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身体保健

1型糖尿病是什么 1型糖尿病症状及治疗

阅读:345

  现在很多的人都是非常重视自己的健康的,养生保健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话题,很多的人都非常的注重健康!但还是会有很多的疾病困扰着我们,你们知道1型糖尿病是什么吗?1型糖尿病最新疗法有哪些呢,生活中1型糖尿病能活多久呢,看看下文详细的介绍吧!

  目录

  1、1型糖尿病的简介 2、1型糖尿病的检查

  3、1型糖尿病症状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4、1型糖尿病患者的前期筛查

  5、如何处理1型糖尿病患者的消瘦症状 6、什么药物能治1型糖尿病

  7、1型糖尿病有哪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8、怎样有效的预防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简介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病因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6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1型糖尿病。这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病毒感染史,而且1型糖尿病的发生,往往出现在病毒感染流行之后。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4.其他因素

  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临床表现

  此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此为第一特点。除了儿童之外,实际上1型糖尿病也可能发生在一生中各个年龄段,特别是更年期。1型糖尿病的第二个特点是发病一般比较急骤,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十分明显,有的患者首发即有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的第三个特点是最终将无一例外地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1型糖尿病原来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检查

  做抗体试验,即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1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抗体可能是阳性。标致胰岛功能的胰岛素及C-肽水平很低。

  诊断

  根据年龄,临床表现等综合判定,也可以通过胰岛素测定来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HLA抗原有关,2型糖尿病则与之无关;1型糖尿病体内可检出GAD等特异性抗体,2型糖尿病抗体阴性;1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则不需要胰岛素维持生命;1型糖尿病往往发病较急,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则不然。

  治疗

  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目标是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即尽可能避免严重的低血糖发生)和满意控制代谢水平(即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年龄较大的患者也可加用二甲双胍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

  胰岛素类似物与传统的胰岛素相比具有药代动力学上的优势,如lispro或aspart胰岛素具有超短效的活性,glargine或detemir胰岛素能模拟基础胰岛素特性。无论采用何种胰岛素治疗方案,患者都应该首先接受特殊的宣教,并学会定期自行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使血糖达标。

  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Ⅰ型糖尿病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1973年以来各国研究发现,在Ⅰ型糖尿病人群中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8、B15、DW3、DW4、等,中国人则与B17、BW54、DR3、DRW3有关。同时发现在Ⅰ型糖尿病的直系家族中,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同的儿童,得糖尿病的危险达50%~60%,如果这种抗原不同,危险性就低得多。

  上述发现提示:Ⅰ型糖尿病由于体内存在易感性因素与人自细胞抗原有联系,使遗传易感性增强。1987年Todd等发现HLA-DQβ链第57位氨基酸对于IDDM发病很重要。HLA-DQβ57是天冬氨酸,发生IDDM的机会很少。若为丙氨酸、缬氨酸或丝氨酸,则发生IDDM的危险性很高。天冬氨酸与抗原的结合力较弱,并且不引发自身免疫反应,故发生IDDM的机会很少。在具有糖尿病易感性的HLA类型的人群,一旦感染病毒,如柯萨奇B4病毒、脑、炎病毒、心肌炎病毒等就容易引起胰岛炎,使胰岛组织受损害。随着这些被损害的胰岛细胞发生变性蛋白,即致敏蛋白。人体对这致敏蛋白产生对抗反应,由B琳巴细胞产生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及胰岛细胞膜抗体),同时体内T淋巴细胞被激活,这些抗体及被激活的淋巴细胞都对胰岛B细胞产生损害。随着胰岛B细胞逐渐地损害,胰岛素合成减少,当90%以上胰岛B细胞被损害时就出现临床糖尿病。

  临床上常见在Ⅰ型糖尿病发病的同时,伴有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疾病。糖尿病发病季节以夏末秋初及冬季为主,也与柯萨奇B4病毒流行季节相符。1979年美国医学杂志报道1名10岁男孩在发生流行性感冒后第2天出现严重糖尿病症状,并且很快发展到酮症酸中毒昏迷,10天后死亡。尸解发现胰岛B细胞坏死,并从中分离出柯萨奇B4病毒,再将此病毒接种在小白鼠身上,引起同样的胰岛损害。当然并不是所有发生病毒感染引起胰岛炎的病人都要患糖尿病,这与病人的HLA类型、对糖尿病有无易感性有关。据统计,病毒感染后仅有2%左右的人发生糖尿病。

  1型糖尿病症状是什么

  1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之一,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专家指出,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有效应该从预防开始,而预防1型糖尿病就要了解1型糖尿病症状。那么,1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呢?

