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身体保健

慢性肝病宜个体化 分阶段论治

阅读:269

  目录

  第一章:慢性肝病宜个体化 分阶段论治

  第二章:并非肝炎都传染

  第三章:释疑肝区疼痛 解密肝脏排毒

  编者按:慢性病离我们生活很近,从这文章中让我们彻底了解慢肝病与我们生活有哪些关系!慢性肝病是一类和患者体质密切相关的疾病,常见的慢性肝病有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多种没有传染性的肝炎如脂肪肝、酒精肝、药物肝炎等,它们表现出的症状和传染性肝炎差不多,现在让我们进入文章开始了解关于肝病的常识与预防方法吧。

  慢性肝病宜个体化 分阶段论治

  我国最常见的是嗜肝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其次是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少见的病毒感染导致的肝损害,比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还有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拿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来说,西医非常重视病毒本身,主张抗病毒治疗,而对患者体质不太重视,容易失去对个体治疗整体的认识。

  就拿乙型肝炎来说,绝大多数病毒感染者并不会发生肝硬化和肝癌,那么如何理解同样感染了病毒,为何有人发展为肝癌或肝硬化了,有人一辈子没啥大问题,基本是平安度过呢?其实真正发挥决定作用的,是患者的体质,也就是患者身体的免疫调控机能,而不是病毒单独决定。

  比如,从临床上看,有的患者病毒复制很活跃,DNA复制很活跃,但他的肝损害却很轻,治疗这种患者是否选择抗病毒治疗呢?笔者的观点,可先吃点中药试试,如果很顺利地就把DNA降下来了,肝功能也正常了,就可暂时不采用抗病毒治疗,因为长期抗病毒治疗对患者是个不小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抗病毒药也有一些不良反应。抗病毒治疗只适合于病情严重,而且与病毒复制活跃直接相关的患者。很多西医用因果关系来解释病毒和病情的关系,其实是不对的.至少不精确。病毒持续复制感染是疾病的根源并没有错,但病情的预后和病毒复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最多是相关关系,病情不仅仅与病毒复制相关,与患者的体质关系更大。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绝大多数适合抗病毒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后效果很好,但也有个别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病情起伏较大,有的患者病毒DNA反而快速上升,不好解释。另外有个别患者,肝纤维化甚至快速加重,目前认为这类患者,可能和其免疫机制容易变得亢进有关,原因是病毒对免疫系统的“麻痹”作用,在抗病毒后降低或消失,免疫机制变得亢进,就有可能造成肝细胞损害加重,甚至诱发快速进展的肝纤维化,这是因为在几乎所有的病毒感染中,肝损害的发生机制是以免疫损伤为主,意思就是病毒住在忏细胞里边,免疫细胞和抗体要针对病毒发挥作用,首先就得“搞死”肝细胞才有可能,这就是肝损害的来源。而人体的免疫功能非常复杂,这就是临床现象非常复杂的原因所在,而不是单用抗病毒治疗就可以的。

  使用干扰素抗病毒和核苷类药物比较,其增强抗病毒免疫的作用更强,以上问题就更突出。一般人都认为增强免疫好,其实在慢性肝病中增强了免疫后,好还是不好,要看具体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为有的患者免疫增强后,控制住了病毒,稳定了病情,还未造成明显的肝细胞损害,这就是医生想得到的结果;但有的患者情况正好相反,不仅没控制住病毒,增强了的抗病毒免疫同时反而加重了肝损害,诱发了肝纤维化的进展,甚至诱发了肝硬化。在临床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患者,他们使用的都是绝对正规的著名专科医院、知名的肝病专家给制定的方案.患者的依从性也很好,但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对这样的现象,首先要承认,其次要研究,然后才能设法避免。

  北京有一位60多岁的男性乙型肝炎患者,一辈子都在病情的反反复复中度过.曾经有一次就诊中某大夫给他推荐了抗病毒治疗,服用时是某著名的进口干扰素,使用半年后,因为不良反应很大不能坚持月药,而且效果也不好,就停药了,但半年后该患者忽然发生肝功能衰竭,最后在某专科医院与世长辞。该患者一辈子服用过各种各样的肝病药物,中药、西药无数种,从来没发生过肝功能衰竭,只有在这半年正规地使用干扰素治疗后发生了肝功能衰竭,那么这个肝功能衰竭和干扰素有没有关系呢?我们也不好断定,但我们知道,干扰素能增强抗病毒免疫,而肝功能衰竭和免疫过高、亢进是有重要关系的。

