之美称,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说。萝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萝卜不含草酸,不仅不会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更有利于钙的吸收。

  最佳食用方法:上半段靠近叶子的部分,味道较甜,辣味较少,且水分最多, 应该生食,以做沙拉或凉拌为佳;根部中间部位,辛味及甜味程度相等,用来煮、蒸或熬炖最适合;最末端的一块,是纤维最多的地方,而且辛味极浓,适合炒或油炸。

  最好搭配:冬季人们为抵御寒冷,往往吃肉较多,吃肉则易生痰,易上火。搭配凉性的萝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

  第一果:山楂

  推荐理由:冬季是山楂的上市季节,山楂既是食 品又是药品,具有开胃、消食、活血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山楂含有枸橼酸、苹果酸、抗坏血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能够增加消化酶分泌。山楂最突出的益 处是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因为山楂含黄酮类化合物,对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镇静有一定作用。

  最佳食用方法:山楂生吃,有消除体内脂肪、减少脂肪吸收的功效,减肥的人可以多吃。用山楂做汤或茶,适合胃口不好的人群。

  最佳搭配:熬山楂汤或者用山楂来泡茶,最好搭配决明子,能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第一饮:红糖水

  推荐理由:寒冷的冬季强调温补,就饮品来说,红糖水是最好的温补品。红糖有“东方的巧克力”的美誉,其好处在于“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具有化淤散寒、暖胃健脾、缓解疼痛的功效,且富含丰富的钙、铁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最佳食用方法:红糖水一定要煮一下。将红糖煮成红糖水喝比直接用热水冲泡更容易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且更加具有补中益气、健脾胃、暖胃的功效。

  最佳搭配:煮红糖水的时候,可以加一小块姜,将姜拍碎加入即可,和红糖一起煮大约10分钟,最后把姜捞起,温补的效果更好。也可加入白木耳、枸杞、红枣或是红豆一起煮,有利水利尿的功效。

  第一肉:羊肉

  推荐理由:寒冬腊月里正是吃羊肉的最佳季节。在冬季,人体容易出现手足冰冷,气血循环不畅的情况。羊肉具有补肾、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

  羊肉的肉质比猪肉细嫩,且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羊肉热量比其他畜肉高,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易于消化,因此多吃羊肉能提高身体免疫力,民间有“要想长寿,常吃羊肉”的说法。

  最佳食用方法:羊肉最好还是炖着吃,因为羊肉经过炖制,会更加熟烂、鲜嫩,也易于消化。

  最佳搭配:搭配山楂或绿豆可以去除膻味;搭配白萝卜、山药可补益脾肾、益胃平肝;搭配胡萝卜可补虚益气。

  第一补:枸杞

  推荐理由:一般冬季的养生原则应以益气助阳, 滋阴补肾为主,而枸杞就是冬季进补的好选择。枸杞是上乘的滋补药,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为20%左右、脂肪为10%左右,糖为40%左 右,剩下的30%左右为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主治肝肾阴亏、腰膝酸痛、视力衰弱和糖尿病等症。

  最佳食用方法:冬季吃枸杞宜煮粥,可以和各种 粥品搭配。枸杞还有一种简便的吃法,就是早晚嚼食,嚼食的好处是对枸杞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会更加充分。嚼枸杞时要注意,在吃的数量上最好减半,否则容易滋补 过度。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可以吃30克左右。

  最佳搭配:山药炖枸杞口味清爽,低脂、高养分,帮助新陈代谢而达到美容目的,并有降血脂的功效,更年期女性应该多吃。

  第一薯:红薯

  推荐理由:冬天吃个热热的红薯,是最惬意的事情。红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此外,红薯中含有丰富的钾,能有效防止高血压和预防中风。

  最佳食用方法:虽然人们习惯吃烤红薯,但实际上,蒸红薯才是更健康的选择,不仅能减少营养的流失,还能减少因烤制而生成的有害物质。

  最佳搭配:可以用红薯搭配大米熬制成粥,有健脾养胃、抗癌的功效

  第一零食:栗子

  推荐理由:北方的糖炒栗子远近闻名,而它也是在冬天上市的。栗子有“千果之王”的美称,还是益肾宜气的“补药”。栗子主要功效为养胃健脾、补肾强筋,老少咸宜。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栗子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各种维生素,有抗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功效。