  糖尿病专家就1型糖尿病症状进行了如下介绍说明

  1、一般1型糖尿病的症状表现有极度口渴,异常饥饿(特别是餐后还感到饥饿)。口干,恶心和偶尔呕吐,腹疼,多尿,未知原因消瘦(即使一直在吃,仍感到饥饿),疲乏、(虚弱、感觉疲劳),视力模糊,呼吸困难 (库斯曼呼吸),皮肤、泌尿生殖系统频繁感染等等。

  2、1型糖尿病在发病后,患者会出现代谢紊乱的现象,还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的症状。并伴有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现象。

  3、易感染:孩子一些伤口反复出现感染情况,久不愈合。而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就是病毒感染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

  4、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5、视物模糊 :血糖迅速升高会导致视力下降,看不清东西。

  一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很多的表现形式,针对于1型糖尿病的症状都有哪些?只有更好的了解它才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治疗,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今天请到了权威专家为我们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以下内容能够给您带来一定的帮助。

  1型糖尿病症状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1、神经病变

  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感、感觉减退。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2、心脏病变

  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3、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未经治疗、治疗中断或存在应激情况时。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

  4、糖尿病足

  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5、糖尿病肾病

  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6、眼部病变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常见的病变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

  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6.5%。

  2、空腹血糖FPG≥126 mg/dl (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200 mg/dl (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200 mg/dl (11.1 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永久型糖尿病期

  专家表示:胰岛B细胞大部分被破坏,需完全依靠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胰岛素用量逐渐增大至稳定量,逐渐进入“永久型糖尿病期”,时间多在发病后5年左右。青春期由于性激素的作用,对胰岛素拮抗,病情易有波动,胰岛素用量再次增大。青春期后病情又逐渐稳定,但遇感染和应激状态时,病情又会恶化。

  蜜月期

  治疗2周~3个月后,2/3患者的症状可逐渐消失,血糖下降,尿糖减少,胰岛功能暂时性恢复,血清胰岛素及血C肽水平上升,胰岛素需要量减少,少数甚至可以不需要用胰岛素,从而进入缓解期,亦称“蜜月期"或“蜜月缓解期"。男性出现糖尿病症状缓解较女性多见。3岁以下及青春期的女孩缓解期不明显,缓解时间自数周至一年不等,差别甚大,平均为3~6个月。

  急性代谢紊乱期

  专家表示:从出现症状至临床诊断多在3个月以内,此时期有各种糖尿病症状,称为急性代谢紊乱期。其中20%左右为酮症酸中毒,20%~40%为酮症而无酸中毒,其余仅为高血糖和高尿糖。但全部的1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强化期

  常由于感染、饮食不当及青春期发育而使病情加重,表现为胰岛素用量突然或逐渐增多,血胰岛素及C肽水平又再次减低。此时胰岛已趋衰竭,胰岛B细胞耗尽无几,有时伴纤维化,此期称为“糖尿病强化期"。

  以上内容就是有关1型糖尿病的症状的相关介绍,希望以上内容能够给您带来一定的帮助,在这里提醒您:平时多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多运动,注意饮食规律,以便更好的预防糖尿病。

  如何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 占糖尿病患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患者是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其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1921年胰岛素发现以前,人们没有较好的方法来降低1型糖尿病病友的血糖,病友大多很快死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随着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1型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的享受生活。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以前对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叫法,由于这种叫法常常会引起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现已被医学界弃之不用。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即我们常说的“胰岛素抵抗”,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只是一种相对缺乏,还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来达到治疗作用。

  一般情况下,通过发病时的年龄就可知道自己患的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但有些情况下诊断并不那么显而易见,需要考虑许多方面才能综合判断出自己属于那一型。区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对于今后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下表的各项指标可大致区分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年龄

  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起病时体重

  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临床症状

  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 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急慢性并发症

  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 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 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 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 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临床治疗

  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 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对于那些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判断是那种类型糖尿病的患者,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这些检查包括:(1)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或C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胰岛素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缺乏。(2)各种免疫抗体的检查:如GAD抗体、ICA抗体等,这些抗体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糖尿病是否于免疫有关。

  1型糖尿病患者的前期筛查

  对于正处在长身体阶段的小朋友,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不能缺少,而且为了增强体质,让患一型糖尿病的小朋友与正常的小朋友一样健康地成长,必要的运动锻炼也不能缺少。

  1型糖尿病二级预防,首先应进行临床前期1型糖尿病筛查。筛查试验有两类,一类是免疫学指标如ICA、IAA、抗GAD抗体(谷氨酸脱羟酶抗体)等,另一类是HLA基因分型。

  其中,ICA是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可行性均较好的指标。但多次筛选试验似乎更适合1型糖尿病的预测,因为任何一种指标的敏感性或特异性均达不到100%。

