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如何春捂

阅读:258

  春季中医养生主张“春捂”,那么什么样的“春捂”能保健呢?“捂”哪些部位最养生?春季养生中医有哪些妙招?下面小编一一解答,快去看看了解下吧!

  中医养生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养生防病谚语,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春捂”,是指春季气温刚转暖,人们不要过早脱掉棉衣。那么,捂多久最好最养生?怎么捂才能防病?哪个部位最该捂……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春捂秋冻 到底“捂”多久

  春语秋冻,“捂”多久最好呢?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这是因为虽然立春代表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天—15天的过渡时间。在这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怎样判断是否“捂”

  “捂”的具体标准可以综合考虑气温和个人感觉两方面。

  首先看温度。通常来说,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其次凭感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捂”着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脱衣;如果感觉“捂”了身体会出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否则,“捂”出了汗,万一再被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最后还要注意昼夜温差。这也是判断捂不捂的标准之一。早春时节,应该多多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一两天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身体免受冷空气突至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

  中医养生知识

  每个人都要“捂”吗

  春捂要特别重视对头、脚、颈、手这些部位的保暖,不要很快就摘掉帽子,取下围巾、口罩,脱掉厚袜及手套,否则很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导致疾病入侵。“捂”依各人体质而有所不同,老人、小孩或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体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

  别“捂”过了头

  “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另外,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一般来说,春季可以让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

  爱美女人别过早换装

  肩周炎、膝骨关节病是女性高发的疾病,分析原因与穿着也有很大关系。很多爱美的女性在气温回暖之后,早早地脱下棉衣。这些行为为此后肩周炎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年轻时不注意保暖,空调房间穿超短裙、无袖的衣服,肩关节、膝关节不能有效保暖,年龄大了之后就会出现骨关节病。

  女属阴,男属阳,一般在50岁以前,男性相对怕热,女性相对怕冷。更年期之后女性也可能出现阴虚火旺的现象。所以爱美女性要注意保暖,避免上了年纪以后,肩周炎、膝骨关节病发生。

  春捂最佳穿衣原则

  “上薄下厚”是春捂最佳的穿衣原则。这是因为人的阳气根于肾,春季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而肾居腰府,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布。一旦有风寒入侵,阳气就会被困于下,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状。因此初春时节,人们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谨记“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即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

  中医养生保健

  身体哪些部位最该“捂”

  “春捂秋冻”是中医养生中的重要部分。那么,春捂最应该“捂”哪些重要部位呢?

  1、手腕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而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能够强化脏腑的功能。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神门穴位置: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内侧。

  2、腰眼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常出现腰酸软、怕冷、尿频或容易困倦疲乏。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

  肾俞穴位置: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3、肚脐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热敷。另外,还可在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和胸骨下剑突连线的中点处热敷,有助于胃肠保暖。

  4、小腿

  有些人在天气寒冷时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中医认为这种表现属于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足临泣穴位置: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

  阳辅穴位置:在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春季养生保健法则

  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开放。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鸟类开始迁徙,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进发。许多动物在这段时间里发情,因此中国也将春季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时春季也是一个旧病易发的季节,因此做好春季养生保健是非常有必要的。春季要如何做好养生保健才能起到预防之效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春季养生保健的两大法则。

  法则一——养阳

  春夏季节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如选用温性食物进补。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法则二——养阴

  阴虚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宜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熟于饭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或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这些均有养阴益胃之功效。阴虚内热体质者,可选大米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大甜大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

  温馨提示:春季要如何做好养生保健才能起到预防之效呢?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中医春季养生保健的两大法则。大家都理解明白了吗?冬去春来,病毒、细菌极易繁殖,此时做好春季养生预防保健是宿疾易发的前提保障,大家应多加注意养生保健及其知识。

  总结:上文介绍的这些春季中医养生知识,大家不妨照着多做做,做好“春捂”,让你这个春季身体杠杠的!

