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身体保健

黄疸如何治疗 黄疸的5大病因

阅读:738

  黄疸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临床表现也很复杂。那么你知道黄疸的发病原因到底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黄疸的治疗和护理,赶紧来看看吧!

  目录

  1、黄疸的四大检查 2、黄疸的鉴别诊断

  3、黄疸的5大病因 4、黄疸的临床表现

  5、黄疸如何治疗 6、黄疸的食疗秘方

  7、婴儿黄疸如何护理 8、蓝光治疗黄疸期间的护理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

  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黄疸的四大检查

  1.尿液检查

  主要是检测尿中尿胆原与胆红素。溶血性黄疸时,尿胆原显著增加而尿胆红素阴性;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原增加、正常或减少(视有无肝内胆汁郁积而定),而尿胆红素阳性;阻塞性黄疸时,尿胆原一般减少甚至缺乏(视梗阻程度而定),而尿胆红素则显著增加。

  2.血液检查

  溶血性黄疸时,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均降低,末梢血中网织红细胞及晚幼红细胞增加,骨髓象中红细胞系统显著增生旺盛;地中海贫血时,红细胞脆性常降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时,则红细胞脆性增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时,抗人体球蛋白试验(Coombs Test)呈阳性反应。

  3.肝功能试验

  (1)血清胆红素测定。

  (2)血清蛋白测定与蛋白电泳。

  (3)血清酶学检查。

  (4)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酯及脂蛋白-x(LP-X)测定。

  (5)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6)血清铁、铜含量测定。

  (7)靛氰绿(ICG)试验。

  4.免疫学检查

  甲、乙、丙、丁、戊、己、庚型病毒性肝炎的抗原-抗体系统(病原标志物)检测有助于各型肝炎病原学的诊断。

  甲胎蛋白(α-FP)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IgM明显升高,且血清内抗腺粒体抗体(AMA)及抗平滑肌抗体(SMA)绝大多数可呈阳性。肝细胞性与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见表2。

  黄疸的鉴别诊断

  一、溶血性黄疸

  1、可有引起溶血的有关病史,如输血、用药、感染以家庭史遗传因素等。

  2、急性大量溶血或溶血危象时起病急骤,出现剧烈溶血反应,如寒战、高热、呕吐、腹痛、头痛和全身不适、乏力,甚至出现休克、昏迷、严重贫血和黄疸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3、胆色素检查。除溶血危象可有深度黄疸外,血清总胆红素常小于85μmol/L5mg/dl,其中非结合胆红素占80%以上。尿中尿胆原弱阳性,胆红素阴性;24小时尿胆原多明显升高,大量溶血时可达1,000mg以上。粪中尿胆原也升高,24小时排泄量大于300mg,也有高达1,00mg以上。

  二、肝细胞性黄疸

  1、如由急性肝炎引起者,患者多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等症状,肝脏肿大,有明显压痛。慢性肝炎的肝脏质地增加,压痛多不著。肝硬化患者多较瘦,皮肤黝黑,可有蜘蛛痣,腹壁或有静脉曲张,肝脏可不大、质偏硬,且常无压痛,脾可肿大;晚期常用腹水,且有出血倾向、肾功能损害,甚至出现肝性脑病。

  2、血甭胆红素检查: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70μmol/L10mg/dl,其中结合胆红素常增高,占30%以上。

  3、其他肝功能试验:肝细胞性黄疸时,下列试验多不正常:①血清转氨酶升高;②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这和肝细胞制造与维生素K有关的凝血因子发生障碍有关,维生素K常不能纠正之;③严重肝脏损害时,血浆胆固醇、胆固醇酯以及血清胆碱酯酶均可下降;④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大多正常,肝内胆淤时间升高;⑤血甭前白蛋白prealbumin和白蛋白下降,血清球蛋白上升,白、球比例失调;胆汁性肝硬化时,α和β和球蛋白常明显上升。

