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

  1. 首页
  2. 中医养生

养生之道 老中医教你三诀窍调养精气神

阅读:253

  一个人有没有精神,就看他的精气神。为了探索人的生命的延年与衰老,中医发掘出养生之道的三大法宝,那就是养精、养气、养神。今天小编带给大家一篇调养精气神的日常方法。一起来看看。

  一、日常保精方法

  1.什么叫精

  “精”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遗传物质,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另一个是食物化生的营养物质,属于后天这精。先天之精需要营养物质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此外,还有呼吸大自然的精气,与营养物质共同组成了后天之精。

  2.养精的方法

  养精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节欲保精,切记“色字头上一把刀”

  养精首先要节欲,这是最关键的一种做法。因为太多泄精,会泄掉人的精气。按《黄帝内经》的话来说,叫“积精全神”,认为追求追求长寿一定要把肾精蓄积在那里,作为生命的基石,就像水库有水才能源源不断地滋养农田一样。这个精藏在肾里,肾有“生髓主骨”的作用,主管养育大脑、骨髓,肾精丧失了,骨头、大脑也就受到损伤。所以人如果房事无节制,那就像一把斧子一样,是在砍伐我们自己的身体。有人做了统计,中国历代皇帝加起来有402位,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皇帝的嫔妃太多了。

  第二,进行经络按摩,促进精的生养

  中医认为,保精养精要养经常按摩下丹田。下丹田的准确位置是肚脐下1.5寸,肚脐下面3寸(4横指)有一个穴位叫关元穴,在关元穴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就是下丹田。我们可以两手交叠,用手掌心的劳宫穴按揉下腹,按揉下丹田的位置,顺时针按摩60次,逆时针按摩60次,一般按120次,就会感到下丹田温暖、发热。

  同时,还要按揉命门穴。命门穴和肚脐相对应,在人体的后背上与肚脐相对的正后方,方法同按揉丹田一样。命门就是生命的大门,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门给它守住了。

  第三、均衡营养,注意补精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尤其是体弱之人全要依据饮食营养来充实气血,所以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是保精的重要手段。在饮食中,要多吃养精的东西,如动物肾脏、黑芝麻、黑豆、山药、核桃、芡实、莲子,还有地黄,地黄熬汤很好喝。平常多吃这些食物不仅有利于延年益寿、强身健体,而且有助于治疗遗精、早泄。

  二、日常养气方法

  1. 什么是气

  气既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既是物质,又是功能,是能量也是一种信息。气的运行通道就是经络。气有三大作用:一是推动作用,可以推动经气、血液的循行。二是气化作用,气化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过程。气作为新陈代谢的动力,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并调节人体的正常体温。三是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气既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又可以与病气斗争,将之驱除出去。

  2.人体的气有四种

  第一种气叫元气。它从父母那里继承来,是生命的原发性的“气”。元气也叫做真气,来源于肾脏,因为肾脏藏精,精又可以化成气。

  第二种气叫宗气。宗气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呼吸,是呼吸之气。

  第三种气叫做营气。营气是流行于人的血脉当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起到滋养作用。

  第四种气叫做卫气。它是运行在体表,起到一种保护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养气最重要的就是保养这四种气。

  3.五十营呼吸养气法

  中医养气法如同养精法一样,遍及药物、食养、针灸、导引、气功各个领域。这里仅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五十营呼吸法。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之气一个昼夜12时辰要运行“五十营”,就是运行14条经脉50周。与此相应,为了符合营气和卫气的流动,呼吸就要放慢,6.4秒一次呼吸是最正常的。呼吸放慢,我们脉搏渐渐也会放慢,生命进程也就放慢,寿命就越长。所以说慢呼吸,长寿命。五十营呼吸养气法就是把呼吸放慢到6.4秒,并形成一种习惯。这里介绍一种顺呼吸的方法:

  第一是吸气的时候腹部隆起,呼气的时候腹部收缩,这叫做顺呼吸。《老子》曾说过,天地就像一个风箱,人体在呼吸时如能做到腹部有节律的隆起、收缩,像是在拉风箱,就达到要求了。

  第二是慢呼吸有四个要求,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要放慢;匀,要匀称;细,就是要细微,不能粗猛。

  还要注意:“吸人一大片,呼出一条线。”吸进去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清气,要吸入一大片,呼出来的是体内的浊气,要慢慢呼出,呼出一条线。

  三、日常养神方法

  在人体生命三宝中,神是最重要的,因为神可以统领精和气,是生命活力的综合体现。人体精满气足就会神采奕奕,养神就是要达到神采奕奕的状态。养神法在中医宝库中最丰富、最神秘,这里先介绍一种简单的“五心养神法”。

  1.动功的“五心养神法”