相关文章

  • 春捂应该如何捂哪

       春天万物复苏,而天气乍暖还寒,因此,中医讲究养生防病应当春捂,减衣当慎当缓。  为什么要春捂哪?“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是家喻户晓的民谚。古人云,寒多自下而生,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老志恒言》云,“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这样可以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有利于身体健康。当然,春捂也不能过度。  春捂应该如何捂哪?  1、把握气温  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 春捂秋冻 中医讲解“春捂”有讲究

       “捂春”要有“度”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养生同样是这样。《黄帝内经》里就多处提到了“太过”和“不及”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疾病。比如,春天养肝,要吃酸的,但酸味吃得太多了,“则肉胝而唇揭”,意思是皮肤变得松弛、嘴唇干裂起皮。同样,我们“捂春”也要温度适宜、不寒不热才能真正起到养生的效果。  中医认为,春天是一个阳气阀门开放、阳气慢慢向外释放的季节,随着阳气的释放,气候由

  • “春捂秋冻” 中医话养生

      立秋的到来,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气温将逐渐转凉。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意思是春天穿衣服要尽量保暖,而秋天呢,则在一定程度上要挨些冻,只有这样才能对身体有好处。但对许多人来说,这“春捂”似乎还容易理解,可这“秋冻”就有些让人莫名其妙。   中医理论认为天人合一,即人体与大自然是一个息息相关、充满联系、密不可

  • 中医提醒 四个部位要春捂

      虽然已过惊蛰节气,但是寒意仍然很浓,老话说“春捂秋冻”,在此时节有些部位最需要“捂一捂”。   手腕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而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能够强化脏腑的功能。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神门穴位置: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

  • 春捂怎么捂 “春捂”保暖注意身体8个部位

       中医上面讲的是春捂秋冬,现在是春天我们应该是要捂一捂的,那么对于春捂我们应该怎么捂呢?春捂应该注意身体的哪些部位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春捂我们应该捂哪些部位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春捂是我们一直以来遵循的中医理论,但是对于春捂我们可能并没有那么深刻的了解的,以下给大家介绍一下详细内容。  春捂保暖注意身体8个部位  1.头暖  老一辈常常会教导我们:头是最冻不得的地

  • 做到这四点“春捂”更防病

      一、不忙减衣   初春到来,气温回升,但这个回升是一个渐变过程,气温会忽高忽低,天气会忽冷忽热,人们常常不能预测到这种变化,遇到气温回升就减去衣服,而突然气温下降了,衣服还没有加上,这样就会患上感冒、支气管炎等疾患,也会使原来的疾病加重,特别是老人、小儿,以及产妇和慢性病患者,不要过早地脱掉棉毛衣服,以防风寒侵入而致病。   二、上薄下厚   人的阳气根于肾,春季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

  • 中医养生 如何“败春火”

      春天最容易上火了,怎么才能“灭火”,健健康康地过春天?我们请中医养生权威专家给大家支支招。   春火最易烧“头面部”   虽然 “上火”只是老百姓的“土叫法”,并非专业术语,但它在中西医里,都有相对应的症状。西医把上火看作炎症反应,而中医则认为,它们与人体不同脏腑的“火热之邪&rdquo

  • 中医养生 如何避风邪

      目录:   第一章:中医养生 如何避风邪   第二章:中医养生 视卧坐立行也能养生   第三章:古人主张从哪些方面进行养生   编者按:天热时我们都希望能有阵阵凉风拂面,可是生活中风真的能这么听话吗?风对我们的健康会造成哪些伤害?如何避免风邪入侵呢?   中医养生 如何避风邪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此养生名言出自《黄帝内经》,意思是对于自然界能使人致病的风邪,要及时躲避。   祖国医学认

你可能感兴趣

  • 国际游戏角色设计--告诉你如何将概念转化为图像(附光盘) 博库网


  • 森田疗法指导 神经症克服法 高良武久 森田疗法书籍 如何克服强迫


  • 淘宝开店新手如何申请免费注册我要怎么代开个人网店铺一条龙服务


  • 异格奇幻飞船如何猫3D立体木质拼图成人手工diy拼装模型七夕礼物


  • 如何绘制创建电影感画面序列帧概念设计原画教程(两部教程合集)


  • 正宗长沙臭豆腐做法技术配方油炸臭水卤水如何做臭豆腐的视频教程


  • 海外直订How to Make Natural Handmade Soap 如何制作天然手工肥皂


  • 正版新书 如何说,别人才会听进去:打造 质量沟通 作者:[英]保罗·麦吉(Paul McGee)978730030115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如何培养读者 How to Raise a Reader 英文原版 培养爱读书的孩子 Pamela Paul 进口原版英语书籍 Workman Publishing


  • 存在的艺术 弗洛姆作品系列 艾里希弗洛姆 生活的艺术 如何生存 自我实现 上海译文出版社 新华书店正版书籍 畅销书排行榜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