  三、梗阻性黄疸

  1、临床表现:急性胆囊炎、胆石病变突然发病,多伴上腹绞痛,也可有发热、呕吐及胆囊区压痛和肌卫等表现,黄疸来去迅速;结石引起者可反复发生。

  胰头癌早期症状可隐匿,黄疸呈进行性加深;晚期腹痛、食欲不振和消瘦、乏力症状明显。梗阻性黄疸时,因血中胆盐潴留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多有瘙痒;又因肠道缺乏胆汁、影响脂深性维生素K的吸收,可引起出血倾向,注射维生素K多能予以纠正。

  2、黄疸情况:主要取决于胆系梗阻的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早期不完全梗阻时黄疸较浅;如胆管梗阻逐渐加重,黄疸也可加深,呈黄色、褐色,甚至黑色有黑疸之称。完全性胆道梗阻时,血中胆红素可达510μmol/L30mg/dl以上,其中结合胆红素占35%以上可至60%左右。结石性黄疸常呈波动性,癌性梗阻呈进行性黄疸,但壶腹癌则可因癌肿溃疡而使黄疸有短暂的减轻。

  3、肝功能试验:血甭ALP活性和胆固醇含量可明显增高。长期胆管梗阻常导致继发性肝实质损害,而出现血清转氨酶上升。血浆白蛋白亦有所下降。

  黄疸的5大病因

  黄疸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机制而言可以分为五类:

  1.胆红素生成过多

  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后,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运输至肝脏,必然使肝脏(肝细胞)的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能力时,则引起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

  此外,大量溶血导致的贫血,使肝细胞处在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其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必然会进一步降低,结果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

  2.肝细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细胞量减少

  这是由于肝脏的肝酶功能低下,或者由于晚期肝硬化、或暴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内残存有功能的肝细胞量很少,不能摄取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3.肝细胞破坏结合胆红素外溢

  在肝炎病人中,由于肝细胞发生了广泛性损害(变性、坏死),致使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发生障碍,故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

  而部分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继续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使其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但其中一部分结合胆红素未能排泌于毛细胆管中,而是经坏死的肝细胞间隙反流入肝淋巴液与血液中,导致血清中结合胆红素浓度也增高而出现黄疸。这时病人转氨酶多会升高。

  4.肝内型胆汁郁积性黄疸

  一部分病人是肝炎时因肝细胞变性、肿胀、汇管区炎性病变以及毛细胆管、小胆管内胆栓形成,使结合胆红素的排泄受阻,结果造成结合胆红素经小胆管溢出(小胆管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与血液。

  还有一些病人是由于毛细胆管、小胆管本身的病变,小胆管内胆汁栓形成,或毛细胆管的结构异常,使结合胆红素的排泄受阻,结果造成结合胆红素经小胆管溢出(或小胆管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与血液。

  也有些病人非全由胆管破裂等机械因素所致(如药物所致的胆汁郁积),还可由于胆汁的分泌减少(分泌功能障碍)、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淤滞而致流量减少,最终导致胆管内胆盐沉积与胆栓的形成。

  5.大胆管的梗阻引起的黄疸

  肝内、肝外肝胆管、总肝管、胆总管及乏特壶腹等处的任何部位发生阻塞或胆汁郁积,则阻塞或郁积的上方胆管内压力不断增高,胆管不断扩张,最终必然导致肝内小胆管或微细胆管、毛细胆管发生破裂,使结合胆红素从破裂的胆管溢出,反流入血液中而发生黄疸。

  黄疸的临床表现

  1.基本症状

  (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泻、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2.伴随症状

  (1)黄疸伴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

  (2)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可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病;右上腹剧烈疼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为charcot三联症,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

  (3)黄疸伴肝大,若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或胆道阻塞。

  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结节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肝肿大不明显而质地较硬边缘不整表面有小结节者见于肝硬化。

  3.腹部体征

  (1)腹部外形

  肝占位性病变、巨脾、腹膜后肿瘤和盆腔内肿瘤均有相应部位的局部膨隆,大量腹水时呈蛙腹状,脐部突出,也可发生腹壁疝和脐疝。腹壁静脉曲张见于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