  辽宁丹东有一个乙型肝炎患者,适合抗病毒治疗,医生给推荐了博路定(恩替卡韦片).服药半年后,虽然DNA转阴了,肝功能也正常,但肝脏却硬化了,患者对此不能接受,然后转院,服中药治疗肝硬化,服用半年后,肝硬化被逆转,但该患者擅自停止了博路定,造成肝功能反弹,DNA高升,无其他问题。该患者坚称宁肯接受慢性肝炎的现状,也不能接受肝硬化的结局。此例患者的做法虽不足取,但也说明抗病毒治疗绝不是最佳方案。
 
  以上是反面的例子,而另有一个患者,是解放军的干部,老吴同志.曾在北京302医院住院治疗很长时间,腹水不好控制,属于肝硬化失代偿期,他对抗病毒治疗比较抵触,原因是看到了很多不甚理想的病例。入院后,坚持中医治疗,病情有好转,但不稳定,一旦稍微劳累、情绪波动就反复。后来,笔者斟酌后认为,该患者需要配合抗病毒治疗,经过艰难的说服工作,该患者终于采纳了建议,现在抗病毒治疗已经半年多了,配合中药,病情逐步稳定下来,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发挥中医药优势辩证论治肝病

  肝纤维化,甚至伴有肝硬化,是很多慢性肝病患者的结局,包括很多没有确切病毒感染证据的患者,酒精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等,最后都有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所以肝纤维化是临床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抗病毒治疗的宣传攻势下,很多患者不理解,为何我长期DNA阴性,肝功能正常,部不必用抗病毒治疗,我怎么就肝硬化了呢?他们不理解,肝纤维化伴有肝硬化,和病毒之间的距离,比肝损害还要远一些,更加不是因果关系了。和终身携带病毒相比,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才是真正影响患者预后的病变,也就说,患者终身携带病毒,不耽误吃喝,但是如果肝硬化了,没有很好治疗,不久之后就会伤及您的性命!

副标题#e#

  正确的处理是使用中医药进行正规抗肝纤维化治疗。这方面中医药占有绝对优势,西医认为抗病毒治疗就是抗肝纤维化,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还是混淆了很多概念和事实,也会耽误很多患者。有的人使用中成药抗肝纤维化,我的经验:只要是确诊的肝纤维化和(或)伴有肝硬化。目前市面上的中成药都不太好使,这些药只适用于病情很轻的患者。诸位反思一下,如果这些药好使,为何还有那么多肝硬化很严重的人呢,难道之前他们都不治疗吗?

  按照中医辩证论治、辨体质论治的思路,就要从中医理论出发,不是随便搞个方子就能行的,中医理论是大树,几千年来根深叶茂,才成就了中医的博大精深。我早年出身西医,临床实践中痛感于自己知识欠缺,不能为患者排忧解难,乃亲求诸师,博采众方,迄今略有小成,完全得益于中医理论那种博大的精神,而且,对患者深厚的爱心和责任感,最为关键。

  在临床中,导师指导下,创立“益气解毒通络”法治疗慢性肝病,分别使用清热利湿解毒、益气解毒通络或补益肝肾、活血化瘀解毒、调肝理脾和胃等方法,全面调整患者的体质,改善免疫状态.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逆转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甚至失代偿期肝硬化都可以逆转。

  新的抗病毒治疗指南,主张只要是病毒感染,后来发生的肝硬化一律抗病毒治疗。其实,这里边仍然和前边说的一样,存在一个指征选择的问题。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或已经达到早期肝硬化,使用干扰素要慎重,可选择核苷类药物,安全很多。

