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从脾论治儿科疾病——李家民学术思想浅述

阅读:249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家民主任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已近40年,秉承享誉津门的“小儿王”任宝成老中医的思想,注重“脾胃学说”,结合任老的验案及其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发扬“脾胃论”的学说,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思想——以“脾胃为中心,整体调理,治病与防病并举”。

以脾胃为中心

防治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奠基于《内经》,形成于东垣,发展于景岳、薛己、叶天士等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脾胃内伤学说,阐发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精辟论点。在生理上,强调脾主升清;在病因方面,多责之于“阳气不足”;在治疗上,着重温补脾阳,升提阳气。

李家民深刻领会《内经》及东垣《脾胃论》的精神实质,并将其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儿科疾病的证治上。李家民提出了其主要学术思想——重点强调小儿“脾阳”,认为消化系疾病是小儿临床常见的的疾病,概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脾常不足”,加之喂养不当、寒热不调或肠道外感染等因素,容易使小儿发生脾胃疾病,如积滞、泄泻、厌食、腹痛、便秘等常见病。又因小儿自我调节能力差,病机变化快,易虚易实,“脾阳易伤”,故容易出现“脾虚”,或病初为实证很快转化为“脾虚”的病机。故而成立了有中医特色的“脾胃病”专科门诊,以“脾胃为中心,整体调理,治病与防病并举”,进一步发挥中医重视小儿体质的优势,重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既病速愈。

基于重视“脾阳”的学术观点,李家民用药注重甘温之剂,取方多由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化裁而来。即使对于外感发热患儿,必须使用凉解之法者,也必强调用药尽量轻灵、轻宣,中病即止,不可过汗、过下,以免重伤脾阳。《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曰:“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可见脾胃是元气之源,元气又是人身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故在儿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更应注重小儿之“脾阳”,顾护胃气;调理脏腑,培养元气。

论治小儿杂病以脾胃为先导

人以气血为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李家民认为无论何邪所侵,何脏所损,病久必伤脾胃,皆能困脾伤胃,而饮食、药物的摄入,运化、吸收、输布、排泄,全赖脾胃出入气机功能的强弱。《医林绳墨》有“脾胃一虚,则脏腑无所禀受,百脉无所交通,气血无所荣养,而为诸病”。由此进一步说明了脾胃与气血、脏腑,与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脾胃的这些特性,因此治疗各种疾病均须兼顾脾胃。《扁鹊心书">扁鹊心书》有“脾为五脏之母”之说,就是强调了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李家民一贯强调治疗小儿各种疾病都应以调畅脾胃为重点,如小儿咳嗽,多因外邪袭肺所致,似与脾胃无关,然而却早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脾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失健运,脾气不升,则痰浊壅肺,肺失宣泄而咳嗽反复发作。《医宗必读》有“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故在解表宣肺之剂中仍应注重调脾和胃,以化痰理气,治病求本。

治未病亦重在调理脾胃

治未病最早源于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对治未病的最为经典的论述,明确提出了“未病先防”的思想内涵。《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中“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论述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既病防变的重要思想。张仲景将治未病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相结合,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病理特点为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小儿正气亏虚,卫外机能未固,病邪每易从皮毛或口鼻侵入,加之寒温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等因素,易外感六淫、疫疠等邪,而出现各种症状。而脾胃既是后天之本,又可充养卫气,以增强其防卫功能,抵御外邪侵袭。所谓“四季脾旺不受邪”,是说春、夏、秋、冬四季,分主于肝、心、肺、肾四脏,而脾不主时而旺于四季,即四脏中皆有胃气也。也就是说,脾胃在一年四季中对人体抗御外邪都起着重要的防卫作用,因此,脾胃的盛衰,关系到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若脾胃健旺,身体强壮,则邪气不易入侵。可见脾胃调和,正气充旺则体质强健,抗邪抗病能力较强。由此可见,注重调理脾胃,是儿科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方面。

针对中医儿科治未病,李家民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采用“补脾、运脾、醒脾”三步法原则,即在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病后调理中,仍以“脾胃”为中心。防病之时以“补脾”为主,脾气在人体整个气机运化中处于枢纽地位,从生理上来说,脾胃本身有运化的功能,脾胃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得布,则全身气机气化得助,是保证人体健康无疾之路。故医圣张仲景曾说“四季脾旺不受邪”,反之如“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既病防变以“运脾”为要,因各脏器疾病皆可伤及脾胃,影响脾胃运化,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在对症治疗中同时注意调理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利于疾病的向愈。《医林绳墨》有“脾胃一虚,则脏腑无所禀受,百脉无所交通,气血无所荣养,而为诸病”。病后调理重在“醒脾”,许多患儿在临床症状缓解或痊愈后,仍食欲差,身体虚弱,大多有余邪困胃,胃气不醒之证。醒脾即是祛除实邪之困遏,恢复健运功能,亦有诱导小儿开胃之意,临床多用轻清芳香走窜之品如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等。李家民基于疾病瘥后“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之理,强调“节制饮食,以养脾胃”作为预防的原则。

李家民十分重视小儿饮食调养,认为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途径。合理安排饮食,可保证机体的营养,使五脏功能旺盛,气血充实,提高适应自然界变化的应变能力,增强抵御外邪的力量。故其在行医中经常指导家长对小儿的饮食调护,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

