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长寿之道

阅读:285

  目录:

  第一章:黄帝内经长寿之道

  第二章:《老老恒言》中的长寿之道

  第三章:长寿之国的七个秘诀

  编者按:《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4大医学典著之一,它不仅介绍了治病之道还为人们讲述养生之道。长寿一直是人们亘古不变的追求,那么《黄帝内经》有何长寿之道呢?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有什么?长寿的方法又都有哪些呢?

  黄帝内经长寿之道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黄帝内经》里的养生之道之一 防治有度

  中医养生保健及其防治疾病特别注重“致中和”。所谓中和,即中庸调和。“中庸”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即“恰到好处”的意思。

  中医防治疾病的核心理念就是“扶正祛邪”。扶正祛邪的目的,就是帮助保护和恢复人体自身所固有的抗病能力、协调能力和康复能力。而作为中医临床医师座右铭的“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两句话,就是防治疾病要到达恰到好处、适可而止的标准和境界。

  过度治疗,特别是过度地运用以“祛邪”为手段的破坏性治疗,往往会欲速不达,甚至适得其反。如现在抗菌素的滥用,对癌症病人过度使用或不恰当运用放疗、化疗等。《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意思是说,用猛烈的毒药治病,到病去六分的时候,就要停止使用;普通的毒药治病,到病去其七;轻微的毒药治病,到病去其八;无毒性的药物治病,才能用到病去其九,然后再以“谷肉果菜”的饮食疗法,以清除病后余邪,使机体完全恢复分健康。总的说,在治疗上不宜过分依靠药物,因为太过了,便要伤及正气的。

  此外,养生保健亦是如此,要顺应自然,不宜过度。老子《道德经·出生入死》中说:“人之生生,动之于死,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即告诉人们,照顾生命,不易过度(营养过度、休养过渡、锻炼过度、用药过度、关注过度等等)。物无美恶,过则为害。我非常赞成洪昭光教授提出的“三个意”原则,即“不刻意,不随意,要注意”,既符合实际,又符合中医的养生理论。

  《黄帝内经》里的养生之道之一 ——通畅气血

  在中医的理论中,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中,“气”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是构成宇宙、人体中最基本的一个元素,这也就是说,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人体的一个器官,实质上都是由无形的“气”凝聚成的有形的事物,《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阴阳二气不仅能产生天地,还能产生万物,这其中也包括人。

  人体是一个不断进行着循环的运动场,促成这种运动的物质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它是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人的空气三部分组成。但气的存在又是通过它的运动来实现的,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气机”,它包括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这四种运动在人体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内进行,进而促进了人体内部的循环,即《金匮》所谓“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而人体气机运转的基本形式一旦停息,人之生命也将终止,《内经》中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及“气止则化绝”。

  《难经》说“血主濡之”,意思是说血的主要功能是濡养皮毛、筋骨和脏腑,而它的这种濡养功能只有依赖于“气”的推动才能得以实现。《内经》认为:“气血通畅,则百病不生;气血不畅,则疾患自现”。因此,任何疾病,不论在脏腑、经络;或在皮肉、筋骨,在无法确定病因、病机的情况下,从气血入手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

  从临床来看,中医认为,人到了中老年所出现的色素沉着、皮肤粗糙、老年斑、巩膜浑浊等都是“瘀血”的表现,而诸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老年痴呆、前列腺肥大、中风等疾病的发生也几乎都与“气滞血瘀”有关。因此,国医大师颜德馨先生明确提出“人体衰老的本质在于气虚血瘀”的理论,并指出“益气化瘀才是延缓衰老的可靠途径”。

  日常生活中,为保持脏腑气血的通畅有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要保持饮食均衡,特别注意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和水分,以充养气血,保证气机运转的能量;二要长期坚持适宜适度的运动锻炼,以增强气机的活力;三要善于调节情绪,保持健康乐观的精神状态,以防气机郁滞和逆乱。

  《老老恒言》中的长寿之道

  他75岁开始写书,亲身体验,把养生心得一一记下;他的书不近丹药,不求仙方,唯从日常做起,内容细致、方法简单,是中医养生读物中罕见的,被后世奉为“养生圣经”——他就是曹廷栋(清1699年—1785年,字楷人,号六圃,浙江嘉善人,享年87岁。)他写的书名为《老老恒言》。