  (2)肝脏情况

  急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时黄疸和肝肿大并存,肝脏质软,压痛和叩击痛较明显。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时,黄疸迅速加深,而肝肿大不著或反而缩小,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肝肿大不如急性肝炎明显,且质地增加,也可无压痛。

  肝硬化时也可扪及边缘不齐和大小结节。肝癌时肝肿大较者,可失去正常形态,质坚,可扪及巨大包块或较小结节,压痛可不显著,但肝表面光滑的不能排除深部癌肿或亚临床型“小肝癌”。

  肝脓肿接近肝表面时,局部皮肤可有红肿、压痛等炎症征象,巨大肝脓肿、肝包虫病、多囊肝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等情况时,肝区或有囊样或波动感。

  (3)脾肿大

  黄疸而伴脾肿大者,多见于各型肝硬化的失代偿期、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全身感染性疾病和浸润性疾病,癌肿侵及门静脉和脾静脉时,可引起脾肿大,少见的脾梗塞和脾脓肿等亦有类似脾肿大,且有压痛等体征。

  (4)胆囊肿大

  ①癌性黄疸见于胆总管癌、胰头癌、乏特壶腹癌和罕见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胆囊光滑、无压痛,可移动,即所谓Cour-voisier胆囊。胆囊癌时质坚,常有压痛。

  ②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一旦出现梗阻,胆囊可肿大,多无压痛。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时,胆囊萎缩而不能扪到。

  ③慢性梗阻性胆囊炎,因胆囊管存在结石,胆囊肿大的机会较急性胆囊炎为大,压痛不明显。

  ④慢性胰腺炎时,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可压迫胆总管而使胆囊肿大,压痛也不显著。

  ⑤胆囊底部巨大结石、先天性胆管扩张或胆道蛔虫症,也可引起胆囊肿大、压痛多不明显。肝内胆淤时胆囊多萎缩,胆囊是否肿大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5)其他情况

  有肝炎、扑翼震颤、肝性脑病和其他神经精神异常、腋毛稀少、睾丸萎缩、杵状指、皮肤角化过度、匙状指甲、多发性静脉栓塞和心动过缓等。

  晚期癌性黄疸病人尚可表现癌肿转移的有关征象。肝功能衰竭可表现脑病和颅内出血情况。血腹、胆汁性腹膜炎,胆汁性肾病和休克等也可见于癌性黄疸病人。

  黄疸如何治疗

  黄疸对于绝大多数的朋友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一旦患上黄疸,不了解常常导致内心的不安,无法正确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不知所措甚至是盲目治疗,让病情不断加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

  1.治疗性试验

  1.1激素治疗试验

  口服泼尼松强地松10~15mg,3次/d,共服5~7天,肝内胆汁郁积者在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常较治疗前降低40%~50%以上。而肝外胆汁郁积者则治疗后胆红素下降不明显。但本试验有假阳性或假阴性,故判断结果时应慎重。

  1.2苯巴比妥治疗试验

  苯巴比妥对肝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及肝细胞Na -K -ATP酶有诱导作用,及促进胆汁的运输与排泄作用。口服苯巴比妥30~60mg,3~4次/d,共服7天,对肝内胆汁郁积有效。对其疗效评估或判断同强地松试验。

  1.3熊去氧胆酸UDCA

  熊去氧胆酸有刺激胆汁分泌,减少疏水性胆汁酸的潴留,有利于转为亲水性胆汁酸,从而减少细胞毒性,保护肝细胞,并使胆管上皮细胞免受疏水性胆汁酸的破坏,故可用于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熊去氧胆酸常用剂量为10mg/kg·d。如熊去氧胆酸联合应用甲泼尼龙强的松龙等药物后,可明显增强疗效。