  动功的“五心法”,是取人体的五个中心穴位进行按摩。一是顶心,在头的正中间,即百会穴。要经常用掌心按摩它,因为这是诸阳之汇,向下按有醒脑降血压作用;二是胸的中心,叫膻中穴。捶打它可以驱散心中的闷气、抑郁之气,改善心肺血液循环。现代科学发现,人老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所以经常捶打这里,有延年益寿的作用;三是腹的中心,就是在下丹田的位置。下丹田乃生命的先天之本,要护养好。每天早晨晚上按摩,少则2次,多可4次,顺时针60下,逆时针60下,让下丹田有温热舒适的感觉;四是手心,手心就是劳宫穴的位置,是心包经上的穴位。经常按压手心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五是脚心,也就是涌泉穴。准确地说,涌泉穴在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可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促使人体能量与物质的转化平衡,首先见到的效果是治疗失眠。

  2.气功的“五心养神法”

  这里是指意守这五个穴位的修炼方法。以站桩为主,站的时候要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举起,劳宫穴相对,体验两个劳宫穴间的热气流动。然后两手微微往外拉,体验一点牵拉的力量;往里收也是一样,体验在压一个气球,慢慢感觉到劳宫穴之间的气越来越热。

  这时开始把意念集中在头顶,也就是百会穴,意想百会穴上方有太阳、日月,你会觉得百会穴微微发热、越来越热,这是“头心”。然后意想有日月之光从百会穴下行,一下子照到胸的中心,就是“中丹田”膻中穴。这时应感觉中丹田被日月之光所照耀,越来越热。接着想象日月之光下行,到下腹的中心,也就是“下丹田”。感觉下丹田也开始发热,并越来越热。然后这股热流再继续往下行,带动阴冷之气也下行到脚心的涌泉穴,通过涌泉穴把这股阴冷之气送往地下,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洗心”。日月之光把全身都照透了,达到心地光明的境界了。这不仅对养神,而且对生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精气神自然而然就有了。

  “五心养神”的方法一定要结合起来修炼。在动功与气功之间,要先做动功的“五心”修炼,再做气功的“五心”修炼。

  其实在知道如何调养精气神之前,我们就应该了解调养“精”“气”和“神”重在养什么。一起来看看。

  养精重在养肾

  因肾是藏精的脏器,先天的根本,《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精不足常有精神呆钝,动作缓慢,发落齿松,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性欲早退,舌光脉细等症。药养应当补肾填精,宜服左归丸。该方由山茱萸、熟地、山药、枸杞、菟丝子、牛膝、龟胶、鹿胶组成,每味6~10克,水煎温服,龟鹿胶兑汁,2日1剂,每服7~8剂,间隔数日,连服6~9月,多有效验。作预防性药养,每月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可服补肾丸,每次1~2丸,1日3次,淡盐汤送下,疗程与汤剂相同。

  养气重在养脾胃

  因脾胃是后天的根本,气血生化的泉源。《灵枢·平人绝谷》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足见养脾胃就是养气,养气就是养神。气不足常有面色白光白,少气懒言,肢体倦怠,腹胀食少,大便稀薄,舌淡脉虚等症。药养应当补中益气,可服参苓白术散。该方由人参、白术、山药、砂仁、茯苓、桔梗、苡仁、扁豆、莲米、甘草组成,每味6~10克,水煎温服,2日1剂,每服7~8剂,间隔数日,连服2~3月即能获效。作预防性药养,每月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仍服参苓白术散,每次3~6克,1日3次,枣汤调下,疗程与汤剂相同。

  养神重在养心脑

  因心是藏神的脏器,脑为元神之府。肾脏能够生成骨髓,脊髓上聚于颅腔而形成脑。《图书编·脏腑诸论》说:“人之神发于目,寤则栖心,寐则栖肾。”足见养心脑实际上就是养心肾,养心肾就是养神。神不足常有精神不振,头晕健忘,声低懒言,动作迟缓,怠惰乏力,舌淡脉弱等症。药养应当补益心肾,须服安神定志丸合归肾丸。二方由人参、茯苓、熟地、枸杞、当归、杜仲、菟丝子、茯神、远志、龙齿、菖蒲、山莱萸、山药组成,每味6~10克,水煎温服,2日l剂,每服7~8剂,间隔数日,连服3~6月,常有良效。作预防性药养,每月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可服安神补心丸,每次2~3克,1日3次,白开水送下,疗程与前述汤剂相同。

  结语:精气神是一个人生命的根本,所以我们不能轻视。精、气、神这三大生命支柱,相互资生,三位一体,既能自身调节,又可人为调养。看完这篇文章,你学会如何调养精气神了吗?