  要认识到,目前西医对肝硬化没有逆转的好办法,对绝大多数患者,不能改变其预后,所以探索中医药治疗肝硬化,逆转肝硬化,是非常有价值的。

  自然状态下肝硬化代偿期一般为5年,之后进入失代偿期,出现门静脉高压症、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昏迷、腹腔积液感染等并发症,或血小板和白细胞很低,白蛋白长期低于正常等,表明肝脏功能已经失代偿。此阶段应采取中西医综合措旌,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治疗,在恢复神志、利水消肿等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方法正确,病情会缓解并稳定下来并将长期稳定。目前中医临床治疗肝硬化最新的进展是“益气解毒通络”的治疗原则和体系,包含比较复杂的辩征、辨体质和辨药物过程,主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斟酌用药,该法可以便患者白蛋白回升,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或基本消除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肝脏硬化结节消除,硬化缓解,目前仍在继续研究中。

  关注乙型肝炎 关注健康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其中3 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在体内复制而导致的肝脏病变。患者可出现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发热、黄疸等症状,严重的可转化为肝硬化、肝癌而危及生命。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是一种体液传染性疾病,所谓体液是指血液、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尿液、胆汁、羊水、月经、阴道分泌物、胸腹腔积液、脑脊液、关节液等。只要体液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理论上都具有传染性,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目前我国对献血人员实施严格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潘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已大为减少。与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性增高。

  乙型肝炎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使用文件资科、计算机等办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握手、拥抱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和临床实验研究亦未发现乙型肝炎病毒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故被蚊虫叮咬后不必惊慌失措。

  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

  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主要为以下几种:

  ①婴幼儿免疫系统不成熟,入侵的乙型肝炎病毒不能及时清除,且容易产生免疫耐受,因此婴幼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易成为慢性携带者。

  ②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肝脏清除病毒及组织恢复能力下降,故容易感染乙型肝炎 ;

  ③长期在外食宿的人群因使用的餐具消毒不彻底加之劳累后免疫力下降,易感染乙型肝炎。

  ④长期酗酒的人可使肝脂肪变及肝功能异常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感染乙型肝炎;

  ⑤怀孕的妇女,由于肝脏负荷大,抵抗力随之下降,容易感染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属、多次输血或血制品者、血液透析患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器官移植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等。

  乙型肝炎的预防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来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越早越好,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监测,如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小于10单位/毫升.可给予加强免疫。

  切断传播途径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灸的针具;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任何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使用安全套;如果性伴侣健康状况不明的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安全套以预防乙型肝炎及其他血源性或性传播疾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婴儿在出生后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联合注射。

  意外暴露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在意外接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以下方法处理:①应立即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HBc)、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氧酸转氨酶(AST),并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②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10单位/升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小于10单位/升或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免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400单位,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20微克),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微克)。

  乙型肝炎的治疗

  对于乙型肝炎患者,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活动和工作时尤其是剧烈活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糖原,这些糖原由肝脏合成,会加重已损伤的肝脏的负担,影响治疗效果。其次合理饮食,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等易消化的食物有利于肝脏的修复,切勿饮酒以免加重肝脏的损伤。再者患者要有正确的疾病观。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要有耐心和信心。患乙型肝炎后一定要到国家正规医院接受综合治疗。乙型肝炎的治疗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特快药。治疗过程包括合理安排饮食、积极合理使用各种药物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及抗纤维化等综合疗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不同阶段调配药物,才能获得最佳疗效。乙型肝炎的流行和防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希望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乙型肝炎的困扰,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丙型肝炎您了解吗?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丙型肝炎的病原学

  丙型肝炎病毒特点:丙型肝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l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70%以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

  丙型肝炎病毒灭活方法:丙型肝炎病毒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100℃5分钟或60℃10小时、高压蒸气和甲醛熏蒸等均可灭活病毒。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我国丙型肝炎流行状况: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抗一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为3.2%。各地抗一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以长江为界,北方(3.6%)高于南方(2.9%),西南、华东、华北、西北、中南和东北分别为2.5%、2.7%、 3.2%、3.3%、3.8%和4.6%。抗一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由1岁组的2.0%至50~ 59岁组的3.9%。丙型肝炎病毒1b和2a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以lb型为主;某些地区有la、2b和3b型报道;66型主要见于香港和澳门地区,在南方边境省份也可见此基因型。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

  (1)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血液传播,主要有:①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一丙型肝炎病毒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一丙型肝炎病毒存在窗口期、抗一丙型肝炎病毒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一丙型肝炎病毒,因此,无法完全筛出丙型肝炎病毒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丙型肝炎病毒。②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丙型肝炎病毒传播占60%~ 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丙型肝炎病毒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丙型肝炎病毒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性更高。