  最佳食用方法:脾胃虚寒者,可用栗子、大枣、茯苓、大米煮粥喝;无论是熬汤还是炒食,应细细咀嚼,连津液吞咽,可以达到更好的补益效果。

  最佳搭配:栗子炖鸡,适合脾虚怕冷的人,有益气补肾的功效。

  第一汤:冬笋竹荪汤

  推荐理由:冬笋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 蠕动,既有助于消化,又能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的发生。冬笋是一种高蛋白、低淀粉食品,对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患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竹荪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竹荪还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从而产生降血 压、降血脂和减肥的效果。两者搭配煮汤,不仅味道鲜美,还能缓解“冬补”过后的积食状况。

  最佳食用方法:竹荪含有丰富的谷氨酸,所以味道鲜美,更适宜于熬汤,搭配冬笋更有降脂、促消化的功效。

  最佳搭配:冬笋竹荪汤里面可以添加冬菇,降脂的同时增加抗癌功效。

  冬天喝什么茶饮保暖

  冬季来临,气温低下,人体活动相对减少,食欲也随之增加。在我们用饮食增加热量抵御寒冷之余,茶也成为人们的上选。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天气里,手里有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那是多么享受的事情。那么,冬天喝什么茶好呢?记者为你推荐几种适合冬季品饮的茶叶。

  红枣茶补身

  冬季特别适合饮用红枣茶。红枣有增强体能、加强肌力的功效。其含有环磷酸腺苷,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且含有山楂酸等成分,有抑制癌症的效果。红枣含糖量高,产生热量大,因此特别适合在冬天食用。

  材料:红枣5克,用刀子划破,去核,放入茶杯中。

  调制:以沸水冲泡,每日作茶饮。

  功效:健脾和胃,养肝补血,益气生津。一般人均可服用,尤其适合妇女及消化功能不好的人。

  萝卜茶润肺消炎

  此茶能清肺热、化痰湿,加少许食盐既可调味,又可清肺消炎。主要选用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稍微加点食盐调味,再将茶叶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

  健康提示:白萝卜味甘、辛、性平,入肺、脾经,能下气消食,除痰润肺,解毒生津,和中止咳,利大小便;清热散风,止痛消肿。适用于治暑毒、排疖肿等症。

  食物相克:白萝卜忌人参、西洋参同食。

  补气生津茶

  适用人群:适于教师、播音员和主持人等人群。

  材料:红枣3个、西洋参3片、麦冬2g,五味子0.3g。用200毫升的开水冲泡十分钟。

  功效:麦冬和五味子起润肺润燥生津的作用,西洋参补气清热养阴。

  杞菊参茶

  适用人群:眼睛干涩的现代职场女性。

  材料:西洋参3片、高丽参1片、 枸杞1g、 菊花3朵,200毫升的开水冲泡十分钟。

  功效:养肝明目补气。高丽参属温性,西洋参属凉性。

  双参红枣茶

  材料:人参、丹参各3克,红枣5个。冲泡方法是,在保温杯中用热开水冲泡后拧紧杯盖。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喝,也可以接着泡。

  功效:健脑通脉抗衰老,预防老年失智症。人参大补健气、丹参活血祛淤、红枣健脾养胃。

  冬季泡脚驱寒保暖

  泡脚是通过温度和药物,利用皮肤的御邪、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局部皮肤、肌肉、关节,改善三者的代谢、强化其功能,并且通过皮肤对药物的吸收,针对局部及全身的疾病进行治疗。

  1、生姜祛寒

  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脚并不是将生姜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儿,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生姜中的药用成分有许多是小分子物质,盖上锅盖煮可以避免其挥发。半块姜的用量是对于一般家庭用来泡脚的盆装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脚用的水量较多,或是怕冷的症状比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用生姜水泡脚一段时间后,怕冷的症状一般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艾草温肺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草是性温、味苦、无毒的一味药。它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