  ICA、IAA和抗GAD/64kd抗体反映了1型糖尿病的不同方面,如果将它们联合检测,则对提高疾病的预测性更具有价值。目前还没有更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学指标与HLA分型联合应用对1型糖尿病的预测准确性更高。

  1型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预防

  1、应当让他随时在口袋里准备一些糖果或零食,以备在剧烈运动后及时食用;

  2、一型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一个人单独活动或进行剧烈运动,活动时一定要有知道他病情的人监督。同时糖尿病治疗家建议患者儿童采用的运动方式应该是全身的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登楼梯、游泳等。活动强度要适宜,每次活动10分钟至30分钟,每周至少锻炼4次等,这些都能有效帮助1型糖尿病患儿远离低血糖。

  3、警惕与运动有关的低血糖反应。与运动有关的低血糖反应可在锻炼后不久出现,但还可能在12小时以后才发生。

  4、必要时可随身携带一张卡片,写上姓名、住址、患有糖尿病以及与家人的联系方式等,以便在患者发生低血糖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型糖尿病会影响病人的寿命吗

  1型糖尿病作为糖尿病的一种类型影响着病人的健康,最重要的是影响多数是孩子的健康,孩子本应天真可爱,可是却要接受1型糖尿病的折磨,先不说1型糖尿病的危害,患儿的家人还是比较担心孩子的寿命会不会因1型糖尿病而缩短,在此糖尿病医院的专家做详细的介绍。

  1型糖尿病能活多久主要看治疗的方式和方法,具体的治疗决定着患者的生存空间和时间,因此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一定要慎重,糖尿病医院专家指出,糖尿病的治疗和发病原因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糖尿病医院专家表示:1型糖尿病的治疗并不是完全依赖胰岛素的治疗的,也并非终身使用,我们可以联合多靶点中药进行治疗,来重建胰岛细胞,使其恢复正常的胰岛素分泌功能,进而逐渐摆脱对胰岛素的依赖。

  糖尿病医院专家指出,1型糖尿病人的寿命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的,但是前提是1型糖尿病人一定要积极配和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提高糖尿病人的生存质量,同时延长1型糖尿病人的寿命。详情糖尿病咨询医院专家。

  温馨提示:糖尿病控制好是不会影响其寿命的,但对1型儿童糖尿病来说其并发症会比成年人病发的几率大,这点需要注意,一旦诱发了并发症其危害是相当大的,所以建议您一定要到正规糖尿病专科医院治疗,效果会更好,最后愿您的孩子健康快乐。

  如何处理1型糖尿病患者的消瘦症状

  目前,很多孩子患有糖尿病,而会产生1型糖尿病患者的消瘦症状。那么怎样处理1型糖尿病患者的消瘦症状呢?下面请专家给大家介绍一下1型糖尿病患者的消瘦症状的处理方式。

  一、1型糖尿病人确定没有其他器质性疾病。

  二、在增加热量摄入的同时,还要增加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适当增加瘦肉类、鸡、禽蛋、奶制品、豆制品等食物。但同时要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

  三、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的消瘦症状,还可以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铁质,动物类食品与植物类食品同时选用,可促进铁质的吸收利用。

  四、监测体重,虽然1型糖尿病患者的消瘦症状出现,但一旦体重恢复至正常应调整饮食至正常水平,不要导致体重超重而矫枉过正。

  由于1型糖尿病最近几年患病率越来越高,1型糖尿病患者的消瘦症状也伴随着1型糖尿病患者,因此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的消瘦症状是刻不容缓的。对待疾病就要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控制病情的恶化情况。

  1型糖友控糖坚持四个必须

  1型糖尿病栏目综合 1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总数的10%,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往往起病通常较急,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等症状较明显,但患者往往胰岛功能差,需终身注射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存。所以,要想控制好需要终生治疗的糖尿病,就需要在生活中注意细节,上好每天的四堂必修课。

  血糖监测是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项目

  1型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功能差,因此需要补充外来胰岛素治疗,再加上病情起伏波动大,不易控制,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引起酮症酸中毒,并将导致患者昏迷或危及生命,因此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每天都要进行的。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自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可每天监测血糖2~4次;若是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和/或生活方式干预时,血糖控制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可以说,1型糖尿病控制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要看患者有没有自我检测血糖的习惯,只有每日进行多次自我血糖检测的患者,才是一个合格的对自己负责的“糖友”。

  监测血糖可以帮助我们

  1、吃的明白,活的开心——通过监测了解饮食规律,了解吃哪些食物后会引起较大的血糖波动。

  2、让运动持之以恒——运动前、后测血糖,能直观地看到运动带来的血糖变化,让运动更加容易坚持。

  3、随时监测防患未然——在生活中随时感觉不适,都应马上监测血糖,以防治低血糖发生。

  4、为健康添砖加瓦——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了解自身血糖情况,积极控制血糖,也就控制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1型糖尿病患者要运动要得当