相关文章

  • 中医馆教你养生 五精气保健康

      编者按:中医,注重养气,气量、气场、气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人体平衡和稳定的一个状态。那么,中医养气有哪些秘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是摄神养气   培养浩然之气,排除声色犬马等欲望,使“真气从之,精神内守”。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不得,会气阻伤身。一些贪官以权换钱,让贪欲牵着鼻子走,大肆贪污收受贿赂。原以为钱多了生活会怡然自得,实际上却常有惶惶之感,生怕有

  • 中医专家支招 教你11个脚底科学养生诀窍

      中医脚底养生有两个特点:其一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实行,按压搓和敲击的方法很容易掌握,费时不多。其二是以中医的理论和诊治经验为基础,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方法如下:   一、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通过敲击给脚底以适当的刺激,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使内脏功能得以增强,尽快恢复精力。   方法: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向四周放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

  • 中医养生 教你气血不足怎么调养

      目录:   第一章:老中医教你如何从身体看血气   第二章:女人血气不足如何调养   第三章:中医民间补血饮食的六个秘方   编者按:血气是中医说上的一个概念,即维持生命的一种动力,从哪些能看出人血气不足呢?人体气血不足怎么调养呢?补血的食物有哪些呢?   老中医教你如何从身体看血气   一说起气血,一般人都觉得是很玄的东西。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人体的脏器就如同人一样,吃得

  • 中医减肥 教你三招快速变窈窕

       相比起减肥药、减肥产品等方法,很多人都会青睐中医减肥,从调整内分泌入手,通过针灸、点穴等手段,对肥胖者的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减肥的功效。今天就教你气功减肥操+减肥食谱+穴位减肥,让你快速变窈窕。   3招气功窈窕操   和缓的呼吸吐纳加上伸展操,不但可以减去多余的脂肪负担,而且更容易持久。   呼吸吐纳会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加速新陈代谢,使废物不囤积体内;伸展操则藉由

  • 中医养生要悟“精气神”

      目录:   第一章:养生须悟“精气神”   第二章:养生为人处世学学《菜根谭》   第三章:哲学法则天下大道   编者按:精气神可谓是中医理论基础。精气神三者各有各的功效,相互之间又各有练习,是不可分割的。那么中医养生要如何从精气神三方面来着手呢?   养生须悟“精气神”   精气神是“气”物质内部结构在物质性、能量性、信

  • 中医教你三招让你的鼻炎不再复发

      寒冷干燥的冬季到了,冷空气经常来袭,降温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及时增加衣服的话,我们就容易患上感冒等症状。感冒并不是大病,感冒的症状有很多种,比如说咳嗽、打喷嚏等等。除了感冒以外,我们还很容易患上鼻炎,鼻炎算得上一种非常恼人的疾病,它反反复复发作,就是无法彻底根治。不过,今天中医教你三招,让你的鼻炎不再复发。   冬季是鼻炎的高发季节,在医学上,鼻炎全称叫做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或者是某些全身

  • 中医养生9窍门 延年益寿饱满精气神

      编者按:中医养生是从古代就开始被广泛应用的,古代的一些帝王或者王宫贵族都深受其益,中医中有一种按摩手法叫做宫廷理筋术,这就是古代贵族才能享受的中医养生法。中医养生药遵循哪些?   饮食养生   中医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

  • 中医泡脚养生方 让你精气旺盛

      编者按:都说脚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小小的一双脚汇集非常多的穴位,脚也便成为人的精气之源头。那么春季养生,如何泡脚呢?泡脚的好处大家都知道,那么什么时间泡脚好呢?   中医泡脚养生方 让你精气旺盛   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中医认为:“鼻为苗窍之根,耳为神机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脚为精气之根。”鼻、耳、乳是人体三个方面的根本,而脚是人

你可能感兴趣

  • 精气神中医文化字画养生馆装饰画传统养生文化墙贴海报定制大挂画


  • 【书】低GI饮食法 食疗养生营养食谱膳食指南抗衰老饮食全食物调养秘笈营养学全食物调养秘笈健康饮食轻断食书籍


  • 正版 陈飞松图说养好脾胃人不老 脾胃虚弱怎么吃 养生健脾养胃食谱调养脾胃 脾胃怎么养食疗药膳菜谱日常饮食 养脾胃书籍


  • 【新华正版】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沃伦·巴菲特金融投资理财股票书籍入门基础巴菲特传之道全书教你读财报畅销书排行榜文轩图书籍


  • 养生之道屏风隔断墙美容院中医养生馆会所采耳头疗足道折叠遮挡


  • 告别抑郁症 饮食理疗中医调理少年抑郁症治疗书籍森田疗法 缓解焦虑的人睡眠障碍中医养生食疗药膳家庭保健养生食谱穴位按摩书籍


  • 中医馆装饰挂画四季养生墙壁贴画九种体质背景墙艾灸养生馆装饰画


  • 足部按摩治百病速查手册一本通 零基础无师自通学足疗中医养生书籍 脚底穴位按摩 中医养生足浴书 找穴位一学就会足部按摩书籍


  • 【正版】零基础学会推拿按摩手足部按摩 腰部按摩手法推拿中医推拿按摩书籍 中医养生治病 家庭生活 图解实用按摩大全


  • 【读】男性养生药膳大全 本草纲目中药煲汤食疗药膳食谱大男性饮食食疗养生书健康饮食抗衰老养胃 中医保健养生书籍


热门标签

回到顶部