  (3)母婴传播:抗一丙型肝炎病毒阳性母亲将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型肝炎病毒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 N7%;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部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的自然史

  暴露于丙型肝炎病毒后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丙型肝炎病毒RNA。但在急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时,仅50%一70%患者抗一丙型肝炎病毒阳性,3个月后约90%患者抗一丙型肝炎病毒阳转。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病毒血症持续6个月仍未清除者为慢性感染,丙型肝炎慢性化率为50%~85%。感染后20年,儿童和年轻女性肝硬化发生率为2%~94%;中年因输血感染者为20%—30%;;一般人群为10%—15%。40岁以下人群及女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自发清除病毒率较高;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时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及合并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并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促进疾病的进展。合并乙型肝炎病毒l HBV I感染、嗜酒(50克/天以上)、非酒精性脂肪肝( NASH)、肝脏高铁载量、合并血吸虫感染、肝毒性药物和环境污染所致的有毒物质等也可促进疾病进展。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肝细胞癌发生率在感染30年后为1%~3%,主要见于肝硬化和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一旦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年发生率为1%~7%,上述促进丙型肝炎进展的因素以及糖尿病等均可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癌发生率相对较高。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下降。

  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其中失代偿期肝硬化为最主要病因 有报道,一旦发生肝硬化,10年存活率约为80%,如出现失代偿,10年的存活率仅为25%。干扰素(IFN} -α治疗后完全应答者(包括完全应答后复发者)的肝细胞癌发生率较低,但无应答者的肝细胞癌发生率较高。

  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预防

  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预防丙型肝炎疫苗预防: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丙型肝炎。

  严格筛选献血员: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推行无偿献血。通过检测血清;抗丙型肝炎病毒、丙氨酸转氨酶( ALT)测完,严格筛选献血员。发展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检测方法,提高对窗口期感染者的检出率。

  经皮和黏膜途径传播的预防:推行安全注射。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应鼓手套。对静脉吸毒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安全教育,劝其戒毒。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理发用具、穿刺和纹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

  性传播的预防:对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对青少年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母婴传播的预防:对丙型肝炎病毒RNA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并非肝炎都传染

  出现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与非传染性肝炎患者接触不会导致肝炎传染,常见的非传染性肝炎包括:

  药物性肝炎:引起肝炎的药物非常多,最常见的肝毒性药物有:消炎药(红霉素,四环素等),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降糖药物(优降糖、拜糖平等)。很多中药也都有肝毒性,例如川辣子、雷公藤等。在用药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自己也应该仔细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注意相关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酒精性肝炎:长期、过量饮盾会导致酒精性肝炎发生。酒精(乙醇)在肝脏中解毒和转化,直接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炎发生。有研究发现,每天100克白酒,坚持喝5年.必然会导致酒精性肝炎,坚持喝20年,极有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自身免疫反应异常有关的肝炎,中老年妇女好发。如果肝功能长期异常,实验室检查自身免疫指标(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阳性,可以确诊。

  脂肪肝:是由于肝细胞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组织在肝细胞内堆积,使肝细胞变性受损的一种疾病,目前较为常见,肥胖者,长期饮酒者、喜欢多吃肥甘厚味者多见。

  代谢性肝炎:某些代谢性疾病可以并发代谢性肝炎,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临床上可见不少先天代谢障碍引起的肝炎,如铜代谢障碍、铁代谢障碍,卟啉代谢障碍引起的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等等。

  中毒性肝炎:一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氯仿等对肝脏有很强的毒性,长期接触或超量接触,有可能引起肝脏发炎,如家具装修时,大量接触含苯或甲醛等有害物质,某些菌类,如毒蘑菇等,也可引起肝细胞损害。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也是各种毒性物质和异常代谢直接伤害的目标,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但是更多种类的肝炎并没有传染性。日常生活中遇到肝炎患者还需认真鉴别,不可混为—谈。

  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其他内科疾病等均可引起肝功能损害,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首先需要排查的就是病毒性肝炎,下面介绍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甲型病毒性肝炎(HAV)

  抗HAVlgM阳性表示甲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抗HAV IgG阳性属于保护性抗体,其阳性表示机体对甲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