  市场上的血糖仪琳琅满目,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都有一个合适的,值得信任的血糖仪,根据实际考察之后,发现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都在用强生稳豪倍优血糖仪,他们说这个操作简单方便,还能查询以往的血糖记录,关键是采血量少,不疼,这些优点都极大地方便了1型糖尿病患者和儿童。而且大字彩屏设计看起来就很直观方便。

  对于1型糖尿病来说,坚持运动是一个好习惯。经常参加运动,能够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是运动得当很重要,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参加激烈的比赛和剧烈的运动。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比较年青,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一下自己慢跑、打太极、跳交际舞等运动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式运动前应先做5~10分钟的热身运动。运动时应穿着宽松的衣裤、柔软的棉线袜和合脚的运动鞋。运动结束后做5~10分钟的整理运动,使心跳恢复到每分钟比静息时高10~15分次的水平再休息。

  1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要合理

  吃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着实有讲究的,俗话说“三餐只吃八分饱,蔬菜水果不能少;粗细杂粮搭配好,热量交换要记牢;荤素搭配要平衡,瘦肉鱼蛋适量调。”但是怎样才能做到搭配好、要平衡、适量调呢?

  饮食控制原则

  1、食物以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为主;

  2、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

  3、多食粗粮、蔬菜等高纤维,利于血糖和血脂下降及大全通畅;

  4、清淡饮食,每日吃盐不超过5克;

  5、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

  不过,“糖友”们一定要记住,只有在餐前餐后进行血糖检测,才可以根据自己的血糖高低,合理的对饮食进行搭配和调试。

  1型糖尿病患者心态要平复乐观

  1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接受药物治疗、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血糖监测等综合性治疗外,还应有必要的心理辅导,使其能积极地接受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人在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时,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才会得以更好地发挥,能有效地贮存糖元。从而使血糖下降或保持稳定,病情因而得到改善。所以对于糖友们来说,在生活中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很重要,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以上四堂必修课都做到了,那么1型糖尿病患者在医生帮您把好治疗关的情况下,一定能用科学的态度和行为,学会与糖尿病和平相处,使自己成为带病的“健康人”,享受美好人生。

  什么药物能治1型糖尿病

  糖尿病正在走年轻化趋势,所以很多患者是儿童,这也样家长朋友很是担心,到处寻找能够治好1型糖尿病的药物,但目前还没有能够治好1型糖尿病的药,治疗1型糖尿病最好的药就是胰岛素。

  现在治疗1型糖尿病的药物很多,致使家长在选择药物的时候,眼花缭乱,不知道哪种有效,那究竟什么药物能治1型糖尿病患儿呢?为不让患者家长病急乱投医的现象发生,专家告诉大家其中的要点。

  什么药物能治1型糖尿病患儿呢?专家指出,目前治疗1型糖尿病的药物最主要的就是胰岛素,下面就为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问题: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每个人体内都需要胰岛素维持机体功能正常。而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不内释放胰岛素,因此必须每天注射胰岛素。胰岛素通常是利用注射器通过皮下注入体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胰岛素泵,它可以连续将胰岛素输注进患者体内。胰岛素不是做成药片形式,而是液态制剂。

  对于什么药物能治1型糖尿病患儿我们要注意的就是,不同胰岛素制剂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也不相同。到医院进行检查时,医生将检测你的血糖水平,以确定使用哪种胰岛素才适合你目前的病情。为了使血糖控制效果尽可能达到最好,医生也可能让你混合胰岛素,即两种或多种胰岛素混合后进行注射。胰岛素是现在治疗1型糖尿病的最主要的药物。

  现在对什么药物能治1型糖尿病已经有所认识了,胰岛素是目前治疗1型糖尿病的最有效的药物,但并不是所有的患儿都适合胰岛素治疗,所以说一定要慎重选择,孩子患了及并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不要延误疾病治疗的时间,以免发生其他的病变。

  最后提醒家长朋友在为孩子治病的时候不要忘记在精神上的鼓励,因为孩子现在还小,不知道事情的可怕性,就从现在开始培养治疗糖尿病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让他当做是一种习惯,一定要避免孩子出现心理疾病。

  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治疗要注意哪些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青少年1型糖尿病发病率也在不断提升着,1型糖尿病患者要怎么治疗是很多人关注的重点,其中饮食疗法作为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也是患者极为关注的,那么,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治疗要注意哪些?