  2.黄疸的治疗原则

  由于引起黄疸的病因甚多,因此在治疗上主要应针对病因,只有当病因消除后,黄疸才能减轻或消退。黄疸的治疗原则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2.1如考虑黄疸系溶血所致,则应积极消除引起溶血的病因。溶血严重者可适当输血治疗。

  2.2若黄疸系肝细胞变性、坏死所致者,应积极进行护肝治疗,但由于多种护肝药的疗效并不确切,故只需选用1~2种,而不应使用过多的护肝药,否则还会加重肝脏的生理负担;如系中毒性肝炎所致,则可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以加速肝细胞的解毒功能。

  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是目前常用的减轻黄疸的药物。某些中药如茵栀黄、苦参或苦黄等药物均有消炎、利胆及降黄作用,可酌情使用。

  2.3如已明确肝外梗阻性黄疸系因胆道结石所致,则应及时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术或行外科手术治疗;如系癌性梗阻或胆管外新生物压迫所致者,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无手术治疗适应证时,为减轻症状,可行十二指肠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或经十二指肠乳头放置引流管、或经皮肝内扩张胆管穿刺置入导管引流胆汁术。

  2.4肝内胆汁淤积除可应用强地松或强地松龙或苯巴比妥、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外,如疗效不理想,还可选用或加用。

  ①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e:商品名为思美泰。SAMe是一种含硫氨基酸衍生物,在肝细胞的转甲基化中起重要作用。

  膜磷脂SAMe依赖性甲基化可恢复肝脏膜结构的流动性和Na -K -ATP酶的活性,从而有利于加快胆汁酸的转运与排泄。

  由于肝病时内源性SAMe合成减少,因此补充外源性SAMe对肝内胆汁淤积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常用剂量为1600mg,有口服和静脉滴注两种剂型。

  ②免疫抑制药甲氨蝶呤MTX或硫唑嘌呤:对原发性肝内胆汁淤积可能有效。

  ③环孢素Cyclosporin:可试用于因免疫反应导致的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其主要作用是选择性改变淋巴细胞功能,抑制淋巴细胞在抗原和分裂原刺激下的分化和增殖,抑制白介素-2的产生,抑制NK细胞的杀伤力。

  ④磷脂类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有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或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因肝细胞膜结构受损所致的肝内胆汁淤积。

  ⑤利福平:用于治疗肝内胆汁淤积,其作用机制不详,有认为利福平可改善肝细胞对胆汁酸的转运。但必须指出,由于利福平本身也可引起肝内胆汁淤积,故不宜作为常规应用。

  2.5皮肤瘙痒的治疗,肝外或肝内胆汁淤积常导致皮肤瘙痒,传统的观点认为瘙痒是由于胆汁酸对皮肤末梢神经的刺激所致即外周性致痒原。

  ①根据外周性致痒原的观点,可试用考来烯胺消胆胺、Cholestipol、阴离子交换树脂及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利福平及氟美西诺Flumecinol等,亦可行血液透析或血浆净化治疗;

  ②针对中枢性机制,可试用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nalmefene及纳曲酮naltrexone或5-羟色胺受体拮抗药昂丹司琼奥丹西酮治疗。必须指出,这些药物的疗效尚有待观察,如疗效不明显时,不宜长期应用。

  黄疸的中药治疗

  1、阴黄: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2、阳黄: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3、热黄: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4、寒黄: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5、湿黄:一身上下尽黄,眼目具黄;身浮肿、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湿之病。治疗宜用“去黄散”12-15克加升麻、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慢慢调理即愈。

  6、燥黄:胸前发黄病因是肺金燥极,发于胸前。治疗宜用“去黄散”3克加麦冬、栀子、白芍、陈皮、天冬、元参、花粉、白芥子等,数剂痊愈。

  7、血黄:上下一身,眼目具黄,发热、烦闷、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等,长服即愈。

  8、气黄:头面多黄、不发热、轻微活动乏力、小便不数,大便燥。病因是气虚不能运化。治疗宜用“去黄散”12克加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等,气旺则愈。