  艾草泡脚的方法和生姜泡脚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脚,煮法与前面提到的相同。

  3、桂皮消肿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它与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温肾阳的作用。用他们泡脚,对于因肾病引起的浮肿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肾源性水肿是由于肾脏功能问题或出现疾病而引起的水肿。一般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时最为明显,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的皮肤可出现凹陷。如果出现了肾源性水肿,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块)煮后泡脚,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连续用此法泡脚能够起到一定的消肿作用。

  如果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如腿)开始出现水肿症状,逐渐发展到身体其他部位,则可能是由于心脏功能问题而导致的心源性水肿。这种水肿可以选用前面提到的生姜煮水来泡脚,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辅助减轻水肿的目的。

  4、红花防冻疮

  红花是一种妇科常用中药,它能够活血通经,祛淤止痛。冬季容易发生冻疮和皮肤皴裂的人在秋季应该提早用红花泡泡脚,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取红花10—15克(大约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脚,能够预防和改善冻疮。每到冬天,有人的手脚经常会发生皴裂和破皮,但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又需要很长时间恢复。选择用红花来泡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红花同时煮水用来泡脚,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减轻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

  如果血液循环不好,平时手脚容易发麻,或者下肢出现淤血,就可以用这两种药材一起泡脚。泡脚后,不仅能够使血液循环问题得到改善,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质量。在感冒期间用红花和艾草泡脚,还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安全泡脚有禁忌

  第一,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泡脚时血液会流向下肢,脑部易供血不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闷、头晕,应暂时停止泡脚,休息一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能力差,应由家人先试水温,防止发生烫伤。

  第二,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吃完饭后,体内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因此,最好饭后1小时再泡脚。

  第三,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铜盆等金属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第四,儿童不宜用过热的水长时间泡脚。因为足弓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形成的,因此要从小注意保护。如果常用热水给小儿洗脚,足底的韧带就会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第五,女性经期别自己乱用中药泡脚。女性经期出现的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药泡脚,不但不会起到舒缓的作用,还可能会加重痛经等症状。因此,如果女性希望用中药泡脚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痛经等经期健康问题的目的,最好能够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对症用药。

  六类人群要谨慎泡脚

  危险人群1:糖尿病患者

  危险因子:烫伤、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患者皮肤脆弱,足部末梢神经出现问题对温度不敏感,很容易被烫伤,进而导致足部感染、溃烂,甚至截肢。

  危险人群2:静脉曲张、血栓患者

  危险因子:加重静脉回流负担

  静脉曲张主要是因为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温度的升高改变不了静脉瓣膜功能,只会增加局部血流量,但这种局部血流量的增加不能改变静脉回流的速度,反而会加重静脉回流负担。

  危险人群3:脚气患者

  危险因子:感染

  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宜泡脚。

  危险人群4:严重心脏病、低血压病人

  危险因子:晕厥

  身体健康的人泡脚、泡温泉都没问题,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温泉。

  因为用热水泡脚或泡温泉后,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必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对于有心脏病、低血压的人群来说,就会增加发病风险。

  危险人群5:老人

  危险因子:晕厥

  老年人,泡脚时间过长的话,会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所以,老人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为佳。

  危险人群6:儿童

  危险因子:扁平足、烫伤

  经常性给儿童泡脚会影响足部的神经、血管功能,使足底韧带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形成和维持,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风险。

  此外,婴幼儿对温度的感觉和大人不一样,大人觉得水温稍热,对孩子来说已经是很烫了。但他们又不太会表达,所以很容易烫伤柔嫩的皮肤。从这个角度说,也不建议用热水泡脚。每天用温水把小脚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后,可以轻轻捏捏脚,达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冬季艾灸保暖护阳

  冬季,身体易受寒气影响,成为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在中医看来,对于冬季养生,补阳尤显重要。艾草经燃烧后,作用力更强,加上火本属阳,所以艾灸是补阳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适合畏寒的老年人。