  1.单纯控制甜食,不控制热量的摄入。许多患者都迷信所谓的“无糖食品”,而所谓的“无糖食品”却有相当一部分为高热量的碳水化合物食品,而且以米面等淀粉类食品居多,因此有部分患者有进食这些食品的习惯,总摄入热量控制困难,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上升波动明显,甚至诱发低血糖出现。其实,糖尿病患者主要是不能吃含富含蔗糖、葡萄糖等的食物,而对于蛋白糖、木糖醇、阿巴斯甜等制作的食品是可以适量进食的。

  2.控制进食主食数量,减少甚至不进食碳水化合物。糖尿病的饮食首先需要的是平衡饮食,各种营养素之间需保持一定的比例。若碳水化合物不按50-60%的比例摄入,容易导致脂肪的过度分解,出现酮症,甚至出现酸中毒。因此每天主食不应少于250克。

  3.减少蛋白质摄入,甚至不吃肉。蛋白质摄入的减少,会使机体的蛋白质需求出现缺乏,时间稍长,易使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抗病力下降。同样,缺少肉食的食谱,没有脂肪的饱腹感,患者极易出现饥饿感,不易坚持饮食控制治疗。

  4.坚果有益,可以多吃。坚果类含淀粉量较低,但是脂肪的含量很高,热量也很高。如100克的花生或瓜子所含的热量就相当于200克馒头。

  5.水果的含糖量低,可以多吃。其实有些水果的含糖量并不低,如苹果、梨子的含糖量为10-14%,香蕉为20%等。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可以多吃些小黄瓜、小西红柿、大西红柿、沙田柚子、番石榴、杨桃等低热量水果。

  6.不重视对餐后血糖的监测,不重视对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餐后血糖的抽查,可以及时让患者检讨饮食食谱对血糖的控制效果,便于及时寻找和制定适合患者个人的饮食计划,以便于患者长期坚持。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的是3各月患者的血糖总体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尤其对空腹血糖控制理想的糖化血红蛋白在8%以下的患者的餐后血糖控制水平有显著的提示作用。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饮食的注意事项有了很好的了解,做好饮食治疗的基础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治疗来说是很重要的。想要了解更多的话,就在线咨询我院专家吧。

  1型糖尿病患儿饮食指导

  1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这种病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很多的人都害怕会患上这种病。1型糖尿病患儿象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暴饮暴食现象,超过两成半的青少年则出现过度锻炼的现象,那么,1型糖尿病患儿的饮食指导有哪些呢?下面让专家来解答一下。

  1、菜宜用植物油(如红花子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油等);1型糖尿病的饮食忌用动物油(猪油、牛油、肥肉、奶油等)。宜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烤、烧、炖等烹调方式。

  2、膳食。实际上,糖尿病患者什么都可以吃,关键是吃什么,吃多少量。单一食品不能满足人体的多种营养素的需要,所以1型糖尿病的饮食必须通过多样化的饮食,达到饮食平衡。平衡膳食遵循的原则:粗粮细粮搭配,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好的不要多吃,赖的也不要少吃。

  3、用富含纤维质的食物,如全谷类的主食,未加工之豆类、蔬菜及水果,可改善血糖的升高,是1型糖尿病的饮食不合缺少的食物。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如甘薯、马铃薯、芋头、玉米、菱角、栗米、毛豆、干豆类(黄豆、红豆、蚕豆等),及咸的中西式点心(如蟹壳黄、烧卖、寿司、萝卜糕、咖喱饺、鸡卷等),在安排1型糖尿病的饮食时不可任意食用,须按计划食用。

  4、血糖尚未控制好时暂不要吃水果,当血糖控制达标后再试着吃水果,即在两顿饭之间血糖最低时吃水果,于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2小时测测血糖,吃什么水果,吃多少量,以血糖不高为标准。

  糖尿病不可怕,但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目前针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普通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病情,不能根治糖尿病,所以不要盲目求医。应该及时的到医院进行各项检查,然后对症下药进行准确的糖尿病治疗。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治疗疾病。

  1型糖尿病有哪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一

  要有适度的体力运动。不要在空腹时做剧烈的运动,防止低血糖发生。有条件者运动前检测血糖,过低时不要运动,或加餐后再运动。运动前要多饮水,并携带食品和糖块以备急用。减少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机的时间,预防肥胖。

  治疗方法二

  制定减轻体重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目标。由医生、患儿及家长一起制定。在限制热量的基础上,使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配比适当,无机盐、维生素供给充分,以满足儿童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的需要。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类食物和粗粮。

  治疗方法三

  药物治疗。1型糖尿病以前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胰岛素使用是少不了的,需要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合理应用。