  乙型病毒肝炎(HBV)

  乙型肝炎检查的意义是为了确定有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了解肝细胞是否受到损坏及其严重程度.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常用的检查指标有:

  1、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酸

(HBVDNA): 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其定量对于判断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大小、抗病毒疗效等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当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超过标准时,有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但还要根据乙型肝炎五项、肝功能及其他指标做出具体判断,这也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超标者都需要抗病毒治疗。

  2、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血清中有无乙型肝炎病毒5种抗原、抗体的简称。它们分别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I HBsAg l、表面抗体I抗HBs)为一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为一对;另一项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抗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是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可以确诊为乙型肝炎患者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抗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乙型肝炎病毒有免疫力,其产生有2种途径,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病毒清除,疾病痊愈或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也就是说,抗表面抗体阳性是健康人。

  (2)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和抗e抗原: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持续存在意味着病情趋向慢性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存在提示患者处于高感染低应答期。不论急性、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存在都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的传染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消失而抗e抗体产生称为血清转换,是临床抗病毒治疗中判断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抗e抗体阳性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但是在临床中,长期抗e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有20%~ 50%仍可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超标,这是由于可能出现了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导致不能形成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因此这部分患者仍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病毒复制也并未停止,也需要抗病毒治疗。

  (3)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高滴度的抗HBc lgM阳性为急性乙型肝炎诊断依据,单一抗HBc lgG阳性者可以是过去感染,也可以是低水平感染。

  乙型肝炎“两对半”,其检测方法技术成熟,简便易行,能说明很多临床问题,又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丙型病毒性肝炎(HGV)

  1.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该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其阳性代表体内存在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2. HCVRNA: HCVRNA阳性是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直接指标,它的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毒复制程度、抗病毒治疗的选择及疗效评估等。

  丁型病毒性肝炎(HDV)

  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它必须是以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的形式存在,因此只有乙型肝炎患者才有可能感染丁型肝炎。抗HDV阳性表示体内有丁型肝炎病毒感染。

  戊型病毒性肝炎(HEV)

  抗戊型肝炎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该抗体阳性表示体内有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

  1.转氯酶: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氯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各种肝脏疾病和一些肝外疾病患者,其血清转氯酶活性均可升高。丙氨酸转氯酶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天冬氨酿转氨酶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氯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丙氯酸转氨酶、天冬氰酸转氨酶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匿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医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丙氨酸转氨酶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哇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天冬氨酸转氨酶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患有肝功能衰竭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丙氯酸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胞质水溶性部分,天冬氨酸转氨酶存在于细胞质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肝细胞损害严重者.不仅胞质中的天冬氨酸转氨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天冬氨酸转氮酶也释放出来,测定丙氮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急性肝炎或轻型慢性肝炎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大干天冬氨酸转氨酶;酒精性肝病、肝功能衰竭患者通常天冬氮酸转氨酶大于丙氨酸转氨酶。

  2、血清碱性磷酸酶(AKP 或ALP):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胆管上皮细胞中含量最多。当肝内或肝外胆汁排泄受阻时,导致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临床意义如下:①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一般阻塞性黄疸碱性磷酸酶升高较肝细胞性黄疸为高。②协助诊断肝内占位性疾病,如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时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③肝硬化、肝细胞坏死以及服用一些药物,如巴比妥类、抗生素、治疗皮肤病的药物时可以出现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3、γ一谷氨酰转肽酶(γ_GT):通常,新生儿此酶活性为成人的5倍:男性高于女性,成人随着年龄增长而稍升高;此酶的活性与肝细胞损害有良好的一致性。临床意义有:①急性肝炎恢复期大多数的人此酶最后恢复;②如果恢复期丙氨酸转氨酶正常,此酶持续升高,提示有慢性化的可能;③轻微肝损害时,此酶更加敏感.更易出现异常;④此酶与丙氯酸转氮酶分离,即丙氨酸转氨酶下降γ一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多提示预后不良,治疗中γ-谷氨酰转肽酶不随丙氨酸转氨酶下降,可能病情较重;⑤中毒性肝病时γ一谷氨酰转肽酶的灵敏性往往高于丙氨酸转氨酶:⑥酒精可以诱导微粒体酶,即使没有肝脏疾病,酗酒也可以引起γ一谷氨酰转肽酶升高:⑦单一的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丙氨酸转氮酶正常,还可以见于肝癌、药物性肝损害、肝脏慢性淤血、中心性肥胖;当然,胆汁郁积、胆道梗阻时测定此酶的活性作为检测指标意义更大。

