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程为平从虚论治痫证

阅读:323

  专家:闫禹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痫证的病因病机是风、火、痰、瘀、郁等,但归其因多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而致肾精亏乏、髓海空虚、脑神失用而致痫。

  在治疗痫证方面,主张从虚论治,补肾填精,益髓养脑,补虚断痫,治疗效果明显。

  方以首乌黄精汤为主,随症加减。

  程为平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在治疗痫证方面,程为平主张从虚论治,补肾填精,益髓养脑,补虚断痫,治疗效果明显。笔者有幸跟随程为平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就程为平教授提出的“髓海空虚,脑神失用”致痫,“从虚论痫”及其临证应用论述如下。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疾病,又名“癫痫”或“羊痫风”。可见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后如常人等表现。

  痫证的成因既有先天性因素,又有后天性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程为平教授认为痫证多由肾精亏乏、髓海空虚而致。内因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胎疾”及气血不足。《备急千金要方》明确说明先天发育不全是产生小儿癫痫的原因之一,“新生即痫者,是其五脏不收敛,血气不聚,五脉不流,骨怯不成多,多不全育。”

  痫证的病因病机是风、火、痰、瘀、郁等,但归其因多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而致肾精亏乏、髓海空虚、脑神失用而致痫,《幼幼集成·卷二·痫症》曰:“夫病至于痫,非禀于先天不足,即由于攻伐过伤”,“其真阳之败,气血之伤,了然在望”。由此可见,髓海空虚、脑神失养在痫证发病中有重要地位。

  痫证病位在脑,治疗痫证必须从补脑出发。临床上根据痫证反复发作、时发时止的特点,分为发作期和休止期进行辨证论治。发时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叫吼声、醒后除疲劳外一如常人。亦可见仅有突然呆木无知、面色苍白或两目凝视、头向前倾、短时间即醒而恢复正常。发作时间长短不等,多于数秒至数分钟即止,醒后对发作时情况全然不知。发作时可用毫针泻法针刺人中、中冲、水沟、内关等穴位,口服定痫丸、安宫牛黄丸等药开窍醒神。中医中药对痫证休止期的治疗有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程为平教授临床上从虚论治痫证,以填精益髓、补肾养脑、补虚断痫为法,临床应用首乌黄精汤有明显疗效。

  方药:首乌20g,黄精20g,天麻15g,钩藤15g,山药15g,白术15g,当归15g,茯神15g,远志15g,珍珠母10g,生龙牡10g,甘草5g,小儿用量减半。

  按:上方以首乌、黄精为君药,首乌具有补血益脑,滋补肝肾作用,其性温和,入脑经补脑血当首选,“治中风、头痛、鹤膝风、痫证、黄疸”(《本草述》)。黄精滋肾润肺,补脾益气,“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下三虫”(《本草纲目》),首乌、黄精两药相伍,共奏补肾填精益髓之效。配以天麻、钩藤平脑熄风通络;山药、白术补肾健脾,固肾益精;当归补血益体、活血调经;茯神、远志养脑安神;珍珠母、生龙牡重镇安神;甘草调和诸药。根据临床症状不同进行加减,挟风者,加水牛角丝、僵蚕、全蝎平肝熄风;挟火者,实火用黄芩、黄连、栀子、竹叶清热泻火,虚火用知母、百合、天冬、麦冬滋阴清虚火;挟痰者,加半夏、茯苓、薏苡仁、砂仁、苍术燥湿化痰;挟郁者,加柴胡、白芍、枳壳行气疏肝解郁;挟瘀者,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案 患者虞某,男,7岁,绥远人。2008年9月18日初诊。

  两年前于俯卧睡眠中(凌晨4点左右)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口吐涎沫,两目轻度上视,1~2分钟后缓解,一月内发作2~3次。平素腰痛,近两日夜半遗尿。舌暗红、胖大,苔薄白,脉弦略数、略涩,双尺弱。

  西医检查:头部CT正常;脑电图异常,偶见额叶、颞叶棘慢波。

  辨证:肾精亏乏,气滞血瘀,上扰清空。拟补肾填精,佐行气活血化瘀。

  方药:首乌10g,黄精10g,天麻7.5g,钩藤7.5g,山药7.5g,炒白术5g,当归7.5g,郁金7.5g,红花7.5g,丹参7.5g,茯神7.5g,远志7.5g,珍珠母7.5g,生龙牡7.5g,甘草3g。7服,水煎服,每日1服、分两次服。另加灵芝1/2袋,阿胶1/2袋(天江中药),日两次冲服。

  二诊(2008年9月25日):患者家属致电咨询,主诉,服上方7服后,未再发作,腰痛好转,偶有夜半遗尿,嘱其按原方抓药复服15服。

  三诊(2008年10月14日):患者按原方抓药复服15服,未发作,腰痛好转,20天内遗尿1次,平素易生气。舌红、胖大,苔薄白,脉弦数。处置:按上方加柴胡7.5g,白芍7.5g。续服20服。

  四诊(2009年1月20日):患者三诊服药后,未发作,腰痛、遗尿、易生气消失。舌淡红、胖大、齿痕,苔薄白,脉略数,右尺弱。复查脑电图正常。处置:按三诊时处方去生龙牡7.5g,山药7.5g,炒白术7.5g,加山药10g,炒白术10g,女贞子5g,枸杞子5g。续服20服。

  电话随访1年,四诊后,又按三诊的处方继服药2个月后停药,并嘱其注意休息,调节饮食,忌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调情志,四诊后一年内未发作。