  以上就是1型糖尿病有哪些治疗方法的介绍,相信通过上面内容的介绍您对1型糖尿病有哪些治疗方法已经有所了解了,如果您对上面的内容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点击下面的咨询按钮与在线互动,我们将成为您的私人医生,为糖尿病患者真正的排忧解难。

  1型糖尿病患儿的胰岛素使用

  根据不同病程调整胰岛素

  任何疾病都有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儿童1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大致包括急性代谢紊乱期、缓解期(又称蜜月期)、强化期及永久糖尿病期4个阶段。根据上述糖尿病的不同病程,胰岛素用量需进行及时调整。

  在发病初期.临床出现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40%左右的患儿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机体处于急性代谢紊乱期,血糖明显增高,尿糖、尿酮体阳性。此时需用较大剂量的胰岛素,尽快将代谢紊乱纠正,把血糖控制到满意的水平。

  经过胰岛素和计划饮食等治疗,胰岛功能得到一定恢复,临床症状消失,血糖下降,尿糖转阴性,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标志着患儿进入缓解期。这个阶段一般会持续3~12个月,最终所有病人缓解期均会结束。为避免发生低血糖,胰岛素用量可能每天仅为2~4单位,甚至更少。为了保护胰岛B细胞,同时也为提醒患儿疾病并没有被根治,只是病情暂时有所缓解,因此一般不主张完全停药。但也有些患儿可能没有明显的蜜月期过程就进入了强化期。

  在强化期到来时,病人的血糖、尿糖不稳定,需及时根据病人血糖情况,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再次增加胰岛素的用量。此时需要家长和患儿的理解,以便尽快调整胰岛素用量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所有糖尿病患儿最终都要进入永久糖尿病期,在此阶段由于胰岛B细胞的功能完全衰竭,体内基本无自身胰岛素的分泌,需要完全依靠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和防止酮症酸中毒。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糖尿病儿童,由于性激素增多,与胰岛素作用相拮抗,使胰岛素用量进一步增加,病情极不稳定。青春期过后胰岛素用量将有所减少,病情也逐渐趋于稳定。

  学会应用胰岛素

  临床上常用的人胰岛素剂型有短效、中效及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是将短、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预先配置,国内常用的有30/70(30日)和50/50(50日)两种。家长和年长的患儿应掌握各种胰岛素剂型起作用的开始时间、最强作用时间及作用持续时这对于学习调整胰岛素的应用至关重要。

  每个个体每日所需胰岛素剂量差异很大,并随时间而改变,因此需定期给予评价。影响剂量的因素包括年龄、体重、不同发育阶段、糖尿病不同病期和病程、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营养摄取和营养素分配、锻炼方式、学习情况、工作情况、血糖监测结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合并其他疾病等,因此胰岛素治疗不可能一步到位,每调整一次剂量需要观察2~3天,然后根据各种胰岛素不同的作用时间、血糖监测及段、次尿糖情况分别调整短效、中效胰岛素的剂量。

  胰岛素初始剂量:一般开始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5~1.0单位给予。以短效胰岛素为例,将全天总量分三次于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根据患儿病情,剂量分配可先按如下三种方案选择:①三餐前剂量相等;②早餐前用量偏大,午餐及晚餐前用量相等;③早餐前用量大于晚餐前,晚餐前用量大于午餐前;必要时睡前可增加一次,其剂量最小。

  病情稳定后可改用短、中效胰岛素混合治疗:①一日两次:短、中效的比例一般为1:2或1:3,分两次于早餐及晚餐前注射。早餐前2/3量,晚餐前1/3量。②一日三次:早餐前短、中效混合应用,晚餐前使用短效,睡前应用中效胰岛素。③一日四次:每餐前注射短效,睡前应用中效胰岛素。

  胰岛素剂量可根据三餐前、餐后2小时和夜间血糖指标进行调整。①早餐前高血糖:增加晚餐前或睡前中效胰岛素;②早餐后高血糖:增加早餐前短效胰岛素;③晚餐前高血糖:增加早餐前中效胰岛素或午餐前短效胰岛素;④晚餐后高血糖:增加晚餐前短效胰岛素。

  如果不具备监测血糖的条件,也可根据段、次尿糖定性指标来进行调整:①早餐前用量:参照前几日7:00~11:00段尿及午餐前次尿尿糖进行调整;②午餐前用量:参照11:00~1

  7:00段尿及晚餐前次尿尿糖;③晚餐前用量:参照17:00~22:00点段尿及睡前次尿尿糖;④睡前用量:参照晚22:00~次日早7:00段尿及早餐前次尿尿糖情况进行调整。此外,运动后易出现低血糖的患儿应于运动前有计划地加用少量食品,或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