李家民主张治未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人有老幼、男女、胖瘦以及九种体质分别,地有东、西、南、北、中之分,时有一年四季之分,这些不同特点,决定了治未病时的“同中存异”、“异中存同”的必然性。 (于滨)

相关文章

  • 从脾肾论治腹膜纤维化

    □ 孟立锋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与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相比,具有价格低廉、节省资源、操作简便及早期生存率和保护残余肾功能较佳的特点。虽然腹膜透析技术不断改进,但在1~4年内,仍有约3%~36%的病人出现腹膜超滤衰竭,而腹膜纤维化是导致腹膜超滤衰竭的主要原因。由于防治腹膜纤维化的药物多处于研究阶段,人们把目光转向中医药。综合近年的相关研究,具有扶正或活血

  • 水针刀疗法的学术优势

      1、人体立体三角平衡原理学说   根据水针刀疗法发明人吴汉卿教授多年来的临床实践、总结,研发出来的创新课题“人体立体三角平衡原理学说”,将人体从头颈部、肩部、肘腕部、胸背部、胸腹部、腰骶部、臀髋部、膝踝部等关节部位,划分出由筋膜、肌腱、韧带相互交叉构成的多个肌筋膜立体三角区。   在此基础上,根据人体软组织损伤的分布规律,结合人体软组织肌筋膜立体三角区,划分出规律性立体

  • 中医“以毒攻毒”思想的由来

      有趣的是,最早把这种免疫思想付诸于实践,并最早从事免疫学研究的先驱,竟是醉心于炼丹的道教徙葛洪。   葛洪,字稚川,别号朴子。他从小就喜欢读医书和炼丹书,长大后,更在热衷于炼丹术的同时,潜心研究医术,并成了东晋有名的医学家,老百姓有什么急病重病,常找他来医治。   一天,有位40多岁的老农急冲冲地来到葛洪的家,焦急地对他说:“我的独生儿子被疯狗咬伤了,请您给想

  • 陆广莘的中西医结合思想

    中国中医科学院陆广莘教授具有中西医的双重学术背景,对中西医都有较为深入的认识。笔者研究了他的演讲和数十篇学术文献,逐渐深入地了解了陆老的学术思想并由此引发了很多思考。 中西医结合是 现代医学的发展之路 中医和西医无论是在起源、哲学内涵,还是医学特色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而现在以西医为主导的医疗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和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困境,具有中

  • 周朝中医 儒学及道家思想对中医的影响

      周朝 (约公元前1100-221年)   共分为四个时期:   * 西周 公元前1100 - 771年   * 东周 公元前770 - 256年   * 春秋时代 公元前770 - 476年   * 战国时代 公元前475 - 221年   儒学及道家思想   周人于公元前1100年灭商而建立西周王朝,虽然沿用商代遗留的礼仪及制度,

  • 五大型论治 肝肾综合征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肝肾综合征常分以下5型论治:   (1)肝郁气滞,水湿内阻:证见尿少尿闭,恶心呕吐,纳呆腹胀,腹有振水音,下肢或周身水肿,头痛烦躁,甚则抽搐昏迷,舌苔腻,脉实有力。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利湿。方选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柴胡、白芍、川芎、制香附、苍白术、厚朴、茯苓、泽泻、砂仁、车前子。   (2)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见面色晦滞或惨白,畏寒肢冷,神倦便溏,腹胀如鼓,或伴肢体水肿,脘闷纳

  • 肺病论治7法

    □ 缪茂军 江西省全南县中医院《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气之本也,魄之处也,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白色入肺,在五味为辛,与金同类,在五畜为马,在五谷为稻,在五音为商,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肺与大肠相表里。凡呼吸不利,喘息少气,咳吐痰阻等皆责之于肺的病变,但是临床涉肺病机常较为复杂,治肺方法颇多。补肺法 此法用于

  • 郁证从肝论治

      专家: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医者云:“郁者,滞而不通也。”现代人由于生活快节奏或精神生活压力过大,郁证患者增多,临症常可见到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失眠或情志改变或咽中异物梗阻等症,笔者临症常以疏肝理气而获显效。   肝主疏泄,畅达人体一身之气机,以推动血液、津液和各种物质的流通,若肝气失于疏泄则郁而不通,称之为“郁&r

你可能感兴趣

  • 全11册万林论治乳腺疾病+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冯宪章论治皮肤病等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丛书辑 中医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 书 崔炎血管疾病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普通大众医药卫生书籍


  • 套装7本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冯宪章论治皮肤病+郭淑云论治脾胃病+胡玉荃论治妇科病+李振华论治内科等


  • 正版书籍 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马丁保罗伊夫(Martin Paul Ev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787300321011


  • 正版书籍 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马丁保罗伊夫(Martin Paul Ev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787300321011


  • 【全新正版】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 医学卫生/中医 9787513272636


  • 全新正版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作者9787513272636正版图书


  • 国学大讲堂-谋略之道-用人之道 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融的学术精髓 国学经典畅销书籍鬼谷子孙子兵法wl谋略之道用人之道正版全集


  • 正版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崔炎 张榜 吴建萍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丛书第一辑


  • 【正版】儿科疾病中医特色外治285法中医临床证外治法针灸按摩敷贴膏药脐诊疗幼科小儿童科常见疾病非药物外治法作用机理应用经验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