  4、血清胆碱酯酶( CHE):该指标是反映肝脏贮备功能较敏感的指标。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若胆碱酯酶活性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轻型慢性肝炎患者此酶活性变化不大,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此酶与急性肝炎患者相似,肝硬化患者若处于代偿期,血清胆碱酯酶多为正常:若处于失代偿期,则血清胆碱醢酶活力明显下降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明显下降,其降低程度与血清白蛋白大致相似,且多呈持续性降低: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正常,若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则此酶活力降低。

  5、胆红素:总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与胆红素的高低呈正相关。总胆红素由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组成,出现肝脏损害导致的黄疸,即肝细胞性黄疸时,直接胆红紊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出现血液系统损害导致的黄疸,即溶血性黄疸时,一般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当出现肝内外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时,则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总之,肝功能等出现异常的患者,首先要查明原因,一旦确诊为病毒性肝炎,则需要根据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或乙型肝炎病毒RNA滴度的高低及影像学检查等制定出相关的治疗方案。因此,推荐大家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释疑肝区疼痛 解密肝脏排毒

  肝区是人体肝脏所在部位,确切位置在右上腹部的肋排内、右膈膜下。在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手接着右腹部来就诊,脸部表情不无忧虑和紧张,老肝炎患者疑为肝炎又发作了,没患肝炎的人则因道听途说,或看到过家人、亲戚朋友肝炎发作时有些有肝区疼痛,便会首先警觉起这个部位来,担心是不是患了肝炎。

  事实上,很多患者肝炎发生时并无任何明显的症状表现,而是精神良好,能吃能唾,活动如常,体力也不觉得减退,总之似乎一切正常,只因升学、参加工作、结婚、出国或常规的健康体检等,才偶然发现身患肝炎,有的还处于重症状态当然,不是只有病毒性肝炎(如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或戊型肝炎等)才有右边腹部的疼痛,其他原因(如细菌、寄生虫、药物等)也会引起肝炎,导致右边腹部疼痛。

  肝区为什么会发生疼痛

  肝组织本身不会疼痛,因为它没有痛觉神经,所以患者在做肝脏穿刺或其他原因使肝实质受损时,并不会有疼痛的感觉但肝区的确会疼痛,为什么呢?原因就在肝脏的包膜上,生物体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为了保护肝脏、也使肝包膜和其他的内脏器官相隔开来,肝脏表面有一层很薄的包膜。这层包膜有丰富的痛觉神经,不管受到什么刺激都会有疼痛的感觉。所以在做肝脏穿刺的时候要打一点麻药.目的是麻醉它外面的包膜,使其失去痛感。发生肝炎时,无论病因是什么,肝组织会因发炎而充血、水肿,使肝脏变得膨大起来,拉紧外层包膜,于是刺激了痛觉神经,疼痛就产生了。医生体检触摸到患者肿的肝脏时,患者会觉得疼痛也是这个道理。

  肝区疼痛的常见表现

  肝区疼痛是较轻的持续的隐痛。前面说了,肝炎时肝组织会因炎症而充血、水肿,这在短期内是不容易消散的;这也决定了疼痛性质是持续性的,即一天24小时都会疼痛;疼痛也不会像胆囊炎疼痛等那样传到别的部位,要注意的是肝肿瘤时的疼痛,虽有点类似肝炎时的肝痛,但由于癌细胞繁衍迅速,肝脏快速膨胀,产生的疼痛要比肝炎时产生的疼痛剧烈得多,有的甚至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常需使用较强的止痛药。

  肝区牵涉到一些相邻的脏器,有些疼痛需加以区别。如胆囊、胆道、右上腹的肠道及胃的下端,都是肝脏的邻里,通常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但有时这几个邻里也会遭灾,闹起病来,产生疼痛,有些容易与肝脏疼痛混淆不清,使人发生误会,以为肝脏出了问题。不过这些内脏都是管状、空心的,发炎或梗阻时虽然也会发生疼痛,但疼痛的性质不同,多属于较为剧烈的痉挛性绞痛,往往呈现间歇性发作,即痛痛停停。因为这些空心脏器的感染多属细菌性感染,所以还常伴有较为明显的发热症状和白细胞增高,可以区别。有时,肝区的皮肤也会有疼痛,但常是一过性、闪电样的刺痛,大都是皮肤神经性疼痛。