  脾肾虚损主因阳气不足

  随着年龄老化,人体脏腑功能也逐渐衰退,中医有“年过半百,气血自半”的说法,就是指老年人元气虚损,机体的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随之下降。符光雄介绍说,脏腑阴阳气血虚损,是老年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脏腑虚损尤以脾、肾之脏最为多见。

  脾肾虚损,在老年人更多地表现为阳气不足。尤其是在冬季,许多老年人会表现出面色淡白,精神萎靡,嗜睡喜卧,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软无力,肢体浮肿,小便清长等症状。中医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调养,重在脾肾。人之阴阳与生俱来,须得到后天的不断补养、充实,才能维持长久。且人之老年,多为脏腑功能虚弱,阴阳失调,精血耗损的表现,故治疗老年病时多偏重于补益。

  选用艾炙的方式进补,主要是艾灸可起到振奋阳气,疏通经络,行气化瘀的功效。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在其著作《蕲艾传》中写道:“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这就是艾草,平凡而神奇的养生之草。

  保暖护阳灸准两穴位

  针对老年人怕冷,出现阳气不足的表现时,怎么样用艾灸疗法为老人保暖护阳呢?符光雄推荐两个行之有效的穴位:命门和足三里。

  命门,又名督脉之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棘突之下与脐相对。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多属一致。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故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强腰膝固肾气。艾灸命门穴又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阳气不足时足部常明显地表现为脚部怕冷。足三里穴位于足部膝眼下三寸,胫骨旁一寸。艾灸足三里部位,一方面可改善足部怕冷症状,另一方面,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而足三里是阳明经的合穴,是人体经气深入合于脏腑的部位,故调补足三里,是养生保健,保暖护阳的要穴。

  高血压患者不宜艾灸

  艾灸虽适合家庭日常保健之用,但符光雄提出,也有一定的适应人群、禁忌和注意事项。

  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做艾灸,不论外感或阴虚内热病症,凡极度衰弱者亦不宜艾灸,如阴虚多梦、遗精、咯血吐血、心悸怔忡、高热昏迷、肝阳头痛等一切阴虚阳亢、邪热内积的病症均当禁止艾灸。过饥、过饱、酒醉、孕妇,还有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者禁灸。

  此外,伤寒、麻疹等传染病,以及急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大叶性肺炎、高血压病等也不宜灸。

  冬季子宫保暖方法

  冬季女性应该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因为在寒冷的冬季如果女孩子们不注意保暖的话,很可能导致子宫寒冷,秋冬季中医子宫保暖方法,接下来大家就来听听小编对这一问题做的简单的介绍吧!

  一、女性体内宫寒,就像天空中没有太阳

  中医所说的子宫,不仅是孕育宝宝的那个房间,包括妇科生殖系统和相关的功能。宫寒,全称是子宫寒冷,并不是说子宫腔内的温度低,而是指子宫及其相关功能呈一种严重低下的状态。这种状态在自然界看来,相当于天空中没有了太阳。

  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是万物生长繁衍的四大要素,阳光排第一。如果没有阳光赐予的暖和温度,大地永远是严冬,子宫也是一样,寒暖是女性身体根基的指标。

  子宫温暖,体内气血运行通畅,按时盈亏,经期如常。如果子宫受寒邪困扰,血气遇寒就会凝结,身体的形貌不能保持,健康更无从谈起。

  身体的表现可能首先是痛经,子宫受寒多吸了几口凉气,马上出现神经抽搐。然后是脸上的黄褐斑和经期延迟,寒冷就会懒于工作,皮肤上堆积的代谢废弃物没人打扫,越来越多,色斑旋即而来,而月经来潮则因为无人主持,一再推托不露面。最糟糕的是子宫感觉冷,欲望也会降低。长期以往会严重影响夫妻感情的和谐。