  按根据本案病史和症候分析,病位在脑,病因为肾精亏乏、髓海空虚、清空失养、气滞血瘀。故以补肾填精、行气活血化瘀为法,应用首乌黄精汤加郁金,与当归配伍,共奏行气、养血、活血之功,加红花、丹参活血化瘀,加灵芝、阿胶养血安神。三诊时,患者未发作,平素易生气,综合舌脉为肾精亏乏、肝郁气滞、脑神失养之象。故初诊方加柴胡、白芍,共奏疏肝理气之效。四诊时,患者未发作,腰痛、遗尿、易生气消失,综合舌脉为脾肾亏虚、清空失养之象。故初诊方去收敛固涩之生龙牡,活血化瘀之丹参、红花,山药、炒白术各加量至10g,加女贞子、枸杞子,奏补脾益肾之功。

相关文章

  • 五大型论治 肝肾综合征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肝肾综合征常分以下5型论治:   (1)肝郁气滞,水湿内阻:证见尿少尿闭,恶心呕吐,纳呆腹胀,腹有振水音,下肢或周身水肿,头痛烦躁,甚则抽搐昏迷,舌苔腻,脉实有力。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利湿。方选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柴胡、白芍、川芎、制香附、苍白术、厚朴、茯苓、泽泻、砂仁、车前子。   (2)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见面色晦滞或惨白,畏寒肢冷,神倦便溏,腹胀如鼓,或伴肢体水肿,脘闷纳

  • 肺病论治7法

    □ 缪茂军 江西省全南县中医院《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气之本也,魄之处也,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白色入肺,在五味为辛,与金同类,在五畜为马,在五谷为稻,在五音为商,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肺与大肠相表里。凡呼吸不利,喘息少气,咳吐痰阻等皆责之于肺的病变,但是临床涉肺病机常较为复杂,治肺方法颇多。补肺法 此法用于

  • 郁证从肝论治

      专家: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医者云:“郁者,滞而不通也。”现代人由于生活快节奏或精神生活压力过大,郁证患者增多,临症常可见到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失眠或情志改变或咽中异物梗阻等症,笔者临症常以疏肝理气而获显效。   肝主疏泄,畅达人体一身之气机,以推动血液、津液和各种物质的流通,若肝气失于疏泄则郁而不通,称之为“郁&r

  • 鼓胀的分证论治

      鼓胀,病证名。指腹部膨胀如鼓的病证。鼓通臌,后世亦名臌胀。《灵枢·水胀》:“鼓胀者,腹胀,身皆大,大与胀肤等也;色苍黄,腹筋(指腹壁静脉)起,此其候也。”《素问·腹中论》:“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鼓胀。”《医林绳墨》卷五:“臌胀者,如鼓之形,外坚中空,击之有声,按之有形,皮肉之急胀,……”《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形容此病“腹皮胀急而光,内空空然如鼓。”多由情志郁结、饮食失节,或嗜酒,或有

  • 破伤风的辩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风毒在表轻度吞咽困难,牙关紧闭,周身拘急,抽搐较轻,痉挛期短,间歇期较长;舌淡,苔薄白,脉数。  辨证分析:肌肤破伤,感受风毒之邪,外邪入侵,气血不畅,经络拘急,则吞咽困难,牙关紧闭,周身拘急;风邪在表,受邪较轻,则痉挛期短,间歇期长;舌淡、苔薄白、脉数为风邪在表之象。  治法:祛风镇痉。  方药:玉真散合五虎追风散加减。  (二)风毒人里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高热寒战,全身

  • 无证可辨误解了辨证论治

    □ 黄开泰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中医把一切生命的异常状况——自觉痛苦和他觉异常,都看成是疾病的表现。异常的指标、影像等实验室结果也属于生命的异常,是病机的外在表现。●各种指标、影像等实验室结果的病机意义,只能是通过临床对许许多多具体就诊病人的辨证论治,并对辨证论治疗效进行分析,形成具有生命时空关联性的规律认识,才能够融入中医理论。●如果我们不重视指标、影像的实验室异常结果,把指标、影像的实验室结果排

  • 郁证从五脏论治新议

      《内经》对郁证的认识有三郁、五郁、六郁、情志之郁等,主要从五脏论治郁证。本文作者认为郁证病机,无非是五脏气机阻滞不畅、气血津液运行紊乱而致,所以要从五脏气机失调这个角度认识郁证。作者对《内经》郁证从五脏论治有新的认识,根据五脏的功能特点,抓住主要症状,辨证论治,并介绍其治疗心郁、肝郁、脾郁、肺郁、肾郁的临床经验。   专家: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自《素问&mid

  • 中医辨证论治有何地位

      中医辨证是什么意思,我们大家都清楚吗,其实这是中医看病的特点,想要治疗好一种疾病,一定要辨证治疗,看看有哪些类型。那么中医辨证论治到底有什么地位呢?中医的病、症、证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相信了解中医的人都应该知道,中医给人看病最大的特点其实就是辨证论治,其实这也是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而辨证治疗疾病的过程,也是中医临床思维的过程。   辨证论治在中医学中有何地位,可以说,它

你可能感兴趣

  • 套装7本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冯宪章论治皮肤病+郭淑云论治脾胃病+胡玉荃论治妇科病+李振华论治内科等


  • 全11册万林论治乳腺疾病+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冯宪章论治皮肤病等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丛书辑 中医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全新正版】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 医学卫生/中医 9787513272636


  • 全新正版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作者9787513272636正版图书


  •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 书 崔炎血管疾病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普通大众医药卫生书籍


  • 正版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崔炎 张榜 吴建萍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丛书第一辑


  • 图解足反射疗法轻松速学中医特色足反射疗法手法足部穴位按摩应用反射区功用主治常见病对症按摩消百病各科诊疗辨证论治望触足诊病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