  心存感恩知足常乐

  《老老恒言》云:寿为五福之首,既得称老,亦可云寿,更复食饱衣暖,优游杖履,其获福亦厚矣。人世间境遇何常,进一步想,终无尽时;退一步想,自有余乐。《道德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五福”出于《书经-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可见,“寿”为五福之首。

  曹庭栋说:老年人如果是吃得饱穿得暖,拄杖而悠游,那就是获得了天底下最厚的福气了。人生的境遇变化多端,进一步想,追求名利终无尽时,总会给人带来无尽的烦恼;不如退一步想,其实生活多了很多乐趣。《道德经》中有:知足于内而不争虚名,就不会有屈辱;知止于外而不贪得无厌,就不会有忧患。如此可以使人长寿。

  提倡蒸食

  《老老恒言》云:蒸露法同烧酒。诸物皆可蒸,堪为饮食之助。盖物之精液,全在气味,其质尽糟粕耳。犹之饮食入胃,精气上输于肺,宣布诸藏,糟粕归于大肠,与蒸露等。故蒸露之性,虽随物而异,能升腾清阳之气,其取益一也。如稻米露发舒胃阳,可代汤饮,病后尤宜。他如藿香、薄荷之类,俱宜蒸取录用。

  中华千年美食文化素有“无菜不蒸”之说,在煎炒烹炸煮等烹饪方式中,“蒸”是最能保持食物原汁原味、保留食物营养的烹饪方式。“蒸露”是辅佐饮食的最好方法,因为万物的精华全在气味,而物本身则是糟粕,就像饮食进入胃中,精气上传至肺部,然后输布到各个器官,而糟粕进入大肠,这与“蒸露”是一个道理。所以蒸露的属性虽然随着食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都能提升食物中的清阳之气,对身体是非常好的,像稻米蒸露后可以舒张胃的阳气,可以取代汤饮,病后尤其适用;另外如藿香、薄荷等也都可以通过蒸露来饮用。

  隐灯静坐

  《老老恒言》云:五脏之精气,上注于目,坐时灯光照耀,即闭目亦似红纱罩之。心因目动,遂致淆乱神明,须置隐灯……若灭灯而坐更妥……坐久腹空,似可进食,亦勿辄食,以扰胃气。《内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或略进汤食以暖之。酒更不可饮,气血入夜而伏,酒性动散,两相妨也。夜不食姜亦此意。

  《老老恒言》说:中医认为,眼睛是五脏精气聚集的地方,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如果晚上静坐的时候灯光过于明亮,即使闭上眼睛,也会感到像蒙着纱帐的灯光,心神会因为目有所见而胡思乱想。此时宜设置一盏隐灯,也就是光线很弱的灯,灯光就不会直接照射到眼睛上。《楞严经》讲:睁开眼睛看见光明,叫见外;闭上眼睛所见的只是黑暗,叫见内。这里提倡的就是见内。见内则心静,心静则养神。当然,如果能做到熄灯静坐,对身体就更有益了。

  坐久了会感觉到饥饿,但也不宜马上进食,否则会扰乱胃气。《内经》中有:胃不和则卧不安。老年人晚上是不宜吃太多食物的,可以稍微喝点汤,暖暖胃。但千万不要饮酒,因为气血到了晚上就静了下来,而饮酒使人兴奋、心跳加快,所以不要饮酒。

  生姜何时吃是有讲究的:

  ①一日之内,夜不食姜。民间有句话:早上吃姜,胜过喝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话虽说得有些过头,但晚上吃姜确实不宜,因为生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晚上吃生姜容易兴奋,影响睡眠。

  ②一年之内,秋不食姜。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如再吃辛辣的生姜,容易伤肺,所以秋天不宜多食姜。

  ③阴虚火旺的人不宜多吃姜。因为生姜性属微温,过量食用会伤阴助阳。

  ④千万不要食用腐烂的生姜,其中含有有毒物质黄樟素,可诱发肝癌、食管癌等。

  服老是一种智慧

  《老老恒言》云:“年高则齿落目昏,耳重听,步蹇涩,亦理所必致,乃或因是怨嗟,徒生烦恼。须知人生特不易到此地位耳!到此地位,方且自幸不暇,何怨嗟之有?”就是说,人到老年,牙齿脱落、两眼昏花、耳朵听不清,又举步艰难,这都是很自然的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有些老人就会产生怨恨的情绪,其实这不过是徒增自己的烦恼罢了,因为人必然老去,这是自然规律。人要面对和接受逐渐衰老的事实,不能因此成为心理负担。应该明白,人活到这个年纪已经不容易了,应该觉得庆幸,还有什么可以怨恨的呢?