  解开肝脏的排毒秘密

  肝脏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动物淀粉,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肝脏还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吃进去的毒物、有损肝脏的药物等也必须依靠肝脏解毒。

  肝脏分解由肠道吸收或身体其他部分制造的有毒物质,然后以无害物质的形式分泌到胆汁或血液继而排出体外、例如,肠道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会产生氨,氨由肠道吸收后,先送到肝脏解毒成尿素,再由尿中排泄出去,这是人体精密设计的解毒机制。我们服用的药物,也要通过肝脏解毒。因为除了极少数水溶性药物在体内可以不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以原形从肾脏排出外,大多数药物都在肝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后,再从肾脏或胆道排出体外。

  酒精需要经过肝脏解毒:喝酒时,酒精从胃和小肠中吸收入血。所有胃和小肠的血液通过肝脏后进入全身循环。因此,流过肝脏的血液酒精浓度最高。肝细胞含有可以代谢酒精的酶类,这些酶类将酒精分解为其他化学物质,后者被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继而由尿液和从肺排出。肝细胞每小时仅能代谢一定量的酒精,所以饮酒过快,超过肝脏处理能力,血中的酒精浓度就会升高。若长期大量饮酒,首先造成脂肪肝,最后可经酒精性肝炎导致肝硬化。

  “毒素”无处不在:体内积存毒素不利于健康美容。现代生活,“毒素”无处不在,由于人体内积存的毒素,可对健康、美容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排毒成了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专家把各种对身体的细胞、组织、器官有损害的物质都称之为“毒”。人体内脂肪、糖、蛋白质等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肠道内食物残渣的腐败物,是体内毒素的主要来源。还有由外部环境带入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化工制品、药物以及被污婆的大气、水等。所以,我们处在体内外毒寨的包围之中。

  现代人的工作节奏比较快,很多上班族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时候,积存在体内的毒素如果不及时排除,它们就会在人体内部作祟,会出现让人找不到原因的头痛、体重大幅增加、便秘、口气难闻、脸上出现色斑、下腹部鼓胀、皮肤失去光泽、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无缘故的抑郁、生暗疮等问题。所以能适当注意排毒,是保持健康的良好途径。

  合理作息对肝脏排毒有益:养生常识也告诉我们,早睡对身体有益。这是因为,生活作息对于肝脏及一些负责解毒排毒工作的器官影响很大。日积月累的结果,常常造成它们的功能紊乱、效率降低,最后引起负荷过重的现象,而产生各种病变。每天晚上23: 00至凌晨3: 00,依照中医经脉循行理论,是肝经运行的时间,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因此,这时候安然入睡,可让肝脏运作、排毒,有利身体的健康。

  结语:一个好的生活的态度决定着你的健康!如发现肝炎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不要讳疾忌医,以免延误病情,平时饮食要注意、有规律性,拥的一个好身体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从自己做起、身边做起。(文章原载于《健康向导》,刊号:2012.02,作者:徐光福、朱新宇、花永利、董联玲、赵龙凤、魏国峰,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文章

  • 分阶段收缩毛孔 还原美好肌肤小妙招

      毛孔粗大,是很多MM的心头痛。无论花了多久时间化的精致的妆,近看依旧难以遮掩住粗大的毛孔。而等到中午,因为妆有些掉,脸就变得更加难看、粗糙。想要解决毛孔粗大?先看看形成毛孔粗大的原因吧。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毛孔粗大的原因   1、干旱   如果肌肤缺乏水分,表面的细胞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萎缩。这样不仅会让毛孔大起来,大纹、小纹也会爬上你的脸!对于长期待在空调环境下的你来说,不给肌肤保湿怎么成