  9、新生儿黄疸: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去黄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黄:身不黄手足反黄。病因是湿热壅闭与中焦。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慢慢调理可治愈。

  黄疸的西医治疗

  1、光照疗法

  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纸遮盖,用单光20W蓝色荧光灯管8支平列排成弧形,管间距离2.5cm,距患儿35—50cm或用双光上下各6支灯管,下方距离患儿25—35cm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120umol/L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酶诱导剂

  常用苯巴比妥鲁米那。生后第1周给药,剂量为4—8mg/kg/日,连服4日,3—7日可显效。也可首次给大剂量8mg/kg/日,然后小剂量维持4mg/kg/日。加用尼可刹米可拉明lOOmg/kg/日,可提高疗效。

  3、换血疗法

  作用:①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②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③纠正贫血,改善携氧,防止心力衰竭。

  出现皮肤和尿液黄染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做好鉴别诊断。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如果突然由无黄疸转变成黄疸,加之其他肝功能恶化时,应引起高度重视。肝脏在原来病变的基础上又出现坏死现象时,可能已转成慢性重型肝炎。此时的黄疸指标与预后有直接关系。

  黄疸的食疗秘方

  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食少恶心,舌质微红,苔薄白,上腭乳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按语】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

  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症状】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治法】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茵陈后下,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按语】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

  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

  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广角之类,多可获效。

  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

  【症状】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身热,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胃脘不适,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黄,眼睛及周身发黄。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10克,栀子6克,犬黄6克,黄柏6克,郁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按语】本方症为黄疸,属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本病大多由于饮食不洁,湿热熏蒸,症状表现为厌食油腥,脘腹不适,大便色白,皮肤发黄。

  故治以茵陈蒿汤加味,疗效尚稳妥。本方采用茵陈、栀子、黄柏、滑石、苡仁清利湿热;青皮、川朴、炒三仙、砂仁调气化滞;大黄、郁金逐热散瘀行血退黄。全方组方合理,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

  茵陈丹参汤

  【方药】茵陈15克,丹参15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取汁80~100毫升,分3~5次分服。

  【适应病症】新生儿黄疸。出生后4周内的新生儿,出现目黄,身黄,尿黄。

  【按语】新生儿黄疸日久不愈,多是因为肝胆湿热兼血瘀所致。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药理研究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并用降低血中胆红素及解热的功能。

  丹参活血化瘀,古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近代研究其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肝脏生理机能好转及缩小肝脾肿大的功能。

  车前子性寒降泄,能清利湿热下行而利小便,有较强的利尿作用;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四味药配伍,清热去湿利胆、治血化瘀退黄之功尤佳。

  婴儿黄疸如何护理

  轻度黄疸婴儿的护理

  临床认为与母乳喂养有关。多发生在婴儿出生后3~4天,持续时间约10天左右。多见于因每天哺乳次数较少的初产妇。

  1.鼓励母亲勤哺乳

  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鼓励母亲勤哺乳。人工喂乳时注意观察婴儿吸吮是否有效。

  因为勤吸吮可以加速胎粪的排出,降低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减轻黄疸的程度。

  而在实际护理过程中,一些产妇的家属、长辈因为不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成因及护理,见到孩子哭闹,认为孩子是饿黄的,往往趁着不注意偷偷加喂一些水或葡萄糖溶液。

  遇到这种情况,要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和有成效的经验交流,耐心地告诉家属这种做法会减少婴儿对母乳的渴求,不利胎粪的排出,致使血清胆红素升高,加速黄疸的程度,以求得家属的理解、支持、配合。

  2.皮肤护理

  同时还要加强对皮肤的护理,着重对脐部及臀部的护理。因为这时婴儿抵抗力差、细菌侵入易引起感染。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婴儿皮肤上出现的微妙变化,以采取相应措施。