  胰岛素注射注意事项:①胰岛素的贮存:未使用的胰岛素应存放在2℃~8℃冰箱中,在有效期前应用。开启后的胰岛素在2℃~8℃冰箱中存放不得超过3个月。②由于预混胰岛素的短、中效胰岛素比例固定,不一定适合每个患儿,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配制。但特别要注意胰岛素抽取的方法:先抽取短效胰岛素(清亮),再抽取中效胰岛素(混悬状)。不同厂家的胰岛素最好不要混合。③常用注射部位:上臂侧面、大腿前/外侧、腹部和臀部外上1/4处。上述部位应有计划地轮换使用,每天可在身体同一部位注射,但每次的注射点应相距2厘米,以防止脂肪增生变性,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发挥。④最好应用胰岛素专用一次性注射器,认清每0.1毫升中胰岛素的含量,国内使用的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多为0.1毫升含4单位胰岛素,以确保注射剂量的准确性。现有各种胰岛素专用注射笔,可根据个人需要选用,以使注射胰岛素更为方便和准确。⑤运动时宜将胰岛素改为腹壁皮下注射,以免运动时吸收过快,而易发生低血糖。

  新型胰岛素的应用——胰岛素类似物

  理想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应能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即提供充足的胰岛素,覆盖24小时的基础需要,并给予较大剂量的胰岛素,以尽量匹配进餐引起的血糖变化。新型胰岛素的问世给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人胰岛素类似物”是由研究人员运用基因重组技术,通过对天然人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局部改造而开发的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其降糖作用可与人胰岛素相媲美。目前已用于临床的有“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和“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

  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的特点是:起效快、达峰快、药效维持时间短。此药皮下注射,后10分钟开始起效,可以在注射后立即进餐,特别适合年幼的糖尿病患儿,不需要提前半小时注射,增加了患儿就餐的灵活性,使孩子治疗的依从性大大,提高。用药后30~60分钟达到血药浓度高峰,恰好与进餐后血糖达高峰的时间相匹配,对餐后血糖控制效果好。药效维持时间在3小时左右,因此在下一餐前和夜间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较小。

  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的特点是:皮下注射后1~2小时起效,药物吸收稳定,无明显的血药高峰出现,药效能够平稳维持24小时,很少引起低血糖反应。只需每日注射1次就能很好地模仿正常个体生理性基础胰岛素的分泌。

  目前认为每日1次“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与三餐前用“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应用的强化治疗方案是最符合胰岛素生理性分泌模式的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患儿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尝试此种治疗方案,血糖控制将会更满意,患儿的生活会更加精彩。

  怎样有效的预防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发青少年儿童身上,1型糖尿病的并发症随着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病程的延长病发率越来越高,专家建议:生活中1型糖尿病患者要提高警惕,争取能够及时的发现1型糖尿病并发症。下面专家就为大家先来讲讲怎样有效的预防1型糖尿病。

  怎样有效的预防1型糖尿病?专家建议从以下几点做起:

  1、膳食平衡,规律进食。

  2、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高血糖时病毒容易侵犯人体,尤其长期高血糖更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3、多呼吸新鲜空气,户外清洁的流动空气对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体质十分有利。

  4、糖尿病人在流感病毒高发期,更应注意起居规律,一旦发生急性高热、寒颤、头痛乏力等,或出现体温超过38℃等感冒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5、保持情绪稳定,稳定的情绪是保持免疫平衡的屏障。

  温馨提醒: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切忌拖延,应当即时到院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期。

  6、新生儿及婴儿早期不吃牛奶:新近一些研究发现新生儿喂食牛奶者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牛奶蛋白刺激儿童产生抗牛血清抗体有关。据推测抗牛血清抗体对具有遗传易感性的宿主细胞表面蛋白起抗原抗体反应,可诱发I型糖尿病。

  7、筛选易感者,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前瞻性研究已证明,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和64kd蛋白抗体在临床I型糖尿病发病前10年就已存在,1型糖尿病发病前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早期第一时相胰岛素释放减少。这些检查可用来筛选1糖尿病前期病人,筛选应集中在I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代亲属如兄弟、姊妹及子女等,他们较一般人群发生糖尿病危险性高10倍,但95%~97%可不发生糖尿病。

  8、积极预防并治疗病毒感染:有人在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血中检测出柯萨基B4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及风疹病毒的抗体,或者从死者胰岛中分离出上述病毒,提示某些病毒感染可触发1型糖尿病。

  9、避免接触对胰岛细胞有损害的化学物质: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对胰岛细胞有毒性作用。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1型糖尿病要如何有效的预防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的预防1型糖尿病。糖尿病专家说在生活中不仅要预防1型糖尿病,同时要科学的膳食,进行适当的运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预防1型糖尿病。

  结语:其实许多的疾病的发生都是和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多了解这些常识,对于身体的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相信通过上述关于1型糖尿病的详细介绍,大家都知道治疗和解决的方法了!朋友们也要记得分享给身边的好朋友们哦!