  寒气在子宫造反,真的没人管得了吗中医认为,这些寒气有的从外而入,有的由内而生,我们要做的就是:阻住源头。

  二、中医诊断宫寒体征

  望:经血颜色黯黑、白带色白清稀,面色黯黑或苍白无华,舌色黯淡,舌苔白而且水滑。

  闻:白带有腥味。

  问:痛经、黄褐斑、月经延期甚至闭经、腰膝酸冷、四肢不温。

  触:小腹温度较低。

  有些女性天生体质较寒:四肢容易冰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冬天怕冷,夏天耐热。寒性体质大多由后天因素造成,居住环境寒冷、嗜好寒凉食物、过劳或易怒损伤身体阳气这些是让身体偏寒的常见问题。

  另外,还有一部分遗传因素,也许你的父母体质偏寒,或者是你出生时,他们年龄比较大,身体阳气逐渐减少,这会直接导致在你的基因上写入寒性体质密码。即使和别人处在相同的条件下,你更容易出现宫寒的症状,所以除了小心防寒之外,还要长期温煦身体。

  三、子宫防寒密钥

  1、多吃补气暖身的食物

  例如核桃、枣、花生,让先天的不足由后天的高能量来补足,不用担心上火,宫寒体质属于火气不足,不容易出现火大体热的症状。

  2、用鲍鱼滋补

  中医认为鲍鱼滋补清热,可以滋阴养颜、清肝明目,是女性最好的补品。过去太医院进贡给皇后妃嫔们的中药丸,调和时不像现在使用蜂蜜,而是用鲍鱼汁。所以宫寒女性应该经常给自己做些鲍鱼食物。

  3、少吃寒凉食物

  “中医养生传统中,女性体质属阴,不要贪凉。”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女性也不要吃过多的冷饮、瓜果等寒凉之物,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最好放置一段时间再吃,在吃冷食之前最好先吃一些热食垫底,以防止冷食直接刺激内脏。平时也应该多吃一些补气暖身的食物,如核桃、枣、花生等。

  结语:冬季保暖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一些部位是一定要做好保暖的工作,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都露在外面。冬季怕冷主要是阳气不足,所以我们也要保护好自己的阳气。同时,暖身的食物也有很多,大家不妨试试。

延伸阅读: 冬季养生粥 防寒保暖功效多 冬季养生 中医告诉你驱寒保暖就得这样做 立冬吃什么 防寒保暖必吃的食物 气温下降吃这些“宝贝”保暖又瘦身 霜降养生 防寒保暖注意以下几点 霜降养生 以防寒保暖为重

相关文章

  • 冬季养生 中医告诉你驱寒保暖就得这样做

      昨天已经立冬了,我们明天感觉到天气冷起来了,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也是最需要御寒保暖的季节。中医认为,冬季养生贵在“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关中医冬季养生知识以及冬季进补的相关内容吧。   目录   1、中医教你冬季如何驱寒保暖 2、冬季保暖守则   3、冬季养生小贴士 4、冬季中药进补   5、中医冬季养生法 6、冬季中医如何排毒养生   7、中医冬季护肤

  • 冬季四款美味暖身食谱 驱寒保暖养精蓄锐

      目录:   第一章:4款暖身美味营养餐   第二章:冬季保暖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冬季保暖的一些常识   编者按:寒冷的冬季常常会让人身体不适,常会出现如感冒发烧咳嗽、身体发抖,手脚冰凉等一些症状,这时候我们就要吃一些食物来补充我们体内的能量,增强我们的体质,但是吃些什么好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2款美味营养的暖身餐,可助你暖手暖脚更暖心哦。   4款暖身美味营养餐   鲜美汤品、香

  • 冬季养生 驱寒保暖按摩三个穴位

      气温逐渐下降,这让我们似乎感到了冬日的气息,寒冷的天气让我们多穿的一件衣物,做好日常的保暖可以预防很多的疾病,那么出了添衣之外还有那些驱寒保暖的方法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多种保暖方案。   按摩三个穴位   对于爱美的白领一族来说,宁可冷些,也要穿得少些。如果在办公室觉得冷,不妨试试穴位按摩,有几个穴位对于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首先是大椎穴   这个穴位位于颈后最突起的那块骨