  如每日给婴儿洗澡时要特别注意腋下及颈部有无脓疱疮的发生;脐部每日用75%酒精棉签涂擦,有渗血或渗液时处理后用小口罩,罩好脐部加以保护,保持干燥。

  4h更换尿布1次,若出现尿布疹时,则2h更换尿布1次,以阻断细菌的侵入途径,防止引起败血症;同时还要保持室内的温度与湿度,每日开窗有效通风,保持空气的新鲜。

  中度及重度的黄疸婴儿护理

  对于中度及重度黄疸主要采取蓝光治疗,也可以口服茵陈冲剂、清开灵等中药治疗。现主要介绍使用蓝光治疗时的护理措施。

  蓝光治疗可使婴儿血中间接胆红素经光照氧化分解成水溶性一氧化胆红素,易于从胆汁及尿液排出,是目前治疗中度及重度黄疸的有效治疗方法。

  一般采用波长420~470mm的蓝色荧光灯最为有效,光亮度约160~320w为宜,灯管与皮肤距离为33~50cm。在使用蓝光箱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一般情况

  护士要了解患儿的诊断、日龄、体重、黄疸的范围和程度、胆红素检查结果、生命体征、精神反应等。

  2.对温度的掌握

  一般来说蓝光箱温度在30℃~32℃,相对湿度在55%~65%时才能使用。因此在夏天就要注意散热,冬天则要注意保暖。

  3.防护

  将婴儿裸体置入光疗箱时要给婴儿戴上黑眼罩,以防损伤视网膜。脱去婴儿衣裤,全身裸露,生殖器用黑色兜档布包裹。

  4.体温监测

  在光疗期间应每2~4h监测生命体征1次。尤其注意婴儿的体温变化。体温控制在36℃~37.5℃之间,并随时注意保持箱内温度与湿度。

  若光疗时体温上升38.5℃时要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治疗。

  5.保证充足的水分

  蓝光箱内的热量使婴儿体内水分大量蒸发,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婴儿就容易出现烦躁不安及脱水热,而母乳中含水分,所以要勤喂母乳。使婴儿蒸发的水分能够及时得到补充。

  从文中不难看出,积极的进行母乳喂养是可以帮助孩子尽快消退黄疸的。所以在孩子出生以后,妈妈应该多让孩子吮吸乳头,即便是还没有下奶也可以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并且也要注意观察孩子黄疸和体温变化。

  蓝光治疗黄疸期间的护理

  一、蓝光治疗前的舒适护理

  1、 舒适外环境的准备

  病室内洁净、通风良好,配备中央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光疗箱清洁、完好,调试箱温33℃~34℃,并以软棉布覆盖、固定于箱内准备放置新生儿头部的一侧,防止新生儿活动后撞伤前囟及耳、面部。

  2、新生儿的舒适准备

  光疗前给新生儿洗温水澡1次,更换清洁尿布,修剪指甲,并戴上棉制小手套,防止抓破皮肤。

  护士以轻柔的动作给新生儿戴上眼罩、会阴罩,松紧适宜,避免新生儿烦躁不安,便于新生儿更好地接受光疗。

  二、蓝光治疗时的舒适护理

  1、卧位舒适

  长时间单一卧位对肢体皮肤的压迫,可增加新生儿的不适,甚至造成头颅畸形。新生儿不可能自行变换卧位、光疗时护士必须协助新生儿左、右侧卧位,俯卧位交替。

  2、心理的舒适护理

  新生儿刚出生不久,处于与父母相互认同的情感连结阶段,而光疗使亲子间情感连结中断,会影响新生儿心理社会发展的需要。

  护士鼓励新生儿父母在新生儿烦躁或哭闹时以轻柔的语调与之讲话,并通过对新生儿头部、背部或手部皮肤的抚触,避免“皮肤饥饿”现象,使新生儿安静,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

  3、 喂养的舒适护理

  新生儿尚未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多数情况下实行按需喂奶,每次以新生儿自觉饱感为宜,并喂适量温水。

