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女性保健

带下多怎么办 带下过多的中医治疗

阅读:270

  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古代有“白沃”、“赤白沥”、“下白物”等名称。西医学的各类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内分泌功能失调等疾病引起的引导分泌异常与中医学带下过多的临床表现相类似时,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带下过多主要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湿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但有内外之别。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产生内湿之因;外湿多因久居湿地,或涉水淋雨,或摄生不洁,或不洁夫妻生活等,以致感受湿热毒虫邪。本病治疗以除湿为主。一般治脾宜运、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固、宜涩;湿热和热毒宜清、宜利。阴虚夹湿则补清兼施。虚实夹杂证及实证治疗还需配合外治法。

  辨证论治

  1.脾虚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无臭;面色晄白或萎黄,四肢倦怠,脘胁不舒,纳少便溏,或四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或腻,脉细缓。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

  常用药:人参、白术、淮山药、甘草益气健脾,白术健脾阳,淮山健脾阴;苍术、陈皮燥湿健脾,行气和胃;白芍柔肝,轻用柴胡稍佐疏肝解郁,并升阳除湿;黑芥穗入血分,祛风胜湿;车前子利水渗湿。

  2.肾阳虚证

  证候: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面色晦暗,小便清长,或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方药:内补丸。

  常用药:鹿茸、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菟丝子补肝肾,固任脉;潼蒺藜温肾止腰痛;肉桂、制附子补火助阳,温养命门;黄芪补气助阳;桑螵蛸收涩固精;白蒺藜祛风胜湿;紫苑茸温肺益肾。

  3.阴虚夹湿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部灼热感,或阴部瘙痒;腰酸腿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口燥,或烘热汗出,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汤。

  常用药:熟地滋阴补虚,益精生血;山茱萸温补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滋肾,涩精止泻;泽泻清泻肾火;丹皮清肝泻火;茯苓健脾利湿;知母、黄柏清热泻火滋阴。

  4.湿热下注证

  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质粘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外因瘙痒;小腹作痛,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方药:止带方。

  常用药: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利水渗湿止带;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黄柏、栀子、茵陈泻热解毒,燥湿止带;牛膝利水通淋,引诸药下行,使热清湿除带自止。

  5.热毒蕴结证

  证候: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底酸痛,烦热头晕,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均为热毒之征。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

  常用药: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均为清热解毒之品。加败酱草、土茯苓、鱼腥草、薏苡仁以清热解毒,利水除湿。

相关文章

  • 女性保健 带下过少的中医治疗

      带下过少是指带下量明显减少,导致阴中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者。本病与西医学的卵巢功能早衰、绝经后卵巢功能下降、手术切除卵巢后、盆腔放疗后、严重卵巢炎及席汉氏综合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抑制卵巢功能等导致雌激素水平低落而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减少相类似。  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阴液不足,不能渗润阴道。肝肾亏损、血枯瘀阻是导致带下过少的主要原因。治疗重在滋补肝肾之阴精,佐以养血、化瘀等。用

  • 中医 拔罐疗法治疗带下症

      治疗方法一   肾俞、白环俞、次髎、带脉、归来。湿热型配阴陵泉、三阴交、行间;寒湿型配关元、足三里、气海、阳陵泉。   方法:湿热型用刺络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寒湿型用单纯拔罐法,或留针拔罐法、姜汁罐法,罐后加温灸。均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方法二   带脉、三阴交。白带配关元、阴陵泉、隐白、丘骨;黄带配阴谷、隐白、大赫、气海;赤白带配气海、关元、上髎

  • 崩漏带下 什么是崩漏带下

      什么是崩漏带下呢,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疾病还是比较常见的,那么大家知道崩漏带下是怎么回事吗,崩漏带下如何调理呢,崩漏带下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崩漏带下吧。   崩漏带下   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经期、量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症状,起效快,暴下如注,大量出血“崩溃”;缓慢溶解,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为“漏”。崩溃和泄漏虽然出血情况不同,但

  • 女性养生 应对带下病中医有绝招

      带下病与月经病同为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带下俱为湿证”为《傅青主女科》开篇之言,又指出“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中医论治约有以下四法。   升阳除湿   证见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无臭。伴面色萎黄,纳少便溏,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苔薄白或润,脉细缓。用完带汤加补骨脂、巴戟天、鹿角霜、防风、白芷。   温肾健脾   证见带下绵绵,质稀如水,

  • 不孕怎么办 中医带你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

      如果没有意外,应该会有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子宫内膜异位这个生僻的字眼。目前大多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组织发生很难用单一的学说解释,可能是多途径引起。具体的就有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吧。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   医学上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实是良性病变,并且有远处转移和种植能力。其中盆腔内膜异位症以子宫内膜种植和体腔上皮化生为主;其他的子官内膜异位症就是以淋巴扩散的可能性大。   临床表现   痛

  • 带下的刮痧疗法

      带下病系由湿邪影响冲任,带脉失约,冲任失固,导致阴道分泌量多或色质气味异常的一种病症,亦称“带证”。以阴道绵绵不断流出如涕如脓、气味臭秽的浊液为特征,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其病多见于阴道、宫颈及盆腔炎症性疾病:   带下病的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绵绵不断,腰痛,神疲等,或见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或脓浊样,有臭气。若腐臭难闻,当警惕是否有癌变。本病临床可分为脾

  • 中医带你一起去领略玉米的奇特功效

      玉米,又称“玉蜀黍”、“苞谷”、“玉茭”、“棒子”等,它味甘性平,具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延缓衰老等功能。   据考证,玉米原产于南美洲,约在16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种玉米。目前,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很大,种类有黄玉米、白玉米、糯玉米和杂玉米等,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他旱谷地区人民的

  • 中医养生 女性带着它睡觉易出事

      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白天忙碌了一天,晚上洗洗就上床睡觉了,很多人头发没有干就直接睡觉了,你不知道,这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哦。或许你现在还不相信,那么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下文是如何讲的吧。   有一天睡觉之前洗了头发,没有等到头发干就直接睡觉了,可是,第二天起来就觉得头痛、头晕,左眼不自主流泪,而且还不能够闭眼睛,一直以为没有什么。   她在家休息一天后,又出现了左脸麻木、口角偏斜、吃东西费力伴流口水

你可能感兴趣

  • 脱发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病因病机原因分类预防治疗常用中药与食疗


  • 【正版】产后肥胖怎么办其他作者中医古籍


  • 正版图书 孕产保健宜与忌--产后肥胖怎么办中医古籍其他作者


  • 正版图书 孕产保健宜与忌--产后肥胖怎么办中医古籍其他作者


  • 正版图书 孕产保健宜与忌--产后肥胖怎么办 9787801744098其他作者中医古籍出版社


  • 告别抑郁症 饮食理疗中医调理少年抑郁症治疗书籍森田疗法 缓解焦虑的人睡眠障碍中医养生食疗药膳家庭保健养生食谱穴位按摩书籍


  • 2本套钟士元教授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第三版第3版+人体经筋病治疗与扳机点图解脊椎医学骨科学书籍中医康复运动书广东科技出版社


  • 【扫码视频】4册 美容护肤实作+美容皮肤科学+营养与美容+走进中医 美容美体与健康管理丛书 面部护理流程操作 治疗技术书籍 按摩


  • 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 符仲华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针灸科 推拿科 内科等专业工作者参数书 可搭浮针医学纲要


  • K浮针书共2本 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浮针医学纲要 浮针学 符仲华 浮针书 中医针灸学手册书籍 浮针疗法 浮针医学临床精萃浮针视频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