相关文章

  • 1型糖尿病 3招帮孩子战胜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近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除了必要的胰岛素治疗,日常调养也很重要。近日,加拿大《读者文摘》杂志刊文,请医生、营养学家和健身教练分别支招,教家长帮孩子战胜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此病

  • 第一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何区别

      什么是第一型糖尿病?如今糖尿病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了,糖尿病发病人群主要是老年人,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第一型糖尿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人的身体中胰岛完全不分泌胰岛素的病人是一型的,分泌的不足的为二型病人。就这两种糖尿病。  首先治疗糖尿病不是靠药物能治的,所有的药物和胰岛素的作用都只是维持病情,而其中效果最好的是胰岛素,没用任何副作用,药物副作用很大。

  • 绿叶蔬菜可以预防1型糖尿病

      多吃菠菜或其他绿叶蔬菜可使患1型糖尿病的几率降低14%   研究发现,多吃菠菜或其他绿叶蔬菜可使患1型糖尿病的几率降低14%。这项研究由英国莱斯特大学主持,其研究结果已经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   在过去20年内,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大家一般都把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和一个人的生活习惯相联系,比如吃些什么,运动多不多;传统研究还认为,如果只有糖尿病早期症状,通过定期锻炼和减少脂肪摄入

  • 1型糖尿病有哪些饮食误区

      1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你知道1型糖尿病有哪些饮食误区吗?哪些食物是适合糖尿病人吃的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1型糖尿病的饮食误区和适合糖尿病人吃的食物,赶紧去下文看看吧!   1型糖尿病饮食注意   ◆一型糖尿病患者宜吃素   过分的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势必会影响身体对蛋白质的需要,而蛋白质是许多身体功能必须的基础物质,缺少蛋白质肯定会影响身体的功能,抵抗力容易降低,容易感染,同时脂肪

  • 1型糖尿病患者不应该受到歧视

      现在社会上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这种现象十分令人担忧。   近日,由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糖尿病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项目第一阶段研究者会议在广州召开,与会专家讨论了关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现状,并对糖尿病转化医学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1型糖尿病只是一种疾病   患者不应该受到

  • 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不可小看

      1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钙化可以在3~6年内快速进展。   根据指南控制1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血压和血脂(简称“ABC”),虽然可有效预防微血管症状,但并不能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这是前瞻性的CACTI(1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研究带来的关键信息,由科罗拉多大学儿科学和预防医学教授Marian Rewers博士在由该大学和儿童糖尿病基

  • 青春期也会对1型糖尿病患者有影响

      青春期对1型糖尿病的影响不能忽视。   1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属青少年。         那么,青春期孩子的自身发育有没有影响到1型糖尿病的发生呢?专家说,青春期对1型糖尿病的影响不能忽视。   青春期对1型糖尿病的影响有哪些?   由于青春期特定糖尿病患者存在的现象,青春期期间血糖水平较青春期前高且波动较大。与青春期相比,青春

  • 2型糖尿病的症状 2型糖尿病危害和治疗

      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人都非常的关注身体的健康,但还是有很多的疾病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很多人都患有糖尿病,你们知道2型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吗,生活中2型糖尿病的治疗又有哪些呢?还不知道2型糖尿病的饮食的朋友们赶紧来看看下文详细的介绍吧!   目录   1、2型糖尿病的概况简介 2、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3、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4、2型糖尿病有哪些发病因素   5、2型糖尿病给人

你可能感兴趣

  • 成博士 参花消渴茶 3克*60袋/盒二型糖尿病


  • 德善成博士参花消渴茶60袋2型糖尿病滋阴补肾口渴失眠乏力


  • 效期至2024-06-30】成博士 参花消渴茶 60袋 YP2型糖尿病


  • 德善成博士参花消渴茶2型糖尿病肾气虚失眠滋阴补肾口渴正品中药


  • 成博士参花消渴茶2型糖尿病男女肾气虚失眠滋阴补肾口渴正品中药


  • 德善 成博士 参花消渴茶 3g*60袋 补肾2型糖尿病失眠乏力口渴喜饮


  • 成博士德善参花消渴茶 降血糖中药60袋 2型糖尿病益气生津正品


  • 成博士德善参花消渴茶60袋2型糖尿病滋阴补肾乏力腰膝酸软口渴


  • 成博士德善参花消渴茶降血糖中药60袋2型糖尿病益气生津官方正品


  • 成博士参花消渴茶 3g*60袋滋阴益气生津适用于Ⅱ型糖尿病气阴两虚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