  新生儿食管较短,胃呈水平位,光疗时不能抱起拍背,促进胃内空气的排出,易出现吐奶。

  因此喂奶时宜取侧卧位,使奶水充盈奶瓶前部,避免空气吸入胃内。

  为减少新生儿吸奶时耗费过多的力气,可人为地间歇数秒后再次喂奶,喂奶后协助新生儿取右侧卧位,减少吐奶的次数和窒息的危险。

  4 、皮肤的舒适护理

  新生儿初次接触光疗箱这一陌生环境,容易哭闹,出汗较多,护士及时给予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凉。

  定时更换尿布,防止尿液浸湿脐部而引起感染。光疗时新生儿的大便呈墨绿色稀糊状,注意清洁臀部,防红臀。

  5、 蓝光治疗时静脉输液的舒适护理

  需要光疗时给予静脉补充水、电解质及输注药物。采用BD第四代小儿留置针穿刺头皮浅静脉输液,减少反复穿刺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并用微泵控制输液滴数,使药物均衡输入。

  期间护士经常巡视,监视仪器工作状态,测量新生儿T、P、HR是否正常,鉴别有无光疗及输液引起的副作用。

  三、蓝光治疗后的舒适护理

  光疗结束后,注意保暖,清洁皮肤后及时给新生儿穿上衣服。

  护士观察新生儿黄疸的消退情况及有无发热等,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动态,提供治疗依据,促进新生儿尽早康复。

  上面就是关于这种治疗方式的详细介绍,相信一定解决了不少家长的所担心的问题。

  这种治疗方式不仅降低了家长的心理负担,同时又能让孩子舒舒服服的治愈疾病,是一个不错的治疗方式,希望您可以尝试一下。最后祝您的孩子拥有健康强壮的身体。

  新生儿黄疸的家庭护理

  1、仔细观察黄疸变化

  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专家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

  2、观察宝宝日常生活

  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3、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

  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

  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

  4、家里不要太暗

  宝宝出院回家之后,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窗帘不要都拉得太严实,白天宝宝接近窗户旁边的自然光,电灯开不开都没关系,不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在医院时,宝宝黄疸指数超过15mg/dL,医院会照光,让胆红素由于光化的反应,而使结构改变,变成不会伤害到脑部的结构而代谢(要有固定的波长才有效)。

  回家后继续要照自然光的原因是,自然光里任何波长都有,照光或多或少会有些帮助。而且家中太暗对宝宝吸收维他命D有影响,但不要让宝宝直接晒到太阳,怕会晒伤,而且也怕紫外线带来伤害。

  5、勤喂母乳

  如果证明是因为喂食不足所产生的黄疸,妈妈必须要勤喂食物,因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勤吸才会刺激分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会愈多,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吃不够或因持续黄疸,就用水或糖水补充。

  不知道宝宝吃得够不够的妈妈,可以观察尿尿的次数,一天尿6次以上,以及宝宝体重持续增加,就表示吃的份量足够。但还是要观察宝宝后面的情形变化,如果黄疸退了又升高就绝对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结语:通过小编上文的介绍,你知道黄疸的发病原因到底有有哪些了吗?你知道得了黄疸应该怎么治疗才最有效果了吗?黄疸虽然有很大的危害,但是只要我们及时发现,尽快地采取治疗措施,平时做一些预防的工作,一定会远离疾病困扰。

相关文章

  • 黄疸是什么意思 黄疸的病因分类

      黄疸是一种疾病,有的时候,黄疸会表现出来,而有的时候,就算你患上黄疸,也看不出来,这就很不好了。究竟黄疸是什么意思?黄疸的病因分类有哪些呢?黄疸的治疗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看看。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黄疸,然后才可以找到原因才能进一步的进行治疗,下面就让我们看看黄疸究竟是什么吧。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

