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三步调养法

阅读:267

   中医养生,无毒无害无副作用,是每个真正想要养生都会采用的方法。在中医的养生进程中,我们通常会分三个阶段来进行调理事宜。从自然出发,让身体更好地与养生方法结合,就是我们的方向。今天我们来说说中医的养生三部曲,很详尽的介绍哦。

  中医养生历来受人欢迎,养生是指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措施而进行的一种健身益寿活动。

  一部曲:顺应自然

  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也就必须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这种天人相应或称天人合一学说,是中医效法自然,顺时养生的理论依据。顺应自然养生包括顺应四时调摄和昼夜晨昏调养。昼夜变化,白天阳气当家,入夜阴气当家。四时与昼夜的阴阳变化,人亦应之。所以,生活起居,要顺应四时昼夜的变化,动静相宜,衣着适当,饮食调配合理,体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还有社会属性。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人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中医学认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社会医学、心身医学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益显示出重视社会因素与心理保健对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性。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而影响人的健康。所以人必须适应四时昼夜和社会因素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摄生措施,才能健康长寿。

  二部曲:形神共养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的生命观。形体是人体生命的基础,神依附于形而存在,有了形体,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方能产生精神活动和具有生理功能。形神共养是指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生,使形体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中医养生学的养生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看,统而言之,不外“养神”与“养形”两端,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形体的动静盛衰,关系着精、气、神的衰旺存亡。

  中医养生学主张动以养形,以形劳而不倦为度,用劳动、舞蹈、散步、导引、按摩等,以运动形体,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以动静适宜为度。形神共养,动静互涵,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有益于强身防病。形神共养,神为首务,神明则形安。神为生命的主宰,宜于清静内守,而不宜躁动妄耗。故中医养生观以神为第一要义,守神以全形。通过清静养神、四气调神、积精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神等,以保持神气的清静,增强心身健康,达到调神和强身的统一。

  三部曲:调补脾肾

  保精护肾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使精气充足,体健神旺,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精是构成人体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精、气、神是人身“三宝”,为健康长寿的根本。精禀于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五脏安和,精自得养。五脏之中,肾为先天,主藏精,故保精重在保养肾精。中医养生学强调节欲以保精,使精盈充盛,有利于心身健康。若纵情泄欲,则精液枯竭,真气耗散而未老先衰。节欲并非绝欲,乃房事有节之谓。保养肾精之法甚多,除节欲保精外,尚有运动保健、导引补肾、按摩益肾、食疗补肾和药物调养等。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景岳全书·脾胃》)。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盛,则精气充足,脏腑功能强盛,神自健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因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调养脾胃,通过饮食调节、药物调节、精神调节、针灸按摩、气功调节、起居劳逸等调摄,以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调补脾肾是培补正气之大旨,也是全身形而防早衰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章

  • 卵巢早衰 中医食疗调养法

       卵巢功能过早衰退是近年来女性的一种常见病,表现为阴道干涩、滑润不足等症状。中医认为,卵巢早衰关乎肾、肝、脾。对此病的治疗,除辨证施治外,用食疗调养也可收到较好效果。   参鱼瘦肉汤:鱼鳔、猪瘦肉各50克,枸杞子、太子参各20克,生地18克。将鱼鳔用清水泡软,切成小条状;猪瘦肉洗净,切丝;其余用料洗净。将全部用料放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1~2小时,加食盐调味,喝汤吃鱼鳔、枸杞子及猪

  • 中医保健 4大“虚”质调养法

      目录:   第一章:中医保健 4大“虚”质调养法   第二章:中医九种体质的调养方法   第三章:中医教你看体质喝养生茶   编者按:中医9型体质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而这9种体质中有4种“虚”弱体质,那么这些体质的人有什么调养法呢?除了这4种人别的体质的人又有什么养生方法呢?不同体质的人对养生茶的要求有哪些不同呢?   中医保健 4大&ldquo

  • 中医教你慢性胃炎的调养法

      慢性胃炎在中医属于“胃痛”范畴,慢性胃炎在临床辨证上主要有脾胃虚寒型和肝气犯胃型。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如何调养慢性胃炎?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主要由于饮食不节制、吸烟酗酒等使脾胃受损以致胃失和降,气机阻滞所致;或因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或肝郁化火,耗伤胃阴;或病久气滞血淤,阻滞胃络等引起。以下是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和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的调养法。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