  • 慢性肝病 如何治疗慢性肝病

      慢性肝病是常见的一种肝病,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慢性肝病,只是对于慢性肝病没什么了解而已。因此,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慢性肝病有什么症状,也不知道慢性肝病应该如何进行治疗。既然不知道,那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慢性肝病症状   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来说,很多人在发病的时候是没什么症状的,只有少数人有以下这些症状。   1、容易疲劳,排毒不畅。   2、面色偏黄,眼白混浊

  • 慢性肝病 慢性肝病是怎样治疗的

      慢性肝病是常见的一种肝病,由于劳欲过度,饮食不当等伤害了肝经,长期积累而成。很多人不知道慢性肝病如何治疗的,那么今天就为大家做介绍,其中包括慢性肝病症状以及注意事项,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来说,一旦确诊为肝病时就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下面小编就具体介绍慢性肝病是如何治疗的。   慢性肝病如何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积极抗病毒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应

  • 肝病的症状 慢性肝病治疗误区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懂得如何去养生,大家都知道肝是身体内最重要的排毒器官,一旦受损那后果可是很严重的,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多吃些养肝护肝的食物,避免损害肝脏,日常生活中那些肝功能异常的表现揭示你要养肝了?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下吧!   大家应该知道肝病的种类很多,甲肝、乙肝、还有丙肝都属于肝病。这类病给我们人体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且肝病还有很大的传染性,所以我们平时日常生活中就

  • 慢性口腔溃疡中医怎样分症治疗

      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危害较大。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局部灼热疼痛。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

  • 蛋白质粉的吃法 不是所有个体的补充剂

      蛋白质粉的功效与作用比较多,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食用蛋白粉以后,它既不能增肥也不会减瘦的哦,我们人体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蛋白质。因此我们更加应该适当的为体内补充蛋白质。那么蛋白质粉的吃法有哪些呢?蛋白质粉的作用是什么呢?一起喝小编来看看吧。   人体的肌肉、骨骼、皮肤、头发、指甲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人体的所有器官都可以认为是蛋白质的有机组合。因此,蛋白质对人体十分的重要。蛋白质粉一般是采用提纯

  • 10个女人9个体寒 11招帮你调理冰冷体质

      说到体寒,几乎大多数女性朋友都会有,到了冬天最为明显,身体总是冰凉的,用老人的话来讲就是没有“火”,冬天的天气本来就很凉了,但很多女性朋友不喜欢穿厚厚的衣服,导致体内的寒气加重。在日常生活中体寒怎么调理最好呢?体寒吃什么好?   体寒的症状   1、内脏下垂,肠道无力,对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   2、身体对热量吸收减少,身体呈寒性   3、不常喝水不会觉得口渴

  • 五大型论治 肝肾综合征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肝肾综合征常分以下5型论治:   (1)肝郁气滞,水湿内阻:证见尿少尿闭,恶心呕吐,纳呆腹胀,腹有振水音,下肢或周身水肿,头痛烦躁,甚则抽搐昏迷,舌苔腻,脉实有力。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利湿。方选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柴胡、白芍、川芎、制香附、苍白术、厚朴、茯苓、泽泻、砂仁、车前子。   (2)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见面色晦滞或惨白,畏寒肢冷,神倦便溏,腹胀如鼓,或伴肢体水肿,脘闷纳

你可能感兴趣

  • 小狮王KODOMO儿童牙刷分龄护齿6个月-2岁二阶段牙刷安全挡板3支


  • 小狮王KODOMO儿童牙刷分龄护齿6-9岁四阶段换牙期护齿软毛1支


  • 套装7本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冯宪章论治皮肤病+郭淑云论治脾胃病+胡玉荃论治妇科病+李振华论治内科等


  • 全11册万林论治乳腺疾病+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冯宪章论治皮肤病等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丛书辑 中医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全新正版】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 医学卫生/中医 9787513272636


  • 全新正版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作者9787513272636正版图书


  •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 书 崔炎血管疾病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普通大众医药卫生书籍


  • 正版 崔公让论治周围血管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崔炎 张榜 吴建萍 当代名老中医临证精粹丛书第一辑


  • 图解足反射疗法轻松速学中医特色足反射疗法手法足部穴位按摩应用反射区功用主治常见病对症按摩消百病各科诊疗辨证论治望触足诊病


  • 801强力胶 鞋用胶水 慢性补鞋胶 轮胎胶 胶 软性修补胶水木材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