  • 黄疸性肝炎 如何治疗黄疸性肝炎

      黄疸性肝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肝病。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黄疸性肝炎是陌生的,甚至听说过的人也是少之又少。也因此使得许多人都不知道黄疸性肝炎的症状有哪些,不知道黄疸性肝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那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如果你想知道的话,就来看一下吧。   黄疸型肝炎的症状   在我们生活中有序许多人都会患上黄疸性肝炎这种疾病,然而对于黄疸性肝炎患者来说,往往也是有许多人不知道黄疸性肝炎的症状的。其

  •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如何治疗母乳性黄疸

      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这种疾病会让家长感觉到非常的担心,因此很多人都会问母乳性黄疸怎么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方法,看看怎样可以预防母乳性黄疸的发生。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

  • 新生儿黄疸怎么回事 新生儿黄疸如何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出现在皮肤上的以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是小儿常见病。那么你知道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到底是哪些吗?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新生儿黄疸如何治疗,赶紧来看看吧!   目录   1、新生儿黄疸病因 2、新生儿黄疸临床表现   3、新生儿黄疸如何检查 4、新生儿黄疸如何治疗   5、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6、新生儿黄疸的保健   7、新生儿黄疸的偏方 8、新生儿黄疸如何预防   9

  •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治疗方法有哪些

      黄疸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种是因为母乳喂养而得的,就是人们所说的母乳性黄疸。那么母乳性黄疸症状有哪些呢?母乳性黄疸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母乳性黄疸,了解一下它的病因以及判断方法,大家不妨来看看吧。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

  • 黄疸的治疗方法 怎样快速治疗黄疸

      黄疸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你知道黄疸产生的病因吗?知道如何治疗黄疸吗?知道黄疸的治疗方法吗?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究竟什么是黄疸以及黄疸的相关治疗方法。  黄疸的发生原因有很多,它的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黄疸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

  •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如何应对母乳性黄疸

      在新生儿黄疸中,有一种称为母乳性黄疸,极其容易与其他新生儿黄疸混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是母乳性黄疸,了解一下母乳性黄疸的原因,看看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方法,了解一下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措施。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保健人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儿黄疸时间延长了,不但满月时黄疸不退,甚者可达数月。但可以庆幸的是,这种因母乳喂养引起的黄疸一般仅为轻、中度,很少引发核黄疸。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

  • 黄疸肝炎是什么 黄疸肝炎的治疗和预防

      现在的人都非常的注重健康,很多的人都会制定自己的保健计划,但还是有很多的疾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你们知道黄疸肝炎是什么吗,生活中大家对于急性黄疸肝炎都了解多少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黄疸肝炎的相关介绍吧,看看黄疸肝炎传染吗?   目录   1、黄疸性肝炎简介 2、黄疸肝炎临床表现   3、出现黄疸应做哪些检查 4、黄疸的四大致病因素   5、黄疸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6、黄疸的4种常见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

  • 好视力婴儿眼罩睡眠专用真丝遮光晒太阳护眼新生儿晒黄疸可爱夏季


  • 脱发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病因病机原因分类预防治疗常用中药与食疗


  • 好视力儿童眼罩婴儿真丝睡眠专用遮光午睡宝宝可爱睡觉护眼晒黄疸


  • 真丝婴儿眼罩睡觉遮光晒太阳新生儿童宝宝睡眠专用晒黄疸护眼罩夏


  • 婴儿眼罩遮光晒太阳晒黄疸睡眠新生儿宝宝儿童专用真丝护眼罩睡觉


  • 婴儿眼罩儿童真丝护眼睡眠晒太阳遮光新生宝宝遮光透气神器晒黄疸


  • 牧萌儿童眼罩睡眠遮光晒太阳睡觉新生女男宝宝婴儿眼罩晒黄疸专用


  • 海外直订医药图书How To Prevent Hair Loss: Hair Fall Treatment For Women And Men 如何预防脱发:女性和男性的脱发治疗


  • 教育孩子书籍 畅销书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幼儿童3-5-10岁亲子教育书籍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儿童心理学教育儿书籍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 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的药阴道炎妇科用药重度专用药治疗细菌性栓剂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