  • 冬季保暖吃什么 多吃这8种食物驱寒保暖

      寒冷的冬天让人们将厚衣服,羽绒服都拿出来穿在身上,来达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从食物中汲取热量来保暖。那么冬季保暖吃什么?有哪些食物可以帮助我们驱寒保暖呢?今天小编就来告诉你多吃这8种食物可以让你温暖一寒冬,快来看看吧。   1.羊肉   寒冬里,各地羊肉倍受青睐,大卖热卖。羊肉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钙、磷、铁等营养物质。   羊肉除了营养丰富外,因其性味甘温

  • 冬季养生 中医驱寒保暖有什么方法

      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冬季。寒冷的天气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不能随便出去锻炼。那么,你想要知道冬季中医养生驱寒的方法吗?如何保暖呢?下面小编来告诉大家一些中医驱寒的方法。   防寒药茶多饮服   辨体选药、以药代茶非常简单方便,以沸水冲泡加盖闷热,待温时频频饮服,再以沸水续泡。此法对增强抵御风寒能力有一定的效果。例如:   痰湿体质:荆芥、陈皮、桔络、橘叶、苏叶,疏风温化寒痰;

  • 冬季养生 中药泡脚驱寒保暖防疾病

      驱寒保暖加生姜   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温肾消肿用桂皮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它与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温肾阳的作用。用他们泡脚,对于因肾病引起的浮肿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花椒泡脚驱寒防病   这是因为花椒属于中药里的祛

  • 冬季吃什么菜好 它是你驱寒保暖的不二选择

      天气越来越了,小伙伴们的衣服也越来越厚了,除了要身体上的保暖以外,饮食上也要搭配好。很多人不了解冬季吃什么菜好,其实很简单。想知道冬季养生食谱以及冬季菜谱家常菜做法吗?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冬天跟其他三个季节是有一定区别的,在平时的饮食上,要多注意驱寒保暖的食物搭配。   方法一   材料   鸡肉、土豆、青椒、姜、蒜、花椒、酱油、郫县豆瓣酱、香醋、盐、食用油。   做法   1.将鸡肉清

  • 冬季养生汤 5款冬季养生汤滋补暖身

      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很容易令人生一些小病。这个时候就需要多多来进补了,进补的最好方式就是喝汤。那么你知道冬季养生汤有哪些吗?你知道冬季如何养生吗?今天小编推荐大家5款冬季养生汤滋补暖身,赶紧来看看吧!   五指毛桃煲乌骨鸡汤   原料:温氏乌骨鸡一只、五指毛桃100克、猪脊骨200克、芡实25克、姜三片、蜜枣3颗、盐适量。   做法:   1.将温氏乌骨鸡、五指毛桃、芡实等洗干净放入汤煲

你可能感兴趣

  • 草本自发热贴暖身贴驱寒保暖女生宫暖宫贴艾草益母草大姨妈贴


  • 包邮日本小林暖宝宝自发热暖身取暖即贴10+1片保暖冬季暖宫贴5


  • 日本小林制药暖宝宝暖身贴防寒保暖贴冬季暖腹自发热力暖宫贴30片


  • 正品日本小林制药暖宝宝暖贴即贴保暖暖身贴冬季暖宫贴30片礼盒装


  • 暖足贴女暖脚垫煖宝宝自发热帖鞋垫冬季生姜保暖防寒艾草贴暖身贴


  • Napiers生姜暖身油 按摩身体精油护肤驱寒暖身舒压英国百年配方


  • 小老师生姜精油基础油身体按摩油刮痧油精油驱寒暖身1000ml包邮


  • 姜贴原始点生姜贴发热艾灸热敷暖身贴暖宝宝暖宫驱寒正品100片


  • ZRZR生姜精油老姜萃取泡脚暖身驱寒缓解痛经身体开背推拿按摩精油


  • 泡脚药包排寒驱湿气艾叶艾草药包暖身驱寒气足浴粉助眠足浴包男女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