  •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中医教你调养法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呢?中医认为,脾胃虚弱多是由内伤病发所导致的,脾虚的症状有很多,肝郁脾虚是内伤疾病常见的病例。所以平时得从多方面进行保护和调理,多吃些补脾的食物,有时也得加些中药进行调理,对症治症。   在不同的疾病中,可能会伴随各种不同的症状,如肝郁化火、胆热痰扰、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脾肾阳虚、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等,治疗时就相对来说比较繁琐,但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还是不变的,以疏肝健脾为基本治

  • 脸色发黄是什么原因 老中医教面色调养法

      编者按:脸色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的脸色反应出不同的病症,都是我们值得注意的,很多爱美的女士一直受到黄脸婆的困扰,脸色发黄是什么原因么?对症下药才能告别黄脸婆的困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赤、青、黄、白、黑脸色虽不同,但都有正常与异常之分。总的说来,光明润泽是正常的脸色,而晦暗枯槁或某色独见于不应该出现的部位,都属于病色。   中医将面色与五行相对应,分为五色赤、青、黄、白、

  • 冬季调养两虚体质人群的好办法

      气虚不能生血,血虚又会影响气弱;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又可导致阴虚等,最后还可导致阴阳气血俱虚。所以,必须根据症情的具体变化,正确使用补益类中药。   两虚之体的表现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   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

  • 好脸色调养法 3招让你面如桃花

      许多人常会出现皮肤干燥、过敏、肤色暗沉、黑眼圈、长痘痘等问题,让美丽大打折扣。于是女人们为了美丽容颜,不惜花费重金和精力,期盼借助各种化妆品把青春留住。补水、美白、抗斑、防皱一个都不能少,可是最后却收效甚微。   专家介绍,皮肤的老化是随着机体生理功能衰退而伴生的一种衰老特征。机体生理功能旺盛,气血津液充足,循环畅通,供给皮肤的营养物质丰富,则皮肤细腻洁白,富有弹性。反之,机体生理功能衰退,则

  • 快速美白 三步美白秘笈

      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开始追求美白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美白方法都是有效的,有的美白方法因为效果差,所以美白的速度非常慢,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美白的呢?让小编带大家去了解下吧!   快速美白   全身美白蜕变3步曲   第一步:“净白”蜕变   净白攻略 清洁   美白的最基本的选择就是清洁,大家可别小看清洁这一步,清洁的效果对美白的提升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哦。  

你可能感兴趣

  • 【书】低GI饮食法 食疗养生营养食谱膳食指南抗衰老饮食全食物调养秘笈营养学全食物调养秘笈健康饮食轻断食书籍


  • 低GI饮食法 吃对食物自然瘦 里克盖洛普 营养食谱膳食指南 抗衰老饮食全食物调养营养学 健康饮食轻断食书 纽约时报书


  • 法伯丽三部曲正品官网贵妇膏女法伯利三步曲孕妇可用旗舰护肤套装


  • 正版 陈飞松图说养好脾胃人不老 脾胃虚弱怎么吃 养生健脾养胃食谱调养脾胃 脾胃怎么养食疗药膳菜谱日常饮食 养脾胃书籍


  • 【正版】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中医临床证外治法针灸按摩敷贴膏药脐诊疗幼科小儿童科常见疾病非药物外治法作用机理应用经验


  • 【正版】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中医临床证外治法针灸按摩敷贴膏药脐诊疗幼科小儿童科常见疾病非药物外治法作用机理应用经验


  • 【正版】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中医临床证外治法针灸按摩敷贴膏药脐诊疗幼科小儿童科常见疾病非药物外治法作用机理应用经验


  • 【正版】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中医临床证外治法针灸按摩敷贴膏药脐诊疗幼科小儿童科常见疾病非药物外治法作用机理应用经验


  • 【正版】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中医临床证外治法针灸按摩敷贴膏药脐诊疗幼科小儿童科常见疾病非药物外治法作用机理应用经验


  • 【正版】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中医临床证外治法针灸按摩敷贴膏药脐诊疗幼科小儿童科常见疾病非药物外治法作用机理应用经验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