  “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至急躁益甚,究无济于事也。当以一‘耐’字处之,百凡自然就理,血气既不妄动,神色亦觉和平,可养身兼养性。”意为老年人肝血已经逐渐衰弱,因而未免性情急躁。如果旁边的人不能及时对他们的要求做出相应的反应,他们就会更加急躁。但急躁是无济于事的,应该以一“耐”字来对待,学会忍耐,处理任何事情应懂得顺其自然,这样气血就不会妄动,神色也就平和,从而既养身又养心。

  人必须面对现实,正视自然规律。进入老年,不用害怕,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观念,要知道如何去适应,如何去保持永远年轻的心态与活力,进而求得延缓衰老。

  人要学会服老,做事需量力而行。“少年热闹之场,非其类则弗亲。苟不见几知退,取憎而已。至于二三老友,相对闲谈,偶闻世事,不必论是非,不必较长短,慎尔出话,亦所以定心气。”《老老恒言》在这里讲的是,年轻人喜欢去热闹的场所,而老年人就不要去了,如果不知此理偏要去,无疑会让人讨厌你而自取其辱。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生活圈子,可以邀两三个老友对坐闲谈,偶尔谈论到世事的时候,也不必争论是是非非,更不要计较长短,这样才能定心养性、修炼出一个好身体。

  老年人在制定计划时要切合老年期的实际情况。以锻炼身体为例,青壮年时可以登山、远足,年纪大了可以散步、遛弯;青壮年时可以溜冰、潜水,年纪大了可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我在门诊曾接诊过不少病人,因为不服老,参加中青年强度较大的体育活动,结果出现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对我说过同样的话:“不服老不行啊。”

  因此,服老是一种智慧。它不是认输,而是教会你面对现实,教会你一种适合你年龄段的新的生活方式,从而让你活得更健康、更精彩、更长寿。

  长寿之国的七个秘诀

  谈到长寿和养生,各个国家都有一些独到的经验。据美国《健康》杂志研究报道,有两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值得我们学习,第一组是希腊、意大利、日本、加利福尼亚、哥斯达黎加等长寿者居多的地方,第二组则是墨西哥、冰岛、日本、希腊和喀麦隆等心脏病、抑郁、癌症发病率较低的国家。以下是这些国家长寿者的一些共性,不妨逐一实践。

  1、少吃20%

  第一组国家的人们普遍食量较少,平均每餐比世界其他地区少20%。他们通常不会在饭桌上摆一大盘食物,而是用小盘取食。

  2、爱吃素食

  长寿地区的人都把肉食当作“佐料”,以素食为主食。素食除了含有大量抗氧化剂外,而且卡路里含量低。

  3、学会训练口味

  豆腐、沙拉和海带等食品虽然不如脂肪、糖类和盐分含量高的食物可口,但可以从少到多,循序渐进地训练自己的口味。

  4、慢慢享受食物

  虽然不必每餐都开火,但是即便叫外卖也要坐在餐桌旁享受,每餐最少保证20分钟,既可以享受美味,又能预防吃得过多。

  5、培养运动意识

  把运动当作一项“家务事”,抓住生活中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如做家务、跑菜市场、步行去超市购物、上楼梯等。

  6、多外出

  强大的家庭、社会关系也是长寿的必备要素。和生活习惯健康的人交朋友,朋友的好习惯具有“传染性”。研究表明,加入一些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同样可以增寿。

  7、学会自我调节

  即便是最长寿的人也有感到压力、抑郁的时候,冥想、跑步、与朋友共进晚餐都是不错的减压方式。养成长期的好习惯后,偶尔放纵一下,吃些高脂食品也没关系。

  结语:养生先有“养”才有生命、生长,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养护,只有把身体养好,长寿才不会只是一种奢望!(文章原载于《益寿文摘》,刊号:2012.03,作者:袁长津、耿引循,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文章

  • 中医长寿养生之道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思想家都把修炼德行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   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寿,有两层意思:其一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也就是说,有些人的实际寿命

  • 长寿之道 男要冷养 女要热养

      对于温度的感知,男女一向不同:寒冬里,女人棉衣紧裹,还是冻得手脚冰凉、瑟瑟发抖,男人穿着薄衬衣,却仍然精神抖擞;炎炎夏日,女人可以顶着太阳逛街,挥汗如雨吃火锅,而男人即使坐着不动也热得叫苦不迭。   在医学家眼中事实也如此。研究发现,男人怕热,所以“冷”点的男人活得久;女人怕冷,所以“热”点的女人更长寿。   男冷女热是长寿之道   日前,澳大利

  •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它的出现,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而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夏季养生也给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 《黄帝内经》11方释解

      专家: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黄帝内经》中称方剂为汤液,言有十三方,似已成定论。近代医家张骥撰《内经方集释》认为,除醪醴、豕膏为单味药物外,加上《素问·刺法论》遗篇中“小金丹”,实际只有11方,其中《素问》7方,《灵枢》4方。现根据文献归纳于后。   1.鸡矢醴(《素问·腹中论》岐伯方)   组成:鸡矢

  • 阴阳系日月《黄帝内经·灵枢》

      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岐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为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手之十指,以应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为阳。   黄帝曰:合之于脉,奈何?岐伯曰: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主左足之少阳;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阳。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阳;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阳。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阳明

  • 《黄帝内经》揭开女性衰老秘决

       国际医学界一致认为:当一个人步入生命力最旺盛的年纪时,衰老就开始到来。那么,女性如花似锦的20岁,无疑就是衰老的起点。现实中,我们确实发现,衰老已经光顾了20多岁的年轻女性,她们首先是眼角和额头出现细纹,然后 是皮肤逐渐失去光滑和细腻,再然后是皮肤松弛…… 诚然,人的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能避免,无法抗拒,但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现象:两个同

  • 《黄帝内经》的心理治疗法

      在心理疾病的调治方面,《黄帝内经》也有其独到的见解。认为凡是不正常的或过度的心理活动,如不及时调理和防治,就可能影响身心健康,引起身心疾病,还具体地提出了三种心理治疗形式:开导对慰式、情志相胜式、刺激治疗式。从《内经》的原旨也可归纳为情疗、心疗和意疗三大类。   (一)情疗   《内经》很重视情疗,即五志相胜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helli

  • 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

      一、《黄帝内经》是什么书?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   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了。什么是

你可能感兴趣

  • 年宵花卉精品鲜花速递全国新鲜黄帝香水多头百合花鲜切花


  • 正品印度进口皇帝阿育吠陀红油男士养护精油男性按摩猛久钢黄帝油


  • 星月菩提子108颗项链 原生态鸡油黄帝金黄佛珠手串念珠干磨海南籽


  • 国学大讲堂-谋略之道-用人之道 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融的学术精髓 国学经典畅销书籍鬼谷子孙子兵法wl谋略之道用人之道正版全集


  • 【全套7册】 华为团队管理之道+华为财经密码+华为奋斗密码+华为训战+华为HMS生态与应用开发实战+华为数据之道+华为研发


  • 重瓣长寿花盆栽花卉室内桌面阳台盆栽植物长寿花苗四季开花带花苞


  • 说点有用的 主持人魅力演说家甜酷气场女王曹丽娇 专业说话之道 (魅力演说家、甜酷气场女王,曹丽娇倾囊相授24年专业说话之道


  • 抖音同款 谋略之道和用人之道正版全集谋臣思维与攻心术智慧谋略国学经典畅销书籍刘伯温鬼谷子孙子兵法姜子牙诸葛亮张子房孙武子


  • 谋略之道和用人之道正版全集谋臣思维与攻心术智慧谋略国学经典畅销书籍学习识人正道刘伯温鬼谷子孙子兵法姜子牙诸葛亮江湖36诡计


  